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越野爱好者:七天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潘波喜欢越野,圈里人都知道。他在北京买的第一辆车就是切诺基,接着换了不少车,从4缸到6缸再到8缸,最后定格在目前的猛禽。换来换去都是越野车,他说:“越野车能都去的地方更远,走更多的路。”

当然,如果你认为他买车只是为了充面子,那就大错特错了。还在北京的时候,他就跟着北京当地的越野者俱乐部,用一个周末的时间往返内蒙古。

潘波说起这段经历,还觉得有些疯狂:“我们周五晚上在北京集合,集结完毕之后出发,浩浩荡荡90多辆车开往内蒙古,周六到达大草原,一群人在大草原疯玩了之后立刻返航,在周日晚上达到北京,周一准时上班。”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不过最令潘波难忘的越野经历,当属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罗布泊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这里除了黄沙和被风化的石头,一无所有,没有一棵草,也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常年风沙漫天,每年七级以上的大风天气达到200多天;天空上找不到飞鸟的痕迹,没有一只鸟能飞过罗布泊。

罗布泊恶劣的地理环境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人称为“魔鬼三角区”。古往今来,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2007年才找到疑似干尸,距离始发点60多公里。

在罗布泊,随时都有不可能的事情发生。无数探险者纷至沓来,能成功穿越的寥寥无几,更多人在里面离奇失踪,甚至连尸首都找不到。正是因为罗布泊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普通人敬而远之,越野爱好者却引为圣地,都以能穿越罗布泊为目标,潘波也不例外。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既然准备穿越罗布泊,肯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潘波先是拉起了队伍,他和表哥各自组织了自己熟悉的人,组成了一支13人的队伍。穿越无人区的时候,会遇见各种不可预知的危险,所以队伍里面的人一定是熟人,大家才能够互相信任。接着他们又购买了卫星电话,准备了整整7天的补给,水和汽油都特意备的略有富足。

再三检查了物资补给之后,他们才决定出发,过了玉门关检查站,正式开始了穿越罗布泊的越野之旅。

第一天初来乍到,罗布泊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狂风卷起漫天的风沙,让辨别方位变得困难。沙漠的地形奇怪,脚下的黄沙松软程度不一样,汽车刚刚启动,立刻就会陷入松软的沙子里,大家又只好顶着狂风,下车把陷入沙子里面的车挖出来,推着车出坑。一天下来,他们筋疲力尽,吐掉满嘴的沙子,看了看里程,却只走了20公里。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原计划穿越路程460公里,七天穿越,平均一天要走65公里以上,才能保证在第七天成功穿越罗布泊。第一天的形势不容乐观,进罗布泊之前的豪情被现实折磨的消失殆尽,大家沉默不言,心里都一清二楚,所以当天在晚间休息的时候,就有人提出来返航,放弃这次穿越。

潘波自然是不同意的,为了这次穿越准备了太长时间,而且随着年纪渐长,以后这群人可能再也不会有今天的勇气来做这间事情了。可是队伍里面既然有反对的声音,就需要去安抚。潘波只好先私底下和表哥商量。

表哥也是这次罗布泊之行的促成者之一,也是潘波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导师,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给予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这次也不例外,潘波和表哥分析了目前的情况之后,觉得这次穿越罗布泊肯定能成功。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我们是这么分析的:首先我们准备的很充分,基本上提前半年就开始谋划了。其次我们做了大量的功课,表哥当时把别人之前的航迹图全都买过来了,做了大量的分析。最后,之前那些穿越者大多是单车穿越,而我们是一个车队,四辆车的配置在当时来说是顶配,彼此之间能有个照应。”潘波回忆那段经历,依旧记得清清楚楚。

接着潘波和表哥分头行动,分别去和队员们分析穿越罗布泊成功的可行性,并且向队员们保证,如果第二天依旧没能达到预期的里程,就立刻返航。

第二天有了经验积累,他们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完全沿着航迹走,严格控制车胎的气量,不断的放气充气,以保证不会频繁陷车。果不其然,第二天他们穿越了90公里。这次大家终于欢腾了,又重新燃起了穿越罗布泊的信心。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每天不断积累着穿越罗布泊的经验,接下来的路再也没有第一天的那种焦虑和慌乱,大家也越发显得镇定,终于在七天之后成功穿越了这个无人区。

他们在终点欢呼,拿出卫星电话给家里人打电话分享喜悦。在他们看来,完成这一壮举需要足够的耐心,在茫茫的沙漠里面,他们这支车队是广袤沙漠里唯一的活物,头顶上是烈日炙烤,随时都有风沙袭击,眼之所见都是漫天黄沙,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能忍受这份独孤,是不可能成功穿越的。

我们问他,穿越无人区的过程中一直这么开车,不沉闷吗?潘波笑了笑,说也有些欢乐的事情。

在沙漠中,因为光的折射,会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他们因为要节约用水,所以大家基本上是一杯水就把刷牙洗脸都一并解决了,洗澡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所以每次大家见到前方有湖的时候,总会开过去,想痛快的洗个澡。结果每次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湖,到处都是黄澄澄的沙子。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后来他们从米兰古城出来,前面的车看见了一个湖,欢呼的叫了起来。后面的车通过对讲机揶揄:“别高兴了,八成又是海市蜃楼。”前面的人不听,依旧开了过去。下车一看,这次真的是有个湖。

于是连忙招呼大家过来,自己扒了衣服就跳了进去。大家这才争先恐后的过来,有的连衣服都没脱就跳了进去,结结实实洗了个澡。

说完这段,潘波眼神朝窗外挪了挪,仿佛又看见那个场景——一群大老爷们像小孩子一样,在那个湖里面叫着、笑着、跳着。

回想这段穿越无人区的经历,虽然没有所谓的经历生死,却着实令人难忘。越野的快乐在于可以看见不同的风景,那片无人区的风采,不亲身经历过,怎么能知道它的美丽呢?

平凡人:人到中年,敬畏天地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潘波的爱好比较多,踢足球、打篮球、台球、象棋、高尔夫等运动都有涉猎,最近还加了一个跑步群,时不时出去跑个步。

当然,他还有一个压箱底的绝技——弹吉他。

不过这个绝技也确实是压在箱底很久了,要不是我们无意间聊起来,他也许都忘记了自己也曾有过那么一阵儿的摇滚心。

潘波家说不上是音乐世家,但是自小也有些音乐氛围,比如他的奶奶是教音乐的老师,姑姑的钢琴和手风琴也是一绝。而潘波谈吉他,是从大学开始的。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就是为了吸引女孩子。”谈到学习吉他的初衷,潘波一句话概括。

那会青春年少,潘波宿舍有一哥们,吉他绝技出神入化,经常出入于学校各大活动,每次出场必定引起台下女生尖叫,那场面估计和现在女粉丝对偶像吼着“我要给你生猴子”差不多。潘波一瞧,这个好,于是决定潜心学习吉他。

那会一把吉他不便宜,潘波只好借哥们的吉他来练习。“那叫个爱不释手,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潘波比划了一下吉他的指法,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我们问后来有没有吸引到一堆女孩围着他转,他摇摇头。我们又问:“现在还弹吉他吗?”

“不了不了!”潘波摆摆手笑了,“我老婆他们家音乐世家,可不敢献丑。”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潘波和妻子是在一次活动中认识的,说来也是颇有缘分。妻子是武汉电视台的主持人,有一次武汉电视台有个节目,妻子是主持人,潘波是嘉宾。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但是没有深聊。

第二次是有个房地产开发商联合新浪乐居做了个线下活动,请了汪涵过来主持,搭档汪涵的女主持人正是潘波的妻子。那次活动给潘波印象深刻,当时就觉得这个支持人很有责任感,特别认真,即使是汪涵下场休息的时候,她作为主持人也还在台上活跃气氛。这次也只是认识,依旧没能深聊。

第三次见面是在黄石的一个活动上,潘波当时看见主持人的时候心想:“这不就是缘分了不是。”活动结束加了微信。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后来两人见过几面,也约着吃过几次饭,接着又约了一次“真人CS”。潘波谈到这次经历,说到:“虽然那子弹是假的,但是打在身上是真疼。”那次潘波可没少替她挡子弹。后来两人还去过果园采摘,晚上篝火晚会,自小在新疆长大的潘波的跳了一段舞。“一个灵活的胖子跳舞,怎么着也带点儿喜感吧!”潘波自嘲道。

经过接触,两人确定恋爱关系,谈了五年恋爱之后,两人于17年年底正式结婚。

谈到家庭给他带来的体验,他说:“责任更重了,不敢到处穿越无人区了。”

曾经热衷于越野,想征服无人区的潘波,如今也不怎么去危险了的地方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毕竟结婚了,不敢这么冒险了。现在也就去武汉周边转一转。”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冒险是烙印在每一个男人骨子里的天性,能让冒险退居二线的恐怕也只有“责任”二字了。

抛开工作身份和那个略显狂热的越野爱好者,回归到生活中的潘波其实也很平凡。于他而言,现在的生活之余,闲暇时候和妻子听听音乐,或者和朋友打打篮球高尔夫,把更多的时间回归于生活,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

他曾在北京的大街上醉倒,也曾穿越无人区

听完潘波的讲述,仿佛一幅千里江山图慢慢抖开,大江大河跃然纸上,黄沙漫漫,高山流水,气势雄浑不可一世,接着江河入海,黄沙也归于平静,在一番叱咤风云过后,最终归于平凡。这幅浩浩荡荡的江湖画卷落笔处终于成了一幅田园山居图。

诚然,潘波拥有过很多标签——北漂、越野爱好者、创业者、金牌销售……他活出了多面的自己,但是不管人生如何变换,身份如何切换,他的每一面其实都秉持着一个“真”字,真实,真诚,真挚,真性情。真的人生,才最精彩。

如果你也喜欢请搜索公众号“邀我远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