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01

產業圖譜:新車交易場景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供給端:長期以來,新車都是典型的賣方市場。基於主機廠強大的話語權,主機廠對4S店的品牌、定價、銷售指標進行限定,4S店成為各區域唯一的車源供給方。隨著賣方市場逐漸轉為買方市場,一些滯銷車型和低價車型也開始通過設立二級銷售點進行銷售,簡稱新車二網。

需求端:主要分為自然流量和Leads。自然流量即消費者直接進入4S店(二網、車展),4S店會進行轉化並設法留下客戶信息,最終促成成交。Leads即通過數字營銷、新車電商獲取銷售線索,將線索賣給附近4S店,由4S店進行銷售轉化。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規模:存量大、增速小、汽車營銷仍有空間

線上銷量:2015年線上渠道引導成交75萬輛汽車,較2014年同比增長105%。

汽車營銷:每年主機廠投入市場費用高達1000億元,其中數字營銷超過400億元。

二網:共10萬家,每家4S店3-5家。

痛點:市場整體需求不振

主機廠:向4S店壓指標的方式不再可行,市場投放效果無法監控。新車銷售放緩的同時,面臨電動車和無人駕駛的挑戰。

4S店:15年4S店毛利率整體下滑1.8%,龐大集團15年毛利4%,接近虧損。目前4S店主要依靠車後和金融獲取利潤。

線上:新車電商還是獲取Leads為主,囤車直銷一方面受主機廠抵制,另一方面無法提供車後服務,難以為繼。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02

產業圖譜:二手車交易場景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賣車人一般有3種賣車渠道:通過4S店置換新車、直接賣給二手車商、通過C2C交易平臺掛牌。

1、4S店給賣車人的置換價最高,通過購車利潤來彌補。體量最大,是90%以上供給來源。

2、二手車商通過熟人關係直接獲取二手車源,但由於缺乏品牌,獲取陌生車源困難。

3、C2C平臺耗費賣車人時間成本過多,未被廣泛接受,大多轉型為幫助車商導流。

車輛經過多道流通環節進入消費者手中,一個典型的流通環節:

北京車主→ 4S店置換 → 花鄉車商 → 省外車商 → 省外零售車商 → 購車人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規模:存量小、潛力大、電商難做

2016年二手車過戶量1040萬輛,同比增長10.33%。據麥肯錫調查,零售量/過戶量=1.8;據市場訪談,零售量/過戶量約為3左右。即零售量在300-500萬輛。

二手車電商實際成交佔比1.5%,算上給車商導流成交部分可達到10%。

車商痛點:利潤低、能力差、價值有限

利潤低:整個流通環節利潤可達10%,但主要集中在車源端,零售端利潤往往不到5%,還偶爾虧損。目前主要依靠消費貸、保險、車後維繫利潤。

能力差:車商大多出身修理廠或黃牛,銷售過程零散且低效。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03

中國汽車金融產業鏈(圖譜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