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赏杜甫千古名篇《江南逢李龟年》?

文学妙语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名叫李范,是开元年间长安文艺界的领袖人物之一,经常组织一些上流社会的文艺沙龙。

崔九,名叫崔涤,博陵崔氏成员,属博陵崔氏安平房成员。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都是唐代山东郡姓中的佼佼者,所谓五姓七望,崔氏说是天下第一家族也不遑多让。崔涤的祖父是中书侍郎,父亲是户部尚书,哥哥崔湜更是当过宰相,他自己也是唐玄宗的宠臣。家世清贵,长安文艺界有他的一把交椅。



唐代科举初创,还非常不健全,每年录取的人数非常少,中位数据说只有23人/年。为了进入官场,年轻人常要游历天下,结交朋友,进而去长安拜会高官或文艺界的领袖人物,期望能获得他们的垂青。

历史上,李白、王维、孟浩然这些盛唐诗人,都有过这种求宦的经历。其中的成功者王维,获得玄宗弟弟岐王和妹妹玉真公主的青睐,于是状元及第,走上人生巅峰。更有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场合结交了大官,通过娶人家女儿的方式获得机会,这被叫做“巧婚巧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所举办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聚会了。这种聚会代表了盛唐时期权利场,政治中心的靡靡之音和推杯换盏中,一个个年轻人被权贵接纳或是鄙夷。玉真公主和岐王、崔九的沙龙热闹非凡,著名乐师李龟年的琴声,是属于魏晋人物品评的绝唱,也是盛唐即将终结前最后的繁华。

实际上,很多人指出,李范和崔涤都去世于公元7 26年,才十四五岁的杜甫是没什么可能与他们论交的。杜甫真正进入长安的名利场,要到二十年后的天宝年间了(748年)。真正出现在岐王崔九的沙龙中的人,是通过家族与科举融入其中的王维。

故而,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王维写的。这属于不熟悉诗歌的写作手法,“笑谈渴饮匈奴血”说得不是匈奴而是女真,“汉皇重色思倾国”说得也不是汉朝的皇帝而是玄宗。熟悉借代的修辞格,就知道岐王和崔九并不是真的那两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杜甫没有见过岐王和崔九,却也曾为了名利奔走于这样的宴会,曲意逢迎,强颜欢笑。所谓“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是杜甫的夸张语,能出入于长安顶级的艺术沙龙,听李龟年的演奏,绝不是穷汉子能做到的。

随后,安史之乱的烈火烧毁了一切,盛唐的诗人们也就此凋零。杜甫作为盛唐诗人中的年轻一代,在帝国的西南听闻了兄长们的死亡,三夜频梦君,斯人独憔悴。



公元八世纪中期,杜甫与李龟年相遇的时候,那烈火烹油般的名利场已经不复存在,那些闪亮的名字也早已消逝。这首诗是那个时代的悼词,大唐盛世迎来了落花时节,一代诗人也星分云散。

那个时代的花儿落了。


夜小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可能连杜甫都没想到,当年轻易感慨之句,日后竟是千古流芳。这是一首很简单,同时也是耐人寻味之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公元770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流离至今湖南长沙一带,正在此地与故人李龟年相逢。

李龟年何许人也?梨园出身,能歌善乐,精通乐器与编曲,深得唐玄宗恩宠,玄宗视之如知己,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前,李龟年于长安建有豪宅,每日与王宫贵胄纵乐饮酒,诗中之岐王崔九正是当时名流,杜甫曾有幸一见。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有演唱。杜甫在一次宴会中偶然又见到李龟年,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诗。



技巧分析

全诗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以昔日之盛景,衬托今日之寥落,唏嘘世事无常之余,以个人之遭遇,侧面点出战乱时局,这种格局称为[因小见大],是为写诗须知之技巧。

这首诗中,[

落花]二字最值得寻味。可以这么说,全诗除此二字,不过平常之作耳;正因此二字,境界毕现。[落花]之义,或应时节,或身同遭遇,或隐喻时局动荡,[言尽而意不尽],正是诗家之语也,今人学诗亦当知之。




古来不凡之作往往出于平常之心,刻意反而难成佳作,所谓[

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是道理。

有兴趣了解更多诗词技巧知识,欢迎关注诗词补习班。

诗词补习班


唐乐之所以繁荣,离不开皇帝唐玄宗的大力支持!有皇上亲自操办:设立梨园、扩教坊、建立立部伎、坐部伎体制、推动宫廷燕乐,优秀乐人自然蜂拥,民间高手自然跃跃欲试,比如许和子、张野狐、李龟年等。

李龟年,生卒、籍贯、家庭皆不祥(当然也有人说是星二代,出于音乐世家),后人称之为乐圣。


那么,李龟年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据说,岐王李范(就是唐玄宗的弟弟)十分喜欢音乐,对各路乐人才更是看重,因此,有事儿没事儿,总有一帮艺人和雅士聚在一起,要么他们吟诗唱和,要唱歌跳舞,李龟年既然名声响当当,自己受到岐王的邀请,由此常常出入岐王府。



崔九,兄弟中排行第九,既是王维的好友,也是王维的妻弟,两人曾同隐山林,可能崔九实在耐不住了,表示要出去做官、潇洒,王维便写了一首《送崔九》,唐玄宗期间,崔九曾任殿中监,深得皇帝厚爱。


杜甫,七岁因凤凰诗初露锋芒,十四五岁更因诗才受到郑州刺史崔尚和豫州刺史魏启心的赏识,与部分文人和官员稍有往来,大约二十岁开始,杜甫走上游历、求官以及后来的流亡。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龟年逃到南方去了,769年夏天,杜甫再次潭州(现在的长沙),准备投靠好友韦之晋,没料到,好友已经故去,举目四望,却没有立锥之地,据说,他摆了个地摊,靠卖药糊口。

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杜甫在长沙见到了同样穷困潦倒的李龟年,想当初,意气风发、纵情高歌,出入王公贵族之家,生活安逸奢华,可如今,被皇上极为推崇的大人物,也落得如此地步,而自己从“诗是吾家事”到一生潦倒、国破家散,时移世易、沧海桑田,万千感慨,悲从中来!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初读这首诗,不得不说,这是一首充满欢乐场景的“喜相逢”,你看看,咱们在岐王家见过很多次了,那时你是音乐才子,我是诗坛新锐,好生了得,那时的王公贵族,都以要求到你为荣,这不,崔九常常提到你,说你如何如何……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飞舞、天高云淡,注意:这里的江南,指的是湖南,几十年后的一个夏天(或者是暮春时节),两人在兵荒马乱中再次重逢,也许脸上都还留着斑斑血迹和扑扑尘土,都可谓死里逃生,再没有当年的模样了!

770年四月八日晚,长沙城内爆发叛乱,火光冲天、血流满地,杜甫携妻子和一见如故的诗友苏焕即刻逃离,并写出“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的如泣如诉。



另外,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云: “此诗非子美作,岐王开元十四年薨,崔涤(就是崔九)亦卒于开元中,是时子美方十五岁,天宝后子美未尝至江南”,而此诗的作者,疑似王维。


是这样吗?


一路鸣鸿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你喜欢杜甫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绝句因为篇幅的容量小,所以比起其它的诗体来,就更应该以委曲、含蓄、自然取胜。在要求委曲、含蓄的同时,又要做到自然,不要矫揉造作,故作艰深。不过,要做到这六个字:委曲、含蓄、自然,是很不容易的,这往往也成为衡量一首短诗的艺术性的标准。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却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傍样。先把这首诗解释一遍。

“歧王宅里寻常见”——这是说“往昔”。以前在歧王的宅邸里边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遇见你李龟年的。李龟年是开元、天宝时的著名的歌唱家,他是经常在一些王公贵族家里歌唱的,杜甫少时在洛阳,由于当地前辈的援引,时常出入歧王的宅邸,听到过李龟年的歌唱,所以说是“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这和上一句的意思是相近的。崔九,名涤,当时任殿中监,是中书令崔湜之弟。就是说,在崔九的庭堂之前,曾经几次听到过你悠扬动听的歌声。


“正是江南好风景”——这一句写的是现在。这正是在大历五年(770)左右,江南风景特好的时候。


“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这暮春的落花时节,我又在江南(此指潭州,今长沙)和你偶然相逢了。

整首诗写得很平常,很普通,很自然。无非说过去我曾经听过你歌唱,现在我又遇见你了。——如果从字面上解释,而不深究的话,就是这样。这样的话,就不能算作一首好诗,而是一首很拙劣的诗。


不过事情并不如此简单。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话,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要知道李龟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变迁。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知道这首诗委曲、含蓄的所在了。


在开元、天宝间,唐王朝表面上还是十分繁荣的,歌舞升平,艺人们很为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所器重。特别是象李龟年这样的著名的歌唱家,今天在歧王家里演唱,明天在崔九家里登堂,生活是过得极豪华的。统治者们的荒淫奢侈,沉缅于声色酒马,终于导致了连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明皇在长安呆不下去了,仓忙奔蜀,生灵涂炭,尸横遍野。经过了这一次大动荡,大变乱,唐王朝就此一蹶不振,走下坡路了。李龟年也随着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另外据《云溪友议》记载,他曾经在湖南采访使筵上唱过王维的几首诗。这时候的“唱”和昔日的“唱”已是大不相同了,虽不能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但亦是今非昔比了,怎不令人感慨万分!

诗人正是运用了这种对比的手法,两句写往昔,两句写现今,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含蓄在这四句诗中的今昔盛衰之感的。


杜甫虽然在安史之乱前并未受到唐王朝多少恩遇,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惨酷的现实,他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不正和流落在江南的李龟年一样吗?感情的交流,使诗人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它自然而然地流露,便成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你喜欢杜甫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文学妙语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唐玄宗时著名乐工,据史书记载:乐工李龟年特承恩遇,于东都通远里大起宅第,后流落江南,每逢良辰美景,常为人歌数阕,座客闻之,莫不掩泣。

歧王:唐玄宗之弟,封歧王,726年卒。

崔九:崔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与玄宗关系密切,726年卒。

此诗作于770年,杜甫流落湖南潭州(长沙),与李龟年相遇时。

清代邵长蘅评价此诗:“子美七绝,此为压卷。”

此诗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前两句极言昔之荣光。

“寻常”“几度”:能频繁出入歧王崔九权贵人士的宅第,突出李龟年身份的不寻常,也暗示了诗人杜甫昔日的才华早著,又暗示了盛唐的荣盛和辉煌:笙箫不断,歌舞升平。

后两句强烈对比,“落花时节”四字,足以气象万千,道尽沧桑。

既写实。暮春,江南烟花三月,景色秀丽,却国家动乱,国衰运微,自然之秀美,家国之零乱,如此不合时宜。

又象征。往昔,李龟年,名噪一时,杜甫,才华横溢,躇踌满志。如今,李龟年,流落江南,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杜甫孤身漂泊,穷愁潦倒,梦想无处安放。

“落花时节”,不仅是亲历战乱,亲眼目睹家国衰亡,饱尝艰辛的憔悴老人无穷的痛苦与无奈,更是繁华的国家遭受动乱,风雨飘摇,荣枯大变的无限悲哀与绝望。

未着“悲”情,而“悲”情”自露。

写个人沦落的悲惨命运,却折射出国家败亡,世事沧桑的悲哀,小中见大,语出平淡,没有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呐喊,却依旧有厚重与内敛的爱国情,可见诗人内心的绝望与悲凉。

正如评论家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一绿浮芳


《江南逢李龟年》是杜诗中极有意蕴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节奏简洁明快、看似潇洒适然。然而,细读之下,却是天地深远。题中的李龟年是开元盛世间名闻天下的乐师,歌声优美,尤其受唐玄宗的喜爱,而安史之乱后盛唐壮势不再,连他这个小小的艺人也只落得个流落江南的潦草晚生。题云“江南逢”李龟年,可见是家国离乱之后,诗人对他的再次相遇,世殊时异,两人内心必然思绪万千。

“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爱好音律,昔日经常会在岐王府上见到受邀前去献艺的李龟年。“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以重臣对李龟年的重视来回忆曾经乐师的辉煌过往与尊崇地位。然而,往事不可追,昔年越是显耀,偏就越为显得如今的萧索。

“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此句中指的是现在的湖南一带,如李煜的“南国正芳春”,即便正是“好风景”,那又能如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过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更添愁绪罢了!“落花时节又逢君”,于江南落花暮春里,又得以与你相逢。“落花”是诗词中常见的伤春之景,直到清代《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还延续着飘零无依、流离沧桑的情感寄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你我的再次重逢,国势不再,我们的岁月也一去不返了。

杜甫此诗将宏大动荡的国家转折与个人私友的无意相逢联系到了一起,用二十八个字描绘了家国之悲及人生之苦,笔力巧妙,意蕴无穷。清代诗人杨伦笺注的《杜诗镜铨》中提及这首诗时道:“邵云:子美七绝,此为压卷。”“子美”为杜甫字,即评点的人认为杜甫所有七言绝句里写得最好的就是此诗了。当下繁华又盛,于车水马龙、灯影交错之下,再捧诗册,再读这首小诗,仍旧似乎穿梭到了千年之前,那个落花满衣的江南时节。只是,世无诗圣,亦无李龟年。


历史有妖气


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原诗及其大意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其大意是:李龟年啊,我的老朋友!我们原来经常见面的啊,比如说在歧王的府第里,比如说在崔九住宅的大堂里。现在江南春暖花开,风景殊好,没有想到在春花快要落尽的时候,在这里我又见到了你,我的老朋友。

二、杜甫其人及其文学成就

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文豪,他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当过一段时间小官,世人也因其官职称其为“杜工部”或“杜少陵”等,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除当过一段时间小官外,一直郁郁不得志,生活也非常拮据,晚年生活潦倒客死于舟上。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同情人间疾苦。他的诗以古体和律诗见长,对音律、对仗研究很深,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世人把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现存的诗词大约有1400余首。他诗艺特别精湛,备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三、创作背景

唐朝在经历开元盛世后,繁荣一时,贵族官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李龟年是当时天下闻名的歌唱家,经常到达官贵人家去演唱。由于统治者过着荒淫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终于导致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明皇慌慌张张地逃到成都去了,天下大乱,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李龟年和杜甫不约而同地流落到了江南,这首诗写于他们意外重逢的时候,当时他们都已进入了暮年,因此感触特别深刻。

四、具体赏析

“歧王宅里寻常见”句。李龟年你是天下闻名的歌唱家,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原来经常在歧王的宅子里见面,欣赏你那优美的歌喉。在这里点明了,一是李龟年当时天下闻名,受到了歧王的重视,是歧王府的常客。二是我因为受人的引荐经常在歧王府里见到李龟年的。轻描淡写地道出了两个人已经认识很久了,回想当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

“崔九堂前几度闻”句。此句承上句,意思和上句差不多。我不但在歧王府里多次见到你,而且在崔九的家里也经常见到你,或者经常听人说到你的。这句和上句都是说以前的事,说我们原来在很多地方是有交集的。另外,通过排比的句式,也可看出当时贵族生活的奢侈,普遍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也道出了李龟年受欢迎的程度。

“正是江南好风景”句。现在正是江南春好的时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要是换在以往,该有多少人愿意到江南来寻春啊。唉,但现在世道炎凉,民不聊生,人民忙于生计,哪有心思去探花寻芳啊。这句是写现在,从分开到重逢,中间不知过了多少年了,现在也算是江南春好吧。

“落花时节又逢君”句。在江南晚春的时候,百花凋零,没成想却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见到你啊,李龟年,我的好朋友。句已完,意未尽,无声的感慨尽在不言中。想当初,我们在京城认识的时候都是年青有为、意气风发,到现在重逢的时候却是繁华落尽、垂垂老也,为生计而流浪。真是相对无言、欲哭无泪啊。

全诗仅仅四句话,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将深情隐含于平谈的语言中,从过去现在两相对比中,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是一首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佳作。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

如果喜欢就请点赞,请关注头条号;0红旗漫卷0,谢谢!
图片来自于网络


唐诗宋词元曲之韵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赏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离世。这首极其情韵的七言绝句,正创作于这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后,杜甫与友人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偶然重逢。此时二人境遇相似,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处境很是凄凉。这让诗人感慨良多,于是他写下本诗,借以抒发历经苦难战乱的故人久别重逢后的复杂心情。一、二句是对当年与李龟年交往情形的回忆。"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开元盛世时期两个有名的名流汇集的地方,当年诗人常常出入其间,于是结交了李龟年这样的有才之人。如今,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境,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当年的美好时光。这种回忆,流露出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的儿子李范,封岐王,因好学爱才杨名,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中排行第九,所以人称崔九。三、四句写眼前的情形。眼下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大好时节,置身其中,原本应欣喜陶醉,但诗人看到的却是凋零的落花和颠沛流离的白发人。哀景衬出悲情,''落花时节"里,身世之感,时代之痛,显现其中。"正是"和"又'',一转一跌,隐藏着诗人的深深慨叹。诗歌未用一字直言感伤之情,却在叙述当中使之如涓涓细水,一点点流出,耐人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