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慕名登上南澳岛拜谒陆秀夫墓,墓园牌坊就屹立在路边二三百米处的山脚下,气势雄伟,非常显眼。

如今,在杂草丛生的一片树林里,终于找到苔迹斑斑的墓园。想不到短短十多年,这座英雄墓已荒芜成这个模样,肃穆地面对碑碣,我心生一丝悲凉。

南澳的这处陆秀夫墓,有些年代了,它始建于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曾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进行过一次大修,而后又经多次重修。

古墓总占地约150平方米,今存有墓首、墓手、墓埕。

墓后右侧十余米高的山腰上有一块高五米的巨石,上刻大字“丞相石”,每字一米见方,下刻“印光任题”,印光任是乾隆初年的南澳同知,这是个文官,职务大概相当现在地委书记的秘书吧。

“丞相石”下方有三首七言律诗及注文,因年代久远,石质风化,字迹已模糊。其诗云:

丞相从龙遁海边,满腔热血黄回天;

仓皇尚正孤臣笏,转徙犹陈大举篇。

墓旁立有两方并排碑碣,右边的“有宋丞相君实陆公之墓”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左边“重修宋陆丞相墓碑志”是1995年陆氏后人所立。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陆秀夫,字君实,江苏盐城人,生于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6年),唐宋莅潮十相之一。

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时考中进士。

官至礼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吧。

因为与丞相陈宜中议政不合,被贬到潮州为官,举家迁居潮州辟望港(今属澄海港口村)。

陆秀夫的曾祖母和第九个儿子不幸先后在潮州去世,就葬在南澳岛的青澳山下。

1276年三月,元军攻下临安,恭宗赵显被俘,南宋王朝危在旦夕。

陆秀夫留下两个儿子在潮州,自己奉旨回朝廷任枢密院事,是为南宋最后一任宰相。

走到温州时,遇上了南逃的南宋皇室。

一路奔逃到福州已是五月,国不能一日无主,陆秀夫会合陈宜中、张世杰,拥立恭宗的庶长兄、年仅7岁的赵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是为宋端宗,改元“景炎”,奉端宗母杨淑妃为皇太后。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十一月退至南澳岛。

越年正月,奔赴陆丰县甲子镇,沿海南逃至吴川碙洲(今湛江硇洲岛),继转谢女峡(今琼州海峡)至七里洋(今北部湾)。

左丞相陈宜中对大局绝望,潜走占城(今越南境内),陆秀夫、张世杰负起了保宋的重任。

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勿勿上船避入了广州外围的珠江口海面,不想遇上风浪,“龙舟”倾覆端宗遇溺,虽然被左右救起,但因此染病。

因为元军追兵逼近,只好随波漂浮到香港大屿山。

不到10岁的小皇帝屡受颠簸,又惊病交加,几个月后就死在逃亡路上。

陆秀夫只好拥立端宗异母弟、年仅六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仍奉端宗母杨淑妃为太后,并逃往新会崖山避难。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一心想对宋朝皇室斩草除根的元军统帅伯颜,对南宋流亡小朝廷穷追不舍。

1279年二月初六,宋元两军大战于新会崖山,陆秀夫始终守护在少帝身边。

因元军势盛,张世杰战至日暮,见大势已去,急忙划着小船来到小皇帝藏身的地方,要求少帝上船与他一起再次逃亡。

陆秀夫担心被出卖或被俘,决意不上船。

这时宋军兵败如山倒,陆秀夫知道已经无法逃离,于是挥剑驱赶妻子跳海,然后跪在帝昺跟前哭着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即恭宗赵显)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遂背负年仅七岁的幼帝,腰系玉玺,投海殉国慷慨赴难。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陆秀夫殉国四年后,元朝枢密院副使兼潮州路总管丁聚,仰慕陆秀夫高风亮节,为了让忠魂有所依,在南澳青径口为陆太夫人营墓,并题碑“宋忠臣左丞相陆公墓”。

这就是历史上称为“异代尊”的史话。

说白了,这样的墓是对陆秀夫的仰墓,遗骨并不在此,因而此墓也称“魂依墓”。

1995年潮汕陆氏后裔将此墓扩建为陵园。

那么,陆秀夫的真正墓地在哪里呢?

据传,陆秀夫投海后,其尸体漂近海边,被人捞起,葬于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然该墓已于清代被毁。

陆秀夫的后人在潮州繁衍后代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现已传至25至30世,分布在潮州各市、县二十多个村落,约有三万人口。

你知道南澳有藏着一个不起眼的旅游景点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