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慕名登上南澳島拜謁陸秀夫墓,墓園牌坊就屹立在路邊二三百米處的山腳下,氣勢雄偉,非常顯眼。

如今,在雜草叢生的一片樹林裡,終於找到苔跡斑斑的墓園。想不到短短十多年,這座英雄墓已荒蕪成這個模樣,肅穆地面對碑碣,我心生一絲悲涼。

南澳的這處陸秀夫墓,有些年代了,它始建於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曾於明朝萬曆十二年(1584年)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進行過一次大修,而後又經多次重修。

古墓總佔地約150平方米,今存有墓首、墓手、墓埕。

墓後右側十餘米高的山腰上有一塊高五米的巨石,上刻大字“丞相石”,每字一米見方,下刻“印光任題”,印光任是乾隆初年的南澳同知,這是個文官,職務大概相當現在地委書記的秘書吧。

“丞相石”下方有三首七言律詩及註文,因年代久遠,石質風化,字跡已模糊。其詩云:

丞相從龍遁海邊,滿腔熱血黃迴天;

倉皇尚正孤臣笏,轉徙猶陳大舉篇。

墓旁立有兩方並排碑碣,右邊的“有宋丞相君實陸公之墓”立於明萬曆十二年,左邊“重修宋陸丞相墓碑誌”是1995年陸氏後人所立。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陸秀夫,字君實,江蘇鹽城人,生於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6年),唐宋蒞潮十相之一。

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與文天祥同時考中進士。

官至禮部侍郎,相當於教育部副部長吧。

因為與丞相陳宜中議政不合,被貶到潮州為官,舉家遷居潮州闢望港(今屬澄海港口村)。

陸秀夫的曾祖母和第九個兒子不幸先後在潮州去世,就葬在南澳島的青澳山下。

1276年三月,元軍攻下臨安,恭宗趙顯被俘,南宋王朝危在旦夕。

陸秀夫留下兩個兒子在潮州,自己奉旨回朝廷任樞密院事,是為南宋最後一任宰相。

走到溫州時,遇上了南逃的南宋皇室。

一路奔逃到福州已是五月,國不能一日無主,陸秀夫會合陳宜中、張世傑,擁立恭宗的庶長兄、年僅7歲的趙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奉端宗母楊淑妃為皇太后。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十一月退至南澳島。

越年正月,奔赴陸豐縣甲子鎮,沿海南逃至吳川碙洲(今湛江硇洲島),繼轉謝女峽(今瓊州海峽)至七里洋(今北部灣)。

左丞相陳宜中對大局絕望,潛走占城(今越南境內),陸秀夫、張世傑負起了保宋的重任。

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為躲避元將劉深的追逐,勿勿上船避入了廣州外圍的珠江口海面,不想遇上風浪,“龍舟”傾覆端宗遇溺,雖然被左右救起,但因此染病。

因為元軍追兵逼近,只好隨波漂浮到香港大嶼山。

不到10歲的小皇帝屢受顛簸,又驚病交加,幾個月後就死在逃亡路上。

陸秀夫只好擁立端宗異母弟、年僅六歲的趙昺為帝,改元“祥興”,仍奉端宗母楊淑妃為太后,並逃往新會崖山避難。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一心想對宋朝皇室斬草除根的元軍統帥伯顏,對南宋流亡小朝廷窮追不捨。

1279年二月初六,宋元兩軍大戰於新會崖山,陸秀夫始終守護在少帝身邊。

因元軍勢盛,張世傑戰至日暮,見大勢已去,急忙划著小船來到小皇帝藏身的地方,要求少帝上船與他一起再次逃亡。

陸秀夫擔心被出賣或被俘,決意不上船。

這時宋軍兵敗如山倒,陸秀夫知道已經無法逃離,於是揮劍驅趕妻子跳海,然後跪在帝昺跟前哭著說:“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即恭宗趙顯)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遂揹負年僅七歲的幼帝,腰繫玉璽,投海殉國慷慨赴難。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陸秀夫殉國四年後,元朝樞密院副使兼潮州路總管丁聚,仰慕陸秀夫高風亮節,為了讓忠魂有所依,在南澳青徑口為陸太夫人營墓,並題碑“宋忠臣左丞相陸公墓”。

這就是歷史上稱為“異代尊”的史話。

說白了,這樣的墓是對陸秀夫的仰墓,遺骨並不在此,因而此墓也稱“魂依墓”。

1995年潮汕陸氏後裔將此墓擴建為陵園。

那麼,陸秀夫的真正墓地在哪裡呢?

據傳,陸秀夫投海後,其屍體漂近海邊,被人撈起,葬於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鎮義城村),然該墓已於清代被毀。

陸秀夫的後人在潮州繁衍後代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現已傳至25至30世,分佈在潮州各市、縣二十多個村落,約有三萬人口。

你知道南澳有藏著一個不起眼的旅遊景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