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捨不得扔東西,是因爲不懂這個——我的斷舍離之路(十六)

01

我並不是只讀斷舍離方面的書,我最近讀得更多的是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方面的書。我發現知識真是相通的,套用一句名言“道理都是相似的,歪理才各有各的不同”?

你捨不得扔東西,是因為不懂這個——我的斷舍離之路(十六)​“沉沒成本”這個概念在前面某篇文章裡我提到過,今天又在《精要主義》一書裡再次看到。而這節內容對你為什麼捨不得扔東西作出了圓滿的解釋,而且還給出了很好的對策。

沉沒成本指的是,由於已經投入其中的成本無法收回,而對某項已知的虧本生意繼續投入時間、金錢或精力的傾向。毫無疑問,這很容易導致一種惡性循環:投入越多,就越想破釜沉舟堅持到底,直到投資獲得回報。在某事上投入得越多,要從中抽離就越困難。

最常見的是在投資方面,尤其是虧本的情況下。沉沒成本把我們變成了賭徒。

‘我一定要把錢贏回來’的這個念頭讓人慾罷不能,但結果卻適得其反。”隨著對這個毫無意義的活動投入越來越多,他越無法從中脫身。

書裡這樣反問我們:

你是否也曾在無意義的事情上不斷投入時間和努力,而不是斬倉止損?你是否也曾在成功無望的投資上越砸越多,而不是收手脫身?你是否也曾在沒有前途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因為不想承認從一開始就選錯了方向?
儘管已經深陷想補償損失反而損失更多的怪圈,非精要主義者卻依然不願迷途知返,衝破藩籬,掙脫陷阱。而精要主義者卻有勇氣和自信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脫身抽離,忽略已經沉沒的成本。

這本書裡講的精要主義者其實也是斷舍離人的化身。叫法不同,做法驚人的相似。反之亦然。
你捨不得扔東西,是因為不懂這個——我的斷舍離之路(十六)



02

我們只講扔東西這方面的相似性。書中提到一個名詞——稟賦效應。也叫主人翁意識。

主人翁意識效力非凡。就像一句諺語所說的那樣,世上從來就沒有人會洗租賃的車!這是稟賦效應(The Endowment Effect)在作祟,也就是當一個人沒有某件物品時,他就傾向於低估這件物品的價值,而當他一旦擁有該物品,就會傾向於高估它的價值。
在你的生活中,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想到這樣的東西,一旦你想要放棄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顯得更加有價值。想象一下,一本閒置在書架上多年未翻的書,一個仍未開封的廚房用具,或者一件從米爾德里德姨媽(Aunt Mildred)那裡買的但從未穿過的運動衫。不管它們是否對你有用或者讓你高興過,它們屬於你這個事實,都會讓你覺得它們比不屬於你的時候更有價值。

這是否可以解釋,我們為什麼捨不得扔掉一些其實早就沒有用的東西的原因?因為我們擁有它,就覺得它更有價值。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別人的東西會覺得都是垃圾,扔起來毫不心疼的原因。所以才會有“老公把自己幾雙很新的鞋當垃圾扔了”的故事。

湯姆·斯塔佛德(Tom Stafford)描述了一種簡單的克服稟賦效應的方法——假裝你還不曾擁有它。不要問:“這件物品我估值多少?”而是問:“如果手頭沒有,我願意花多少錢來得到它?”如果是你再也會花錢買的東西大概就可以放心地扔掉了。

你捨不得扔東西,是因為不懂這個——我的斷舍離之路(十六)​03

另一種原因是對浪費的恐懼心理。書中說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霍爾·亞克斯(Hal Arkes)在研究決策過程中的判斷力問題時,有個難題讓他困惑不已。為什麼成年人比小孩更容易受到沉沒成本的影響?他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成年人終身都受控於“不要浪費”這條規則,因此當我們成年時,我們已經能訓練有素地避免出現浪費,甚至對自己也是一樣。

這也就是為什麼愛囤積的人大多特別節約,而節約的人大多受過窮或者從小受到“不要浪費”的教育很深。勤儉節約,不要浪費是傳統美德,無可厚非。但喜歡囤積,讓過多的沒用的物品擠滿自己生活的人絕不是。

擁有這些物品花掉的沉沒成本讓你捨不得放棄,但後面繼續投入的空間成本,收納整理成本,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卻源源不斷地浪費著。其實是更大的浪費。真正的節約是東西少而精,充分使用。物盡其用,絕不閒置。

書中給出的對策就是承認失敗,讓成功開始

只有當我們承認自己犯了錯,才能讓這個錯誤留在過去。而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否認錯誤,就會始終漫無目的地原地打轉,無法取得任何進展。承認錯誤,沒有什麼可羞恥的,因為我們真正承認的,是自己現在比過去更聰明瞭。

東西買錯了,就承認自己的失敗,而不是為了怕證明失敗,要麼勉強使用。我就有幾雙鞋放了好幾年,每次想扔看見那麼新,又捨不得;偶爾穿一下證明自己沒有錯,簡直是在受刑。上星期我一咬牙一閉眼拿出去扔了。好在現在小區裡都有二手物品回收箱。

要麼就一直收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心安理得地等著也許將來用得著的機會,來證明自己沒有買錯。

這些做法只會讓自己的錯誤一直懲罰自己,讓自己永遠也無法從錯誤中抽身出來,更別說吃一塹長一智了。

大膽地斷舍離,讓自己吸取教訓,不要成為沉沒成本的俘虜,不管是做什麼,請記住“止損是最大的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