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为什么“逼着”银行买垃圾债?

央妈为什么“逼着”银行买垃圾债?

最近有个说法在融资市场疯传,说央妈“逼着”商业银行买“垃圾债”,具体细则都传出来了!那么,传言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央行为什么要这么做?

【传言极有可能是真的】

>>首先,这个传言太过“有模有样”了。

传言说央行打电话指导商业银行,必须要投资信用债券。连具体的“指标”都给了出来:AA+及以下等级债券一个月要投30亿!

这也就罢了,另外还流传出了“奖励模式”,说央行将对那些积极放贷,尤其是积极投资“垃圾债”的一级交易商银行额外给予MLF资金!

这个流传出来的具体要求就更“具体”了:1.较月初报送贷款额度外的多增部分才给予1:1配MLF资金。并要求多增部分为普通贷款(票据和同业借款不鼓励),人总行会月末回头看。2.新增信用债投资,aa+及以上1:1配MLF,aa+以下1:2配资金,要求必须为产业类,金融债不符合。

如果这个版本是真实的,那么“央妈”的态度就再明显不过了,央妈的意思就是:你商业银行就多放贷吧!给实体企业贷出去一分钱,我就给你补偿一分钱!这还不算,假如你贷给的是“垃圾企业”,那你贷出去一分钱,我就给你2分钱!

>>其次,高层表态“侧面印证”

当然了,传言再像真的也没用,最后还得看“上层建筑”的态度,那么他们什么态度呢?

和以往一样,没有人出来直接承认,但最近银保监会开了个会,强调了这么一件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大中型银行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一边是政策吹风,一边是细致入微的执行版本满市场流传,不管怎么看,央妈“逼”银行买垃圾债这件事都极有可能是真的!

央妈为什么“逼着”银行买垃圾债?

【那么,央妈为什么“逼着”银行买垃圾债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垃圾债真真真卖不出去了啊!!用最近流行的话说就是“紧的一比”!

这几年经济状况不好,企业效益下降,融资越来越难,尤其是中小企业,上市上不去,贷款又贷不来,只能发债券。而中小企业受企业主体规模限制,发债券不可能获得高评级,所以只能发行等级低、利率高的信用债,也就是垃圾债。

尽管利率高,但是银行,以及所有其它的投资方都不愿意买垃圾债啊!现在经济状况不好,债券的违约比例高啊!风险大啊!不能怪投资方谨慎,事实也确实如此:今年以来,截至7月18日的违约债券达到28只,涉及债券余额289.27亿元!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虽然违约的债券中,也有评级高的债券,但投资方从风险角度考量,还是更加的谨慎起来,以前债市的状况一直就是:AAA抢不到,AA没人要。现在,就更没人要了!因为没人买,许多企业都取消了债券发行。数据显示,今年已有超过300只债券取消发行了!信用债利率也是一路狂飙。

发债券筹钱的路基本被堵死了。这样一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就更难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央妈出来救急了!”逼“着银行去买垃圾债去了。

央妈为什么“逼着”银行买垃圾债?

【央妈这么做,不会加大银行的风险吗?】

其实不然,垃圾债”其实不一定就“垃圾”,高评级债券也不一定就高级。比如在最近的债券违约潮中,这些违约债券的评级,并非都是所谓低等级(比如AA及或者更低),发行时债券评级在AA+以上的违约债券就有3只,甚至还有AAA级债券也出现违约的情形。

中国的债券评级太过于依赖企业规模等”硬指标“,大企业融资很容易,但大量”现在不行但颇具前景“的优质企业被挡在门外,出现了融资难的情况!

央妈正是在此时出手,给高烧的债券市场降温,给中小企业创造活路,但这毕竟是临时”手段“,解决企业融资难,尤其是在经济转型阵痛的背影下,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