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如何服務「多支」?成都給出答案:正研究制定5個方案 已梳理120餘個合作事項

“一干”如何服务“多支”?成都给出答案:正研究制定5个方案 已梳理120余个合作事项

如果把四川省看成一個班級,毫無疑問,成都就是班長,德智體全面發展。但光班長成績好還不夠,班裡的其餘20個學生,也需要在班長的帶領下共同發展和進步。

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四川要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這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首次將成都定位為“主幹”。數據顯示,2017年四川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0萬億元,其中,成都1.39萬億元,佔比達到37%,可謂遙遙領先。綿陽排名第二,總量為2074.8億元,成為四川首個跨過2000億門檻的地級市。德陽、宜賓、南充則緊隨其後,逼近2000億大關。在“1500億”一檔,瀘州、達州、樂山差距並不大。

從數據上看,成都的地區生產總值是綿陽的6.7倍,經濟實力差距懸殊。未來,成都將如何發揮“主幹”作用讓“多支”競相發展?7月20日,在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四場上,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表示,成都將堅定不移做強“主幹”,切實增強“主幹”責任擔當,全面增強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同時,堅定不移推動“五區協同”,充分發揮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記者瞭解到,目前成都正在研究制定與市(州)產業協同發展政策和五大經濟區協同發展5個實施方案,目前已初步梳理了120餘個合作事項,不久後還將召開成都市與市(州)協同發展大會。

做強“主幹”支撐

充分發揮成都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成都擔當關鍵的“主幹”責任,形成全省經濟增長“發動機”和“穩定器”。

在發佈會上,成都市委副書記朱志宏坦言,這是省委在四川區域發展史上首次將成都定位為“主幹”,支持成都加快建設成綜合實力強、產業和人才聚集度高、創新競爭力優勢明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有利於充分發揮成都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聯動省內各市州協同發展,形成‘一干服務多支’、‘多支助推一干’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具體到建設規劃上,成都將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圍繞提升經濟中心和區域帶動能力,聚焦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構建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

同時,不斷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結算中心、創投融資、新型金融等核心功能,爭取更多領事機構、國際組織、國際賽事會議等重大平臺落戶,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和全國重要的對外交往中心。

在提升創新引領能力上,充分運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為牽引,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圍繞提升門戶樞紐能力,成都以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青白江國際鐵路港為重點,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聯運”雙走廊,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推動“五區協同”發展

加快打造“1小時”交通圈

區域協同,交通先行。如今,成德動車實現公交化運營,日間開行動車40餘對;西成高鐵、成安渝高速公路等項目建成通車。

未來,成都將加快完善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際鐵路和高快速路網絡規劃,加快打造“1小時”城際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環線以及德陽、遂寧、樂山至天府國際機場等快速通道規劃建設,推動成樂、成綿、成南等高速公路擴容改造;大力推進成都平原城市群鐵路公交化改造,推動形成1環7射格局。

在與其他經濟區協同發展上,交通也有著舉重若輕的地位。例如,圍繞與川南經濟區協同,加強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航空港與瀘州港、宜賓港的互動合作,推進成都經自貢至宜賓南向出川高鐵通道建設,共同打造南向開放通道新優勢。圍繞與川東北經濟區協同,推進成都經南充至達州東向出川高鐵通道建設,支持川東北經濟區主動承接成都市產業轉移和配套產業發展,幫助川東北各市提升傳統特色產業規模和品質。

增強產業聯動發展

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

事實上,在區域之間,產業聯動發展的趨勢早已顯現。在德陽、巴中、遂寧,隨著成德綿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推進,“科創通”平臺已經拓展到這三個城市。為恢復四川阿壩州5.12災後產業重建而確立的成阿工業園,如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0戶,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6億元。

未來,成都還將進一步增強產業聯動發展。在與五大經濟區的規劃協同中,成都將推動共建綿陽-德陽-成都-眉山-樂山發展走廊、龍泉山東側產業發展走廊,啟動編制大成都、大峨眉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規劃。

在加快推動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上,成都平原城市群將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形成以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為重點的成德綿產業聯動區,以汽車、機車和機械加工、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為重點的成德資產業聯動區,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重點的成眉樂產業聯動區。

此外,立足成都在科學技術資源的優勢,成都科學城與綿陽科技城互動合作還將進一步深化,以加快建設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串聯起區域間的旅遊資源,共同建設以大成都、大峨眉、大熊貓、三國文化、環龍門山、環龍泉山精品線路為品牌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成都與“三州”協同發展

助推其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區域協同發展,對口幫扶工作也在紮實推進。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成都20個區(市)縣對口支援甘孜阿壩19個藏區縣,346個援藏項目有序推進,458所學校(幼兒園)對口幫扶藏區477所學校(幼兒園),並累計選派420名優秀教師赴三州地區支教。

下一步,成都將完善合作共建機制,深化成阿、成甘工業園區合作,推進共建成都·大涼山農特產品加工貿易園區,支持“三州”優質農副產品進入成都。大力實施資金項目、民生事業、產業提升、園區合作、社會力量、人才智力六項援助,務實組織實施好20個區(市)縣對口支援19個藏區貧困縣(市)五年規劃,助推“三州”與全省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目前,成都正加快完善區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包括完善與各經濟區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雙邊或多邊協商機制及各行業部門和相鄰區(市)縣合作推進機制等。在未來,還將建立起區域協作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推動構建“研發設計在成都、轉化生產在市(州)”的產業互動模式,探索建立“存量不動+增量分成”的區域利益分享模式。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謝燃岸 殷航 攝影四川日報記者 郝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