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上北大!》第22講 課後複習

《你也可以上北大!》第22講 課後複習

老藺文科學法教育助力北京市普通中學育新學校高中部2006、2009、2013和2016年連續四屆文科班有6人考入北大,近半數學生考入985、211院校。2016屆開設學法課後,更有3人考入北大,馬欣然同學列北京市文科第12名。在此分享高考複習的理念和經驗,探究考生減負增效的最佳策略。

【提要】課後複習是高考複習不可缺少的學習步驟。課後複習可以培養學生自主複習和規範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增強記憶;加深知識的理解,溫故知新;有利於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課後複習

一、課後複習的目的

課後複習的目的,一是培養自主複習的習慣;二是通過重複所學內容,增強記憶;三是加深理解,溫故知新;四是通過複習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首先,學生最重要的學習習慣就是回家先完成作業,完成作業就是課後複習。對高中生而言,放學後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誘惑,真正能堅持課後首先完成作業的學生,才有資格說:“我也可以上北大!”

徐夢如(考入北大)在《高考總結》中寫道:“雖然說總會有一些學生不交作業也能學的很好,雖然說我也會覺得有些作業真的就是浪費時間,但是,除了高三最後的階段,按時寫作業交作業還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的。按時完成作業不僅有助於複習當天學過的知識,也有助於給老師留下良好的印象。”

其次,遺忘是所有學生在學習時都會遇到的問題,課後複習可以增強記憶,對所學知識更加熟悉。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早已證明了重複學習的必要性。

其三,學生在課後有充沛的時間和精力用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其四,學生通過複習可以使新學知識與原有的知識建立聯繫,構建學科知識體系。

課後複習是“學習流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學習流程”包括目標、計劃--實施--複習總結)

二、課後複習的方法。

(一)課後及時回憶。

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明,遺忘進程是先快後慢,遺忘在識記時就開始了,據統計20分鐘後即已遺忘41.8%,如果時間過長,遺忘較多時才開展複習,幾乎等於重新學習,所以學習新知識後應及時複習,課後把新知識回憶一遍,具有檢驗和增強記憶效果的雙重作用。

如果課後回憶順利,證明聽課效果好,應繼續堅持;如果回憶困難,應尋找原因,及時改進聽課方法。

複習時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場獨立性強的學生),也可以2-3個人(不要超過3人)(場依存性強的學生)在一起互相啟發,補充回憶。課後複習可以按照教師的板書提綱進行,也可以按教材綱目結構進行,從課題到重點內容,再通過做習題複習所學知識的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這適合序列型的學生。學生也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通過聯想再學習其他內容,最後構成一個整體,這適合整體型的學生。

在複習過程中要隨時整理筆記,整理筆記也是一種有效的複習方法。整理筆記時,少量內容可以記在教材中,新舊知識間的因果關係涉及到知識體系,應另案整理。及時複習可以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二)定期重複鞏固。

為克服遺忘,複習過的內容仍須定期不斷複習鞏固。從時間的安排上,可以當天總結鞏固新學知識,完成作業即可;每週進行周小結,每月進行階段總結;在期中、期末階段和假期進行比較全面系統的總複習。

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應在課後及時複習,學完一個單元后應進行知識結構(因果關係)的梳理,每個章節也要進行歸納總結,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形成知識結構和知識網絡,整體把握知識,總結學習方法。

全面的總結通常在週末或節假日完成。再懶,也要在假期進行復習總結。假期是拉開學生成績之間差距的主要原因。如果你真的想上北大,高考之前就沒有假期了;高考之後,天天都是假期。

(三)科學合理安排。

課後複習一般可以分為集中複習和分散複習兩類。

分散複習時,學生可以把需要識記的材料適當分類,對記憶要求較高的內容如英語單詞、理科的公式、知識概念等進行多學科的交叉複習,這樣可以避免長期單調地使用某種思維方式,造成大腦疲勞,降低學習效率。

集中複習時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集中複習部分內容或一兩門學科,多在節假日或假期。集中複習有較充裕的時間,對於突破學科重點和難點,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最為有利。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的補課和各學科的專題總結都最好在假期進行。

在超過2小時的長時間複習中,一定要穿插一些娛樂活動和間隔休息,交替進行,可以避免大腦產生抑制,提高學習效率。

不論分散複習還是集中複習,需要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複習規律和方法。

(四)突破重點難點。

複習時要結合教材、聽課筆記或教輔,找出重點、難點,分清主次,不要平均發力,同時複習所有內容,否則會降低複習效果。所有知識都有其自身的知識體系及內在規律,把握好重點,次要的問題就可應刃而解。

至於如何確定各學科中的重點和難點,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尋求幫助兩種方式來解決。一是學生要認真閱讀教材,根據綱目及要點提示,即可認清重點。如,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每課都有《本課要旨》,其內容就是本課的重點。對於不理解的知識點,還可以參閱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二是學生在課堂聽講時,要注意老師的講解,或直接找老師諮詢。

在利用習題複習時,要關注難點,分析易錯點,找出原因,把同類問題進行梳理。學生在複習總結時,可以利用網絡查找複習專題,但一定要結合教材!一定要手寫完成!網絡上的複習內容是別人總結的,可以參考,但絕不能因此放棄獨立思考,必須自主完成複習。老藺文科強烈反對學生複製網絡內容,也不建議在電腦上打字完成複習作業,打字使學生失去了肌肉記憶的機會;如果長時間打字,還會使學生失去練習寫字的機會,必須手寫時,寫字速度慢,錯字多,字形不佳,不利於高考的書面筆答。參見《練字》專題。

(五)複習效果

檢測。

複習的效果必須進行檢測,習題作業就是實施檢測的常用方法,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也都是檢測複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不論作業還是考試,學生必須獨立地限時完成,才能保證檢測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學生要重視作業和試卷講評,如果沒有講評,作業和考試就沒有意義了,不如不做。學生在完成作業、考試和講評時,應按照“考試流程”及時總結,查缺補漏。

張黛陽(考入復旦)在《高考總結》中寫道:“平時學習複習過程中,也要經常總結一些板塊、題型。比如我們做了一摞英語閱讀總結,提醒自己閱讀題型中容易出現的一些問法、陷阱以及相應的思路方法,這樣對自己以往的題目。尤其是將錯題系統地分門別類歸納錯因,勝過多做新題。實際上我在高三下學期後就沒做過英語閱讀(除了考試),只是不停地翻出過去的作業一篇篇總結,結果考試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一開始總結時,無從下手,多做幾次就好了。我的歷史階段特徵完完整整地寫過3遍才定稿,之後還要不斷補充。其實在因無從下手而思考的那個過程是最有助於人提高學習能力的。”

三、作業的選擇

作業是對學生聽課效果的檢測,是課堂教學的延續,非常必要。高考複習中的歷史作業包括閱讀作業、專題作業和習題作業。閱讀作業指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和相關材料,掌握高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活動,如精讀教材和課外閱讀,其中精讀教材是學生複習、理解所學知識的主要途徑,是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核心步驟,是完成其他作業的前提。專題作業指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專題類總結,其內容是構建高中歷史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中外大事年表》《階段特徵》和各類專題總結等。歷史專題作業中突出體現了歷史學科的特點(兩點兩律),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科素質的重要手段。習題作業指針對所學知識的習題練習,是檢測聽課和複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下表中可以看出,精讀教材和專題總結作業的有效性位列前茅。

《你也可以上北大!》第22講 課後複習

閱讀作業,閱讀是學生必備的學習能力,精讀教材更是高中文科學習和複習的核心,是必須完成的首要任務。學生在閱讀時要遵循學科規律,複習學科基本概念,深入思考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才能構建以教材為核心的學科知識體系,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課後作業,高中各學科的學習均是如此。

專題作業的內容根據學科知識體系來設計,可以是教師佈置的內容,也可以由學生自選專題完成。各類專題複習內容在網絡中可以找到很多,但不同省市的高考要求不同,其內容有很多不同,學生應根據本地(北京市)的高考能力目標和要求,依據教材(人教版或嶽麓版)進行專題總結。學生可參考網絡中的專題內容,但不要複製,一定要依據教材,以手寫的方式,獨立完成,才能真正起到獨立思考和記憶的目的。

習題作業可以由教師佈置,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互聯網可以使學生很容易地獲得各學科的習題資源,這為學生自主選擇習題提供了方便,也有利於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老藺文科的高中歷史作業體系中,取消了所有的指令性習題作業,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習題。參見《不留作業也會考》《不留作業也高考》。

目前市場上習題冊多如牛毛,學生在選用時,要選擇那些有解題分析的習題冊,在獨立完成後一定要參照解題分析,理解習題的考查目標和內容,才能達到“二次學習”和檢測的複習目的。學生選擇習題時要選擇符合本地考試要求的習題(如北京卷),數量不可過多,避免陷入“題海戰術”。

在高三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課後複習作業,為高三總複習減輕壓力。

韓雨非(考入人大)在《高考總結》中寫道:“政治學科相對比較枯燥,但你唯有背誦加理解,才能成為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四本必修書切勿放在高三背誦,任務太重,壓力會很大。你可以在高一高二四個學期每個學期背誦一本書,雖會有所忘記,但背與不背,總會有所不同。我將歷史的複習重點放在高一高二。在高一時將必修教材精讀背誦,在高二時整理大事年表,階段特徵。”

四、數學和外語複習

數學、外語學科對想要取得好成績的文科生來說非常重要,對這兩個學科的複習必須區別對待。參見《學科規劃》。

學好數學必須要長時間的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學生在高三之前應多安排數學的複習時間,尤其在節假日,大量持續的時間在平時是難以得到的。在高三前英語要天天看,天天做,養成每天讀英語的好習慣更重要。

馬欣然(考入北大)在《高考總結》中寫道:“英語是必須在前期提高到很高的水平的一科。英語單選主要是語法,如果有問題的話,我建議在高三之前的暑假上個短期語法課,筆記留好,一勞永逸。英語的完型和閱讀都是需要大量練習的,前期老師規定的是每天一個完型,四個閱讀,一個七選五,我的量是兩個完型,六個閱讀,兩個七選五,堅持一個月或兩個月效果立現。高考完型閱讀的套路也是很明顯的,這裡就不多說了,留個懸念自己鑽研吧。作文同樣是要多寫,多找老師,好作文都是磨出來噠。

數學:我數學沒別的,建一個自己的錯題本吧。”

張黛陽(考入復旦)在《高考總結》中寫道:“假期是絕佳的自學數學的機會,數學需要人透徹的理解,自己反覆鑽研,長時間思考想通的問題一定勝過匆忙的課外輔導班。我在中考後的假期自學了很重要的必修一,而這一部分在以後一直是我的強項。

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一種文化、從而變為一份嗜好去學,就是我的英語學習心得。英語最強調語感,只要有語感,單選、完型幾乎不會扣太多分。語感是建立在大量的朗誦、背誦、閱讀基礎上的。結合我個人與同學的經驗,大量閱讀英文原版小說、大量跟磁帶光盤背誦英語很有效。”

五、課外閱讀也是複習

文科中的英語、文史地政等學科都屬於社會科學類,各學科之間是相通的,聯繫非常緊密。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只要涉及社會科學類的書籍,就可以與文科學科建立起聯繫,幫助理解教材內容,對文科生來說課外閱讀就是複習。

曾維佳(考入人大)在《高考總結》中寫道:“比如有文學愛好的同學,利用好課餘時間看小說詩詞散文,喜歡歷史的同學,抓緊時間多看些史料、紀錄片,豐富了自己也深厚了學識的積澱,大有裨益。最後高考也發現,視野還是很重要的,這不是從單純做題和練習能得到的,要靠不斷的輸入與思考。趁高一高二,給自己開一眼源頭活水吧。”

潘欣源(考入北大)在《高考總結》中寫道:“英語老師安排的有兩項我覺得特別好。一是原版英語閱讀,每週末十幾頁發下去,一到兩個故事,不知不覺也就讀下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大。二是presentation,鍛鍊表達能力,演講能力,而且準備的過程也是深入挖掘一項事物的過程。

平常我還會看美劇英劇和歐美電影,視頻字幕只留英文,提升語感。還有聽寫,在滬江上聽新聞,聽一句寫一句,寫完系統對答案,找出聽不出的詞,然後再聽寫一遍,直到準確率達到90%。瑣碎時間玩玩百詞斬,有例句。

韓雨非(考入人大)在《高考總結》中寫道:“語文:如果學有餘力,希望你們從高一開始每天練習文言文,大閱讀,培養手感與語感,堅持的人總會有收穫。高中,休息時,可以每天閱讀名著,一天一刻鐘,日積月累,定會有所成就。如果你沒有特別喜歡的書籍,閱讀高考說明上的必讀書目是明智的選擇。

我將歷史的複習重點放在高一高二。在高一時將必修教材精讀背誦,在高二時整理大事年表,階段特徵,在前兩年時閱讀歷史課外書,積累課外知識。我對歷史的興趣是看完《明朝那些事》後形成的,很好的書,值得推薦。”

課堂聽課是學生學習知識,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的主要途徑,課後複習是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的必要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是高中學習和高考複習的核心。

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你能堅持到高考!

你也可以上北大!從現在開始!

本文轉自llwk2016《你也可以上北大!》講座

第1講 高一暑期安排 第2講 “學習流程”和“考試流程”第3講體能儲備計劃 第4講 家務勞動第5講軍訓 第6講 暑期總結第7講 學科規劃 第8講 不留作業也會考第9講自選歷史習題作業 第10講 精讀教材第11講 課外閱讀 第12講 學會考試 第13講

“考試流程” 第14講 試卷講評 第15講 解題技巧 第16講 高考複習的基本原則 17 學生授課 18 高考歷史專題總結
19課堂聽講 20 學會課堂筆記 21 課前預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