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汽车金融:向互联网学什么?

【深度】汽车金融:向互联网学什么?

导语:对汽车行业来说,IT企业对金融的介入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汽车界也完全能够以贷款、车险为切口,玩转更多的延伸模式。

【深度】汽车金融:向互联网学什么?

早上出门会朋友,发现忘了带钱包,所幸手机还在,于是通过一系列手机支付、扫二维码,笔者照样打车、吃饭、买饮料、看电影。吃喝玩乐一样没落,并且是在没带钱包的情况下。在五年前,这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吗?

这一切,我们给了它一个时髦的名称“互联网金融”。上述只是作为用户端的体验,而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却是游走在互联网领域中巨大的金融链条。

【深度】汽车金融:向互联网学什么?

互联网金融让许多年轻人有最直观感受的无疑是余额宝,尽管它只是让白领每天多收入了一份“早餐钱”,但也比放在银行里存个三年定期也就4.25%的利率要高(支付宝今日利率为4.31%)。

于是大量闲散资金一时间由传统银行流向“互联网银行”,几大门户银行不无失落感。

余额宝的火热,成就了它背后的浙江天弘基金。在支付宝的平台重推之下,2014年度,天弘基金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5897.97亿,其中98%的收益来自余额宝,稳坐货币市场基金公司的第一把交椅。

最大的赢家当然还是阿里巴巴,仅仅是一个余额宝,就让阿里巴巴顺理成章的掌握住了消费者的钱包,让纸钞变为数字货币,为其电商及线下二维码支付业务牢牢布局。

这只是冰山一角,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各个领域发酵,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同样如此。汽车本就是个重资本集聚地,汽车金融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形态已逐渐发生改变。

【深度】汽车金融:向互联网学什么?

比如,你去4S店买车,贷款车险通常是4S店的销售员给你推荐,并且有一大推资料着等你填,最后还要走一长串流程、等上半个月才能落实。而有了互联网金融后,这一切完全可以线上化。

专为购车提供贷款服务的“平安直通贷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只需要在官网上注册,从申请到信用审核再到放款全都在线进行,最快一天内就能资金到账。对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80、90后消费者来说,平安的做法容易引入更多的贷款客户,对车贷业务的发展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对于小规模或者还处在创业阶段的汽车企业、经销商而言,由于它们需要的贷款规模小、时间短,又缺乏稳固的借贷关系,汽车金融的互联网化可以简便地为其提供短期资金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成长初期增加抗风险能力。

当然,这当中会涉及到信用风控险制,我们往往误以为线上、简便就会增减风险,其实不然。

原因在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之上,金融机构反而能够获得消费者更全面、更透明的信用信息。

用户从过去到现在发起的每一笔线上消费、还款、银行卡账户资金进出状况,都被牢牢记录在互联网的超级数据库里,这些数据可以让金融机构更精准和公正的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以决定是否或者怎样向用户提供贷款资金,减少不良评估带来的信用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掌握了客户线上资金行为的基础上,金融机构才会懂得适时“送温暖”,推送更贴合个人偏好的金融服务,稍微有点远见的金融机构都不会放过个人信用这块具有潜力的商业宝地。

【深度】汽车金融:向互联网学什么?

如笔者所言,支付宝在1月28日新晋推出了“芝麻信用”服务,它将个人信用、金融服务与社交生态有趣地结合在了一起,创新力度尚属头一遭,这将会是支付宝未来几年内很有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对汽车行业来说,IT企业对金融的介入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汽车界也完全能够以贷款、车险为切口,玩转更多的延伸模式,例如:汽车O2O、汽车共享、汽车租赁等等。

简而言之,无论互联网金融的哪一个领域,怎么将消费者的资金合理地吸纳到线上,就要看你怎么去思考商业模式,资金上线以后又怎么去服务来产生新的价值,这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挑战。

我们需要明白,无论红海还是蓝海,被OUT的往往都是那些以老大自居不愿被打破的对象。

【深度】汽车金融:向互联网学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