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為何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

胡航科


實際上,韓信真正擊敗項羽的戰役,其實就只有垓下之戰。而在此之前,韓信基本上沒什麼機會和項羽以及他所率領的主力楚軍交鋒。

縱觀整個楚漢戰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劉邦率領自身的本部漢軍,在成皋滎陽一線死扛項羽的楚軍主力。而韓信則率領另一支漢軍,跑到北方去打野升級了。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韓信創造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勝利。

也就是說,韓信前期的一次次軍事勝利,其實都不是在和項羽的正面交鋒中取得的。

先說說韓信的成名之作“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韓信運用此計策,率領漢軍一舉擊敗章邯、董翳、司馬欣三人,使漢王得以還定三秦。

一出手就還定三秦,乍眼之下韓信還真是戰神下凡。但其實,與韓信對決的章邯,早已不是往日的秦國大將軍章邯了。不論是章邯,還是董翳、司馬欣,他們過去都是秦將。而當年項羽坑殺秦軍二十餘萬降卒,唯獨只有他們苟活於世,還接受項羽的封賞。因此,秦地百姓早已對這三人恨之入骨,他們早已淪為喪家犬。

反觀劉邦,他先入關中,按照懷王當初“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漢王劉邦本來就應該是關中王,是名正言順的。

此外,當年劉邦率軍進入秦地後,廢除嚴酷的秦法,與百姓約法三章,並且“婦女無所幸,府庫無所取”。劉邦寬仁的舉措,讓其深得民心。

正所謂“得民心者 得天下”,在還定三秦上面,韓信最大的功勞應該在戰略決策上,而非軍事指揮上。因為,以章邯等人的實力和威望,他們本來就不是漢軍的對手。即便軍事指揮不是韓信,換成是劉邦,或是樊噲、灌嬰等人,漢軍照樣能夠取勝。

再如著名的井陘之戰,韓信的成功其實還是得靠點小運氣的;

此戰中,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率領三萬漢軍背水一戰,最終一舉擊潰陳餘指揮的二十萬趙軍,創造了一項以少勝多的軍事勝利。

但是,我們除了得佩服韓信出色的戰術運用和軍事指揮外,還不得不佩服他的運氣。因為,此戰趙軍的主將陳餘,而不是李左車。陳餘志大才疏、自以為是,本來就不配做韓信的對手。其實當時李左車早已看穿韓信的軍事意圖,並且提前向主將陳餘發出了預警。如果不是陳餘對自身實力的迷之自信,那麼韓信在怎麼厲害,也根本贏不了井陘之戰。

最後,我們在來看看項羽;

正所謂“羽之神勇 千古無二”,項羽作為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更是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代表。在鉅鹿之戰中,面對巔峰時期的章邯以及其手下的三十萬秦軍,項羽率領幾萬楚軍就將其擊敗,一戰消滅秦國最後的有生力量,敲響了秦朝的喪鐘。

楚漢戰爭前期,面對國都被破、雙線作戰、敵眾我寡以及孤立無援的絕境,項羽還是能以三萬精銳楚軍硬生生的擊潰劉邦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一戰報銷漢軍幾十萬軍力。而這些硬仗的勝利,無不說明項羽逆天的戰鬥力。

試想想,如果韓信一出山就直接面對項羽主力的正面衝擊,結果會是如何?他還能贏得這麼輝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說,韓信真正意義上擊敗項羽的垓下之戰,那簡直就是一次組團打大蛇啊!項羽就更像是滿級大蛇,而韓信頂多就是八級英雄,然後帶著英布、彭越、灌嬰等一堆的五六級、三四級英雄,以及六倍於楚軍的漢軍小兵,圍著項羽軍團輪番輸出,才最終幹掉項羽。

但如果韓信在垓下之戰中的兵力和項羽的是一比一呢,結果又將會如何。怕是還是會被項羽所擊敗吧!



這些歷史要讀


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秦朝徹底滅亡後,項羽分封十八王以安天下,但顯然這只是項羽的權宜之計,分封的目的是為了削弱秦末以來的各路義軍諸侯實力。而在各路諸侯之中唯有劉邦的勢力僅次於自己,所以他將劉邦封在了當時還比較偏僻的蜀地,而以章邯、董翳、司馬欣分三秦於關中作為牽制劉邦的棋子。

當項羽分完蛋糕之後,韓信在其麾下不得重用才跑去蜀地,投靠的劉邦。事實上,自韓信拜將之後的幾年之間,他都沒有與項羽交手的機會。因為當時韓信給劉邦定製的策略是,先去三秦關中之地,隨後再伐諸侯,最後才與項羽做決戰。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戰略規劃呢?

因為相比較而言,劉邦勢力弱了一點,劉邦以蜀地關中西分天下牽制項羽,隨後韓信出兵擊破諸侯,然後會師合圍項羽。在整個楚漢之爭中,作為大戰略家的韓信,為劉邦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實際上,前面的那些年,一直都是劉邦跟項羽正面剛,而韓信在外面瘋狂刷野怪!

漢元年(公元前206) 十一月,項羽進攻齊王田榮,劉邦採納韓信的策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順利下三秦,取得關中之地。因在秦末之時,劉邦曾第一個入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所以威望相當高。

取下關中之後,劉邦一路勢如破竹,收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昂降漢。同時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率領56萬大軍兵臨彭城,然後被人家項羽3萬軍隊打的潰不成軍,主力盡喪,那麼,這時候有人一定會問韓信在哪裡?

韓信此刻正在關中廢丘圍剿章邯的殘部,沒有時間來參與彭城之戰,所以劉邦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最後不得不退守滎陽。一時間對於劉邦而言,戰局相當被動,之前投降的三秦中的董翳、司馬欣紛紛叛變,諸侯們也背漢而去,此時韓信建議劉邦分兵,由自己率軍擊燕、趙、齊斷絕楚國糧道,最後與劉邦會師滎陽,對項羽形成戰略合圍。

在之後的日子裡,就是劉邦在滎陽一帶跟楚軍對峙,而韓信偷偷北上刷野,等滅齊之後,才南下合圍項羽,最終垓下一戰,項羽兵敗自刎。

所以,題主的問題,是不對的。韓信在於項羽交手之前,算是久經戰陣了。他為大漢最後的成功,制定了最合理的戰略構想,無論是奪取關中,還是後來的開闢北方戰場,這些都是最終能戰勝項羽的前提保障,雖然他與項羽真正意義上的交手只有一次,但一次定勝負,確實不愧“兵仙”之稱號。

有的人,有天分,讀書又好(兵書讀的好),眼界又比別人廣(戰略眼觀)、戰術指揮又犀利,只需要一定的實戰經驗,就能縱橫天下,這樣的人,說的不是韓信,還能有誰?


朝代說


這個題目就有問題,不應該把韓信一出手的對像定為項羽,而是三秦之戰的秦故將章邯,這樣才能表達清楚想要說明的問題。

其實,韓信與項羽唯一的一次正面交鋒只是垓下之圍,而當時的項羽已是強弩之末,日薄西山之勢不可逆轉,所以才會在劉邦、彭越、英布及韓信軍團的圍毆之下,分崩離析。如果不是眾人紛湧而上,項羽也不可能敗得那麼徹底。換句話說,如果劉邦、英布、彭越、韓信等人按順序單挑項羽,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三秦之戰理解為韓信與項羽的間接對戰,因為章邯、司馬欣及董翳三王,都是項羽為牽制劉邦出漢中故意佈下的三枚棋子。在此之前,韓信確實沒有領過軍隊打過仗,那麼,韓信為什麼一出手就讓人刮目相看呢?

一、天賦

一個人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自古在各個領域都有出類拔萃、獨領風騷的人。當然,他們所取得的成就與後天的努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不可否認,有些人在某些領域裡確實有強於常人的地方,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天賦。比如一些優秀的詩人、畫家、歌唱家、作家、藝術家等等,從小就有他所從事這方面的行業天賦與靈感。所以我們常會聽說某某從小就是一個天才讚許,而天才包含的主要內容就是天賦,但這兩樣東西不是誰都能有。再比如,明熹宗朱由效為什麼木匠的造詣那麼高深,原因就是有這方面的藝術天賦。同樣,韓信之所以能夠聯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也是與自己的軍事天賦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人與人,將與將之間的差距。


二、努力

雖然一個人生下來就是某方面的天才,如沒有後天去努力,那麼不管有多少天才,最終都會成為王安石哀傷的“仲永”。反觀韓信,即便是沒有從軍之前,他也不是隻拿著一把劍東遊西蕩、無所事事,還做著成為大將軍的白日夢。相反韓信每天不忘在地上用石子演練排兵佈陣之法,反覆推敲作戰方案,經常是投入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不過韓信經常吃不上東西,這個“忘食”應該是不情願的。後來韓信投奔了項羽,更能耳聞目睹一些真實的戰例,這就更增加積累了豐富的臨戰經驗。特別是利用給項羽當門衛的便利,韓信經常進入中軍大帳,用項羽的那一大堆沙子臨摹戰法,然後再與項羽的真事戰例做比較,做到取長補短,優化戰術的效果。可惜的是項羽眼睛始終看的是天,所以無視身邊大才的存在。


總結:打敗項羽

項羽與劉邦滎陽一帶對峙的時候,勢力還是佔有很大的優勢,儘管背後經常被彭越騷擾,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但是他絲毫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即便是鴻溝議和後,項羽率10萬軍隊撤退到固陵時、劉邦率20萬大軍追趕而至的時候,項羽還是很從容的將劉邦打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而垓下之圍時,項羽只剩下了不足10萬兵馬,而劉邦聯軍至少有不下70萬的兵力,以一抵七,即便項羽是神仙也迴天無力了,因為此時的70萬大軍全是久經沙場的虎狼之師,與曾經劉邦率領的56萬烏合之眾有天壤之別。而此時的韓信一路北上滅魏、趙、代國,肋迫燕國,佔領齊國,早就成為了戰場上的叱吒風雲的人物。所以,項羽並不是敗給了“一出手”的韓信,而是敗給了天下大勢,敗給了一個身經百戰的韓信,何況一個四面楚歌的困境已經悄然而至。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看到這個題目,我一下就想起了前不久看過的張大春所寫的《戰夏陽》裡所說的:韓信不是個將才,他是個演說家,靠嘴吃飯,幕後出力的是蕭何。

當然,張大春在書裡所說的這個話,玩笑成份居多。但這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疑惑:韓信出身並不顯赫,又沒見有什麼名師教導,也不是軍功起家的,他為何一上場就能對抗神人項羽呢?

關於韓信成名前的可靠資料很少,只知道他常年腰懸長劍,在街上游蕩,還被人脅迫,有過胯下之恥,他的家庭出身、授業恩師等都很模糊。

有人推測韓信出身貴族,憑據之一就是他腰懸長劍,我覺得這個是存疑的:如果韓信是貴族之後,大可以在顯赫後宣而揚之,或者被他人翻找出祖宗十八代,畢竟這是臉上有光的事,但縱觀史書,沒有這方面的動靜,因此,韓信應該出身尋常人家,沒有祖輩的政治遺產,也沒有家傳的軍事秘笈。

那麼他有沒有名師呢?這個,在韓信官拜大將軍之前,也是沒有隻言片語提及的,想必韓信也不像張良一樣,在橋下拾雙鞋子就有個奇人來教他的。

那麼,韓信的才能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

那倒也未必,史載韓信愛掛長劍,這個細節可以說明,韓信還在家裡晃盪時,並不是安心種田的人,他掛把劍做什麼?這說明他的心思在“兵”上,即便他落魄到要到洗衣服的老婦人那裡討吃,依然沒有認命,也許他一邊揮劍,一邊在鑽研打鬥,成日混跡在遊俠兒群中,也耳濡目染了一些上陣實戰方法,說不定還能從哪個落魄子弟那裡淘到一些兵法書學習學習。

再者,題主所問“韓信從未領過兵打過仗”,其實描述不完全準確,韓信從無名小卒一躍成為大將,以前是沒有領過軍,但並非沒有打過仗。

韓信在家鄉晃盪了許久,終於遇上了反秦大戰,他投到項梁帳下當了一個普通士兵,既然當了兵,就不能白吃糧,肯定得上戰場。這番基層的鍛鍊,讓他對於實戰有了深刻的體會,對於戰場的瞬息變化與應對,作為一個愛好兵事的人來講,這是一番難得的實踐學習。這些實踐,就是韓信走上名將之路的第一步。

後來項梁戰死,韓信轉到其侄項羽帳下,當了楚霸王的貼身警衛,雖說這不能充分發揮韓信的潛能,但對於一個好學有心的人來說,這也是一個近距離觀察主帥如何調兵遣將的機會。在這裡,他可以揣摩項羽如何料敵制敵,相對於前段時間的基層磨練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高層參師經歷。這是韓信走上名將之路的第二步吧。

就這樣,出身一般,沒有好的家庭傳承與師資力量的韓信,應該是憑著他的堅定志向與好學實踐,走上名將之路的。也是他機緣湊巧,正好被蕭何賞識,自此,免除了他一步一步向上捱的歷程,直接一步到位,拜大將軍,率千軍萬馬直面項羽。

由於歷史久遠,許多事實其實模糊不清,就後人所知的資料來看,韓信之路,不折不扣就是屌絲逆襲之路。時至今日,許多人可能感嘆世間少蕭何,但我們也要自己度量一下,你是否真的韓信呢?


錢多多讀文史


一代“兵仙”韓信被稱讚為“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也絕對不可能一出場就打敗項羽。

秦朝末年真正的統兵大將分為四個流派,韓信就是其中“兵權謀家”的代表,事關戰爭的所有因素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而項羽則是“兵形勢家”的代表,更側重於戰場上的戰術應用。

韓信戰無不勝是如何造就的?

戰無不勝當然很誇張,但是在歷史上確實沒有留下韓信戰敗的記載,這實際上也是韓信的另一個作戰特點,“不打無把握之仗”。

在作戰之前,韓信通過情報蒐集、地將性格等,就已經分析出了戰爭的走向,並且根據分析的結果,來確定接下來如何作戰。

如果戰爭形勢確實對己方不利,那麼韓信就會避而不戰,等待時機。

韓信為打敗項羽做了哪些準備?

韓信曾經先後投奔過項羽、劉邦,但是都沒有得到重用,直到“月下追韓信”之後,韓信才終於通過蕭何的推薦,獲得了劉邦的青睞並且“拜為大將”,也就是劉邦軍中的“大將軍”。

終於在積攢了30萬兵力以後,韓信才有把握打敗有10萬大軍的項羽,並且發動“垓下之戰”。

從後世的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到,韓信是佔據絕對兵力優勢的,因此才有了“十面埋伏”;為了打擊楚軍的士氣,韓信不擇手段的使用了“四面楚歌”。

所以,韓信可不是一出場就輕而易舉的打敗了項羽,而是費盡了心機,用盡了手段,才打艱難的打敗了項羽,這還多虧了項羽“烏江自刎”,不然結局如何很難預料。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韓信,是在劉邦的帶領和培養下,領兵作戰了一段時間後,才成長起來的。(韓信軍事上有天賦) 是劉邦帶領培養出的軍事家。 除了劉邦,連項羽都不懂用韓信,就沒人用韓信了(諸侯王更用不了……)。韓信自己又拉不起隊伍。楚漢戰爭時,難道韓信不想自己拉起一支隊伍?是拉不起。可見,韓信不(敢)反劉邦,(韓信這幅德性,還有反心,看諸侯,誰強附誰,反來反去。)是沒自信打贏劉邦,或說,韓信打不過劉邦。韓信只是與彭越、英布齊名。《史記》。韓信的功勞誇大了。可參考,西漢開國功臣按功勞排名中,韓信排名10名以外。《漢書》《史記》 韓信正式開始獨自領兵,是在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讓韓信、張耳率兵攻魏、趙、代等地開始的。 楚漢戰爭,是劉邦打贏項羽的。 劉邦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漢書》、《史記》。[劉邦靠武力(軍事能力)取天下]。


H趙張劉關蘇呂陳範杜


韓信之所以一用兵就能勝項羽是由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點、韓信雖然在劉邦拜將之前沒有帶過兵,但是他一直都胸懷大志,立志要成就一番事業,這從他忍“胯下之辱”便可知曉。

第二點、韓信自從參軍之後一直跟著項羽,在其軍中前後五年的時間,加之他善於觀察學習,揣摩用兵之道,所以成長很快。

第三點、韓信本人對於排兵佈陣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這就像有的人擅長於演講,有的人擅長於寫字一般。再加上他本人的努力以及對天下大勢的分析,使他在這方面出類拔萃。

綜上所述,韓信是時勢造英雄,所以能夠擊敗項羽。


夢之1987


有幾個可能讓小白一樣的韓信打贏項羽。

首先韓信跟項羽打仗這時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很近劉邦了,試問盛極必衰,之前劉邦一直輸,項羽一直贏,久而久之下去項羽就銳氣盡失,但是劉邦卻能養精蓄銳,所以後面當韓信從北方過來跟劉邦一起合作時就擊敗了項羽。

也有是項羽軍中有韓信安排的臥底,畢竟韓信是在項羽軍中待過的,所以項羽就輸了。

當然也有傳說原因,古代人是很信這些妖魔鬼怪的傳說的,到時項羽就有一匹烏騅馬,聽說誰得到這一匹馬會受到上天的詛咒,但是項羽就是不信,相信自己人定勝天,不過最後他被圍烏江的時候就想到了之前的詛咒,所以後面大喊一聲天亡我西楚霸王。

所以韓信能贏項羽也是天時地利人和佔盡了,加上韓信也是一個用兵奇才,能打贏項羽不奇怪了。


牛獨


歷史上被譽為兵仙的韓信胸懷大志、滿腹韜略!在投劉邦之前在項梁、項羽叔侄那裡已經參與了大小几十場戰役了,耳聞目睹結合心中實戰對戰術運用已經很熟悉了,只不過沒有找到發揮的舞臺而已!作為項羽的前警衛員對項羽的戰術、戰法、性格已經瞭解的相當透徹!所以在戰爭中敢向項羽一樣用險招制勝,像暗度陳倉用的是項羽慣用的奇襲戰術,井陘之戰是學習項羽鉅鹿大戰時破釜沉舟的戰略,充分發揮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作用!因為知己知彼所以韓信能青出於藍戰勝項羽!


仁者無敵2141


韓信跟項羽打,是漢五年的事了,也就是垓下之圍,這時候天下諸侯群毆項羽,項羽是強弩之末了,韓信帶70萬諸侯聯軍打項羽十萬,還讓他跑了。

而漢元年到五年,這裡面裡韓信都是在北方戰場練手在,南方是劉邦跟項羽打,打了四年,劉邦基本沒贏過,但是項羽也沒佔到便宜,從沒有跨過劉邦守滎陽成皋一線,這樣看,劉邦是不是也很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