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五)

上一篇文章我沒想到那麼火爆,因為理論都是山下英子的,我只是寫自己的例子和感悟。尤其是留言更是出現了各種聲音。讓我好一陣回覆。

從留言來看,很多人對斷舍離還是有誤解,要麼就是我學藝不精,寫得不夠清楚。當然,所有質疑的聲音都會促進我更加認真學習認真研究。也希望自己只是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有願望有興趣自己去更專業的人士和書籍那裡學習斷舍離知識。

有人說斷舍離其實就是一種浪費。有人說勤儉節約才是美德,怎麼能斷舍離呢?有人說日本人房子小才需要斷舍離,不符合中國國情。(我的房子也小,看來丟了中國人的臉了。)還有人稱斷舍離的人都是家庭不健全,單身離異鰥寡孤獨。(呃,是有人說最想斷舍離掉的是自己老公)……

如果我錯了,那肯定不是山下英子的問題,是我在理論上講得太少,只愛寫自己的想法做法。今天我把《斷舍離》裡面能幫助大家釐清觀念,樹立正確意識的句子摘抄出來。希望你們明白斷舍離到底是怎麼回事。以下內容完全出自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系列書籍。

斷舍離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五)

01——斷舍離不是單純的整理和掃除

《斷舍離》中明確地將“收拾”定義為“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與單純的整理或掃除不同。總之,“減少物品=舍的行為”是最關鍵的行動。如果物品不減少,也就別奢望徹底整理或掃除了。

最重要的是要把空間裡物品的總量減少到能讓住在裡面的我們覺得舒適的程度。這也就是說,要重新檢討放在家裡的物品與我們的關係,取回那些被物品奪走的空間和能量。

家務事其實是一項需要極強綜合能力的工作,特別是收拾工作,是一連串的選擇和決定,是生活能力的證明

斷舍離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五)

02——扔還是不扔考量的是你的生活態度

我們從來都沒去認真想過把那些“扔不了”的東西像稀世珍寶一樣留在家裡的弊端。肆意佔據家裡的空間、一看到就心生厭煩,這才是困擾。可我們卻總是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扔掉之後可能會碰到的,但實際上卻根本就沒發生過的“不安”上。

這種時候,選擇是扔還是不扔,其實就是在考量一個人面對生活的態度。

事實上,比起“因為扔了某樣東西而困擾不已”,“扔了真好”的聲音反而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就算有時候我們會碰上因為扔了某樣東西而悔不當初的時候,但我們還是會發現,扔掉所帶來的好處比不扔的壞處要多得多。

如果總是懼怕失敗,那麼人生就會一直停在原地止步不前。我們可以不斷地通過對物品的取捨來訓練自己,讓自己有所覺悟,並心懷勇氣,過更好的人生。這麼想來,幹勁也就自然而然湧上心頭了。

斷舍離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五)

03——物質的背後是你的心靈狀態

關於物質,它所僅僅展示出來的是表象,常常反映出來的是心靈的狀態,儲存或佔用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在明明擁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卻使用低廉的物品、讓為數眾多的用不上的廢物充斥自己的生活空間等等行為,說來就是極其不自信的心態造成的。

從心理形成機制上來說,通常源自童年的物質匱乏或自卑心態造成的,繼而深遠地影響到了成年後的生活。對物質的佔有慾近乎貪婪,但卻以節約等藉口購買便宜的東西,使用低劣的物品。

面對物質時,擁有嚴重的自卑心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讓用不上不必要的劣質產品包圍堵塞自己的居家住所,又反過來讓心靈變得更加擁堵不堪,充滿心靈的廢物,無法快樂自在的生活。

斷舍離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我的斷舍離之路(十五)

04——斷舍離的目標是培養覺悟和勇氣,做腳踏實地踐行的樂觀者。

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意志去接納以及收拾、善後的態度,並且切實付諸實踐,通過對物品進行取捨選擇、去粗取精地訓練讓自己更具意識性,不再逃避不舒服和罪惡感,主動做出選擇和決定。

很多人跟我說,他們開始斷舍離之後,能夠非常果斷地把穿上就覺得不舒服的鞋或是套上就覺得渾身不自在的衣服扔掉了。自己明明就覺得這些東西不舒服,但一直也就那麼隨便地擱著了,以保存之名統統堆到一起不聞不問,還有花樣百出的藉口,比如這東西很貴、這東西是某人送的禮物、我很喜歡它的設計等等。

但到最後,他們終於能把焦點放到“我穿上那雙鞋是不是覺得舒服”、“我穿上這件衣服是不是自在”上面,並作出選擇和決定了。不過,要是以喜愛的程度為重點而不管它穿上到底舒服不舒服的話,那麼留下來也無妨。要怎麼選擇和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準則,都是獨一無二的。

斷舍離真的不是簡簡單單扔一下東西,其內涵十分豐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如果你沒看過這些書,千萬不要隨便說它的壞話。你罵罵我就行了。我會繼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