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聯發展集團董事長董炳根:紮根深圳 面向全國 做百年老店

華聯發展集團董事長董炳根:紮根深圳 面向全國 做百年老店

華聯發展集團董事長董炳根

華聯發展集團董事長董炳根:紮根深圳 面向全國 做百年老店

位於深南中路的華聯大廈。

“感恩國家改革開放,感恩深圳創新沃土。”華聯發展集團董事長董炳根深有感觸,華聯發展集團紮根深圳35年來,攜帶深圳創新基因,緊跟時代不斷創新求變,主動轉型升級,從當初一個勞動密集型的以紡織為主業的傳統加工企業,成長為一個以房地產開發和自有物業租賃管理為主營業務的資產近百億的大型上市企業集團。

值得一提的是,21年前,華聯在陷入轉型升級困境之際,本報曾對話剛剛出任華聯集團總經理的“老紡織”董炳根,探討企業轉型升級出路,並在頭版刊發《“華聯現象”對話錄》。

一個擁有企業家精神的學者型企業當家人,可以憑藉自己的學識以及對經濟形勢的準確把握,及時地前瞻性佈局。董炳根就是這樣的企業家,他與團隊一起,帶領華聯不僅從走出困境,而且穩重求進,一路向前。

有著華聯大鐘的華聯大廈,早已成為深圳地標,而在這座大樓裡的華聯人正在全國各地樹立起更多的新地標。董炳根信心滿滿地表示,華聯不忘初心,紮根深圳,面向全國,做百年老店。

1

深耕深圳35年日益壯大

深感驕傲自豪感恩改革開放

問: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8年之際,作為總部紮根深圳的一家大型企業集團的當家人,最想對深圳說什麼?

董炳根:首先是自豪。眾所周知,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GDP從1979年的1.97億元飆升到2017年的2.24萬億元,僅次於北京和上海,與香港相當,從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成為了一座具有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躋身全球城市30強;擁有華為、招商、平安、騰訊、萬科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200多家前來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華聯,也在深圳這塊沃土上一步步茁壯成長。深圳的這一切,都讓作為深耕深圳35年的華聯和深圳華聯人,深感驕傲和自豪。

二是感恩。華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深圳的一個小縮影,同樣是作為窗口型試驗田,匯聚國家力量和資源創立。自上世紀80年代初成立至今,華聯35年來一直立足深圳這塊改革開發的熱土默默耕耘,幹事創業,長期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懷關注,深圳良好的營商環境,也使華聯得以穩健發展和茁壯成長。

三是當自勉,不忘初心求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的38年,是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創新發展的38年。華聯要秉承敢闖敢幹的特區精神,以特區精神勉勵自己,35歲再出發,改革不停頓,發展不止步,以全新的精神狀態,探索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實幹攻堅,尋求新突破,實現華聯的可持續科學發展,再創新的輝煌,與深圳同進步、共成長。

四是勇擔當,華聯將積極承擔企業公民義務,回饋社會,為深圳經濟和社會建設貢獻力量。經過35年的發展,華聯的資產規模日益壯大,效益良好,華聯發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心血和付出。華聯將結合企業成立35週年這一時間節點,加快成立華聯慈善基金,繼續投身公益慈善事業,關注社會弱勢群體,做好扶貧幫困、愛心助學等工作,積極回饋社會,為深圳的建設發展和社會進步發光發熱,貢獻點滴力量。

最後是期待和祝福。深圳經過38年的高速發展,各項事業都取得巨大成就。目前,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可以預見,在這個奮進的新時代,深圳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祝福特區,願通過華聯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在這個新時代的歷史洪流中,與千千萬萬深圳人一道,共創美好明天。

2

主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二次創業”成功實現跨越式發展

問:華聯發展集團在35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哪些跨越式的發展?

董炳根:回顧華聯35年發展歷程,有很多重要的發展節點,也留下了重墨濃彩的歷史印記。主要有兩個層次的跨越發展:

從企業發展階段看,主要是以1997年為時間分界線分為一次創業和二次創業。

1983年至1996年為華聯第一次創業階段。在此期間,華聯從無到有,最後發展成為一個擁有3家上市公司、40多家投資企業,功能齊全、管理先進、技術進步和產品多樣化的紡織集團。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受世界紡織市場不景氣,以及華聯內部機制老化、人才匱乏、產業結構單一等諸多因素的衝擊,陷入發展困境。

1997年2月,我由中國服裝工業總公司調任華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啟動華聯“二次創業”,推動內部改革的深化。同時通過採取轉讓套現、股權置換和兼併收購等“三管齊下”的資本運營和一系列的改革調整,成功實現了“深惠中”兩次增發,購併重組了波司登、杭州宏華數碼等10餘家企業,盤活存量資產20多億元,成功實現了從單純生產經營型向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結合型的轉變,推動企業走出了困境。

此後十多年間,華聯根據市場形勢和企業經營現實的變化,主動推進多次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逐步把主要產業由紡織服裝轉型到房地產業,實現了華聯的跨越式大發展。2017年底,華聯資產規模近150億元,營業收入55億元,淨利潤逾13億元,三項主要財務指標分別是1996年底的27倍、17倍和100倍,2017年底華聯淨資產近74億元。

從產業結構轉型看,主要是以華聯的幾次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為分界線。根據華聯35年間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每一次產業結構的順利轉型都讓自己的產業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

1997年至2004年,啟動“二次創業”後,華聯由一次創業階段單一的紡織印染產業,發展成為以紡織服裝為基礎,集科、工、商、貿、金融、房地產、信息諮詢等多元化經營的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中央直屬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形成以“波司登”品牌為龍頭,以中冠印染、宏華數碼、新龍亞麻、華聯色紗、帆興絲綢等為主體的“華聯”知名品牌群體。資產規模大幅擴張,華聯入選“2001年世界紡織業500強”,列“世界紡織業500強”中國入選企業第一名,躋身於國家520戶重點企業行列。

2004年至2009年,“二次創業”初期,華聯產業結構和利潤構成仍比較單一,主要來源於波司登等紡織服裝企業,隨著我國加入WTO後紡織服裝產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華聯的經營風險逐步加大,以紡織服裝為主的產業結構面臨戰略轉型的巨大壓力。為了扭轉這種狀況,在多方研究論證的基礎上,華聯通過轉讓波司登和餘姚華聯、寧海華聯的股權,關停新龍、聯昌、中冠、南華等深圳印染企業,逐步徹底退出紡織服裝產業,集中力量重點發展房地產業。2002年,華聯有效整合旗下地產、物業資源,組建了以深圳華聯置業為平臺的房地產集團,隨後佈局杭州,特別是千島湖,通過實施重點扶持和規模經營,穩健而快速地實現華聯地產的跨越式發展。

期間曾一度試水紡織業的上游產業PTA等石化新材料產業,但鑑於其發展面臨國際油價變幻莫測、供求關係失衡等諸多風險,經再三論證,最終成功退出石化新材料產業。

此次產業結構的調整重點是突出優勢,降低風險,推進產業結構的實質性優化,奠定了華聯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基礎。

2009年至今,經過前期的產業轉型、建設和探索,華聯審勢度勢,退出紡織產業,放棄石化新材料產業,在摸索中實現了產業的轉型和優化,形成了以房地產業為主、創業投資為輔的產業體系,以深圳、杭州、上海及其周邊區域為重點的產業發展區域,最終走上了城市綜合體地產開發運營的地產專業化發展道路。近十年,華聯全力向房地產業進軍,在深圳、杭州等地多項目同時鋪開,城市綜合體地產特色鮮明,產業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歷經35年發展和幾度產業結構轉型優化,華聯發展集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華麗轉身,現已發展成為以城市綜合體地產開發運營為主業、創業投資為輔業、資產超百億的股權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獲評“中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深圳市百強企業”、“廣東省最佳誠信企業”、“2017年中國房地產業綜合實力100強”企業、“2017年度中國AAA級信用企業”以及“中國地產風尚大獎·2017中國年度投資價值上市企業”、“2018中國房地產資本價值卓越企業(華聯控股)”等稱號。

3

一次次的變革和創新

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因和靈魂

問:華聯發展集團在35年的發展中領跑行業的成功“秘訣”在哪?

董炳根:雖說華聯總體較為穩健,但其中數次轉型經歷,有輝煌也有低迷,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勇敢前行,從“一次創業”到“二次創業”,歷經市場洗禮,但始終一步一個腳印,從特區的一家紡織窗口企業,走到了今天,我有幸見證並參與這個重要的歷史進程,親自推動實現華聯的發展戰略,確實有頗多感想和體會。

一是要有夢想,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這也是我經常跟我們的團隊分享的一句話。人需要有夢想。過去35年,華聯人正是因為有了堅定的信念和夢想,加上堅持,不放棄,才成就了今天的良好局面;如果沒有夢想,就不會有華聯現在這些重量級的綜合體項目。華聯現在從事的事業,是華聯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是早期華聯人當時不敢想象的,也是全體華聯人35年共同奮鬥、創造和積累的成就,必須加倍珍惜、始終堅持、不斷髮展。

二是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回顧華聯35年的創業歷程,不管是艱苦創業、造就華聯輝煌的“一次創業”,還是開拓進取、再創輝煌的“二次創業”,35年的發展都來自於一次次的變革和創新,這是華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因和靈魂。所謂“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面向未來,時勢和環境在變,很難有固定的模式或者經驗可以照搬照抄。因此,華聯的路徑、方法、手段等都要隨機應變。這就要求華聯要立足崗位,進一步解放思想,繼續發揚創業拓荒和改革創新的精神,審時度勢,保持與時俱進,始終將創新、創造、創意全程貫穿於華聯的每一項工作之中,牢牢把握改革創新的主動權,以創新的思維抓住發展機遇,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踐行“創意構築未來”的企業理念,不斷推動華聯事業的科學發展。

三是要堅定目標,滿懷信心走下去。當前,華聯正堅定紮實地走在實現華聯夢想的道路上。這條發展道路,是在華聯21年的“二次創業”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是在華聯35年的不斷嘗試和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全體華聯人的路徑選擇,幾經曲折,來之不易。站在過去與未來的夢想交匯點上,華聯的目標更加清晰,道路明確,自信堅定。正是這條道路,使華聯實現了從紡織到地產的跨越發展,使華聯實現了超百億集團的夢想,讓今天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華聯夢想。因此,華聯的團隊要滿懷信心,振奮精神,凝聚力量,朝著既定目標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共圓華聯夢。

四是要真抓實幹,實幹興企。有了夢想和目標,然後就需要去付諸行動,這需要付出長期艱鉅的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艱辛奮鬥和埋頭苦幹。這就要求華聯擁有極強的事業心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共同投身發展大業,將圓夢的目標轉化為切實的行動,才能成就夢想。華聯人有著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早年的艱苦創業,就是從炎炎夏日下的鐵皮房開始的,正是這種務實幹事,讓華聯穩健地走過35個春秋,朝著百年老店的目標銳意前行。

4

股權收購、產權收購或置換

發展版圖從珠三角擴張到長三角

問:目前華聯發展集團產業佈局的基本情況,有哪些優勢所在?

董炳根:經過多年的產業轉型和建設,目前華聯的重點產業主要是房地產業,包括房地產開發、物業經營和物業管理三個板塊,產品主要涵蓋了住宅、城市綜合體和旅遊綜合體項目,發展版圖從以深圳為重點的珠三角區域擴張到以滬杭為重點的長三角區域,項目主要集中在深圳、杭州、千島湖和上海四個區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規模的房地產品牌。

縱觀華聯目前的產業佈局和建設情況,三方面的優勢助推了企業的發展:

一是項目成本優勢。華聯較少通過市場上招拍掛獲取土地,更多的是基於早年富有前瞻的戰略部署和產業規劃,在資產重組或關停並轉紡織企業的過程中,通過股權收購、產權收購或者置換等方式,積極獲取土地資源的完整權屬,留下了諸多原有的工業區或廠房土地儲備,從而為後期的地產開發儲備了寶貴的土地資源,給物業經營掃清了障礙,獲得了自身產業轉型所帶來的最大化收益,避免了土地資源成本過高所帶來的高風險,保證了較低的土地資源成本,為項目開發和產業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優勢。

二是產品品質優勢。華聯的產品質量,無論是深圳早期建成的華聯大廈、華聯花園和惠中名苑,還是後來的華聯城市山林、華聯城市全景,乃至上海的新華世紀園、杭州的星光大道和錢江新城商業綜合體,無論是規劃還是產品品質,均可圈可點。儘管華聯的項目在體量上與行業巨頭間存在差距,但在品質上、在產品個性上,華聯很有信心。每一個項目的規劃設計我都會親自把關,極力倡導創新,做出華聯特色。而且這些年,華聯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學習國際上地產建設的先進經驗和理念,尊重市場和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同時用創新去引導市場,力爭通過創新走在時代的前沿。通過努力,華聯的產品都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獲得了認可,贏得良好的市場口碑。

三是產業區位優勢。華聯地產的產業佈局,目前重點集中在深圳、杭州和上海,均為一線城市,處於地產開發熱點區域,地產市場表現良好,去化能力強,項目後期的市場銷售壓力相對較小,這對項目的高週轉和減少資金壓力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5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

佈局新經濟新產業、投資領軍企業

問:華聯發展集團當前在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做了哪些戰略佈局?

董炳根:首先,華聯發展集團一直深耕深圳。35年來,華聯一直以深圳為大本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紡織到地產,幾經跨越,緊跟深圳發展腳步,在深圳這片熱土上尋夢、圓夢。位於深南中路上的華聯大廈承載了深圳一代人的記憶;“初次創業”、“二次創業”和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也都積極貼合深圳的發展方向。

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正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啟動之時。華聯發展集團的發展戰略,也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大局。比如,位於前海、後海、蛇口黃金三角中心點的原華聯紡織工業區,這片佔地面積近13萬平方米、記載華聯人艱辛與榮耀的土地,將在城市更新中鳳凰涅磐、華麗轉身。其更新改造的定位、建設與運營,一方面是要服務好華聯發展集團的整體發展戰略,另一方面則是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其著力點之一是構建兩園一城,產業互動、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其著力點之二是通過規劃引領、統籌發展策略,考慮產城融合發展的需求,從區域功能需求和人口結構出發統籌落實,使教育、交通、環境、生態等與灣區建設相融合;其著力點之三是產業功能規劃與產業體系立足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以國際化視野整合國內外高端要素資源,依託南山高校集聚和信息技術產業發達優勢,充分發揮比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示範合作區、後海超級總部基地以及深圳灣口岸等區位優勢,打造“數字經濟+知識經濟”的產業發展格局。

目前,華聯發展集團作為股東之一的前海梧桐併購基金,正圍繞著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契合的新經濟、新產業進行佈局,對互聯網、信息化、工業自動化、大健康、環保節能、軍工轉民用、文化教育等行業領軍企業進行投資。

6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華聯發展集團要做“百年老店”

問:未來華聯發展集團有怎樣的戰略規劃?

董炳根:一是華聯發展集團成為“百年老店”是我的心願。前幾年有學者做了統計,在日本,壽命超過100年的長壽企業有20000多家,壽命超過200年的日本企業有3000多家;在德國、法國,也都有將近1000家;美國儘管自獨立以來才只有200多年曆史,但美國百年老字號的企業也有1000多家。相對而言,據統計顯示,中國企業中超過150年壽命的老字號大概不到10家。當然,背後的原因很多,企業經營環境、生存環境是外部因素,但在經濟社會發展變革中,企業自身不能適應被自然淘汰,也是重要的因素。我希望華聯發展集團能成為“百年老店”,能將“做久”作為企業的目標,能在劇烈的環境變化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持續經營,長盛不衰。

要成為“百年老店”,企業文化理念、超越利潤的目標追求、永遠的進取和創新精神都不可或缺。在對企業涉及的各個方面做出綜合的長遠規劃時,把企業生存作為最大利益,要求企業在長期運營中持續獲得利潤,而不是追求當期利潤最大化的短淺指標。

二是華聯發展集團的戰略規劃。未來一個時期華聯的戰略規劃是與華聯的長遠追求和願景相吻合的。首先是自持物業的運營。成為“百年老店”關鍵是長青不倒,所以,華聯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資產積累,現在華聯發展集團不動產近60萬平方米,在未來集團的經營管理中只要不出現重大的決策失誤,這些物業運營都能夠讓集團生存得很好,這個也是我非常重視自持一部分資產的重要原因。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儘量自持一部分物業,為未來鋪路,為後人打基礎。

其次是房地產開發建設。作為城市綜合體的開發運營商,在城市發展中為人民群眾提供美好生活的產品與服務,推動城市健康持續發展,是華聯初心。華聯將從城市運營的角度,通過規劃引導、產業培育、開發建設等多方面,深入關注客戶的需求,通過導入產業資源,推進產城融合,滿足客戶全工作週期的需要。同時,華聯還將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鄉村旅遊、共享農莊、鄉村度假、健康養生等探索鄉村生活綜合體的開發建設與運營。

華聯發展集團未來經營發展重心仍將集中在一線和二線核心城市。對土地資源的獲取,華聯還是堅持不拿地王,通過產權式併購、城市更新、新產業拓展等方式獲取更多的土地資源,以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最後是如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好主業的延伸,做好輔助產業的開拓探索工作,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我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華聯發展集團未來的戰略規劃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