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慶區」春風化雨見彩虹

晨華(佚名),是我工作室一位戒毒人員,跨過毒品泥潭的他如今還有了另外一個身份—禁毒志願者,他積極參加禁毒公益活動,以己為鏡感召更多的“癮君子”浪子回頭,並以個人微薄之力倡議更多社會人士關注並參與社會禁毒事業。

「興慶區」春風化雨見彩虹

助友戒毒吸上“第一口”

“我當時太自負、太自大,根本不知道毒品有多可怕!”

1993年,年輕力壯的晨華下海經商,生意穩定,收入不菲,家庭幸福,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當時一個鐵哥們為了戒毒住在晨華家裡,看到哥們成天毒癮發作尋死覓活的可憐樣,晨華覺得可氣可恨又可憐。一天,年輕氣盛的他草率地做出一個後悔終身的決定,他對哥們說:“我就不信這個東西這麼難戒,我跟你一起吸,再一起戒!”就這樣,晨華走上吸毒之路,斷斷續續吸食海洛因一個月後,他的身體逐漸對毒品產生依賴反應,那時候的他已經無力自拔。

2011年,晨華被家人送進銀川市強制隔離戒毒所,2013年戒毒出所後他把自己關在家裡,天天練字,4個月後,他終於打開家門,走向外面的世界。

為拼事業借毒蓄力再陷毒海

晨華後來在保險公司做銷售,經過打拼,他擁有了自己的銷售團隊並取得不錯的銷售業績。他的人生眼看著已經翻到陽光燦爛的新一頁,沒想到,他再次栽倒在自負要強的性格上,又一次被毒魔拖入了泥潭。

晨華出所後拼命投入工作,試圖用業績排行榜上張貼的閃閃發光的鑽石向周圍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洗刷過去幾年的恥辱。他太過於用力地工作和生活,漸漸覺得體力不支,他聽說有一種叫“冰毒”的毒品,吸食後能幾日幾夜不用睡覺連續工作,且不易上癮。2014年,他吸食了第一口冰毒,如同第一次吸食海洛因一樣,冰毒的威力遠遠超乎他的想象和控制,他再一次淪落為毒品的俘虜。2015年,晨華又一次被送進了強制隔離戒毒所。

出所報到反思毒因

2017年,晨華出所後來到中山南街綠蔭工作室報到,剛來我們工作室的晨華坦言:“我對生活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活著對我來說已沒什麼意思。”就在他絕望之時,我們工作室人員根據晨華學歷高、國學素養強、文字功底紮實的特長,平時我們在學校開展禁毒教育宣傳講座活動的時候也讓他給我們轄區內的學生講解《論語》、《弟子規》等國學,晨華每次講課都很認真,而且認真備課。講課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更是淨化心靈的過程。晨華說自己早年就看過《弟子規》,但現在迴歸頭來再看感受很不一樣,國學經典中蘊藏的做人處事的道理讓他恍然大悟、豁然開朗。

他開始反思:“第一次戒毒出所後,我把重心完全放在 ‘自我’的小個體上,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賺到錢,讓自己更有面子,以至於要吸毒強行提高工作強度。”當晨華每每給學生講完課,學生們說謝謝老師時,晨華悔恨的淚水就慢慢流了下來,我們相信他已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感恩綠蔭工作室幫助學員戒毒

2018年6月,晨華已在我工作室接受社區康復一年多,為此,晨華還專門給我們寫了一封感謝信。在信裡,他向我們全體工作人員表達了感謝:“他們這群默默地奮鬥在禁毒戰線上不求回報的人們,在我的眼裡是那麼可親、可愛、可敬。在我人生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是他們教會了我清晰地把責任和誘惑分割開來的能力;是他們在我感到前途迷茫的時候,教我認清了自我,為自己的人生確定了新的方向。”放下執念,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感恩和回饋,就連晨華的家人朋友也欣喜地說這次出所後的他“與之前不一樣了”。

以心換心浪子回頭金不換

晨華的例子是眾多戒毒人員的榜樣,也是我們工作人員努力付出的結果。我們組長寧佳說:“綠蔭工作室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與戒毒人員不僅僅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更是兄弟和姐妹的關係,我們開展禁毒教育宣傳活動的目的就是想在心理上擺正戒毒人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責任擔當意識。”

以心換心,在綠蔭工作室這一特殊的大家庭裡,如晨華一樣的許多戒毒人員收穫了心靈的蛻變,有很多戒毒人員都表示自己想當一名禁毒志願者,以自己的經歷為世人敲響警鐘,挽救更多徘徊於毒品邊緣或者已經深陷毒海的人,發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我們禁毒工作中來。

春風化雨見彩虹,在前來報到學員們自信的笑容裡,願他們能夠在陽光沐浴下早日走出陰霾重獲新生。

「興慶區」春風化雨見彩虹

興慶區中山南街綠蔭工作室

禁毒社工:楊小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