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戏台

高平市王报村紧邻寺庄镇,面积不小,村中央开辟有一个小广场,四周建有仿古游廊,广场中央屹立着向远方挥手的毛主席雕像。村北是一座土山,二郎庙就坐落在山顶上,从广场上正好看见它巍峨严整的院落和戏台漂亮的飞檐。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

二郎庙始建年代不详,一说自唐代已有之,由于年代久远,屡经浩劫,碑刻散佚,只能从当地乡亲的口口相传中得知其曾经供奉着二郎神,因此称之为二郎庙。关于这个二郎其实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自然认为是《封神演义》里的二郎神杨戬,另一种则认为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次子。李冰父子曾带领军民修造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功勋卓著,其子李二郎勇力过人,曾入江斩蛟,被后世建庙供奉。现在因为没有可靠的资料来证实,这似乎有点像一笔无头公案,但这都不重要了,因为千里迢迢游历至此,是为了看建筑而来的。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

二郎庙坐北朝南,是一座南北狭长的四合院,并无正式的庙门,南墙内有倒座戏台,在戏台两旁的院墙上各开掖门一座,院子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分别建有悬山顶钟、鼓楼。庙内院落宽敞舒朗,有面阔三间悬山顶的献殿和面阔五间悬山顶的正殿,正殿两侧建有垛殿,东西两路有配殿和廊房。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

整座庙宇大多数建筑都是明清时期风格,正殿檐廊下的木雕雀替工艺精湛,纹饰极尽繁缛之能事,让人眼花缭乱,但各殿之内都空荡荡的,不见神像的身影,诸神的法身早在文革时期就被曾经对他们顶礼膜拜的人砸成齑粉了。不过据村中老人回忆,殿里供奉的神仙曾塑有三只眼睛,看来还是主神为杨戬的说法比较可信了。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

庙中最为重要的建筑却不是雕刻精美的正殿和占据院子中央位置的献殿,而是南墙内侧靠边站的戏台。这座戏台结构并不复杂,修建在高米余的须弥座形石台基上,深广各一间,平面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山面向前,由四根雄壮古拙的圆木柱支撑,柱下还有半米高与柱等粗的石础。上边的额枋十分粗硕,只在柱顶加替木以辅助承重。其上枓栱简朴,出昂平缓,内无藻井,檐角高高挑起,画出优美的曲线,使这座结构简单的戏台顿时变得有了灵气。戏台除了正面外的三面都用砖墙封闭,后墙就是二郎庙的南墙。戏台下的须弥座构造也是相当简洁,上下部分都是用砂岩条石砌筑,连同中间束腰处装饰的几个狮头都已风化的圆滑模糊,但此处几块用青石料制作的线刻装饰图案则保存较好,内容也基本能够辨认清楚,上面有莲花、牡丹和化生童子之类的纹饰,在正面右下角一块青石上刻有“时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岁次癸卯秋十有三日,石匠赵显、赵志刊”,右上角还刻有“博士李皋”四字,这便是戏台的准确建造时间,也就是说这座戏台是金代所建,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当这段题记被偶然发现后,王报二郎庙金代戏台就一跃成为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古戏台。

中国最古老的戏台

说起这最早戏台的称号之争,还是颇为激烈的,在王报二郎庙戏台未被发现之前,这一桂冠一直在现存的元代戏台之间争夺,一说是沁水县嘉峰镇郭南村崔府君庙舞楼,一说是临汾市魏村镇牛王庙戏台,但前者虽然毋庸置疑的确是元构,传说修建在元代初年,却不幸未有详实的资料或碑刻能为其作证,仅从建筑结构上判断,似乎缺少一锤定音的效果。而后者也就是牛王庙戏台就明确得多了,在其前檐两根石柱上分别刻有“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1283)岁次癸未季春竖石 ”和“维大元国至治元年(1321)岁次辛酉年孟秋月...”,就是将始建年代和在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倒塌之后的重建时间都明确地记载下来了,因此原来这个最早的桂冠更多地被认为是牛王庙戏台,还有几座元代戏台,诸如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的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戏台、元至正五年(1345年)的临汾市土门镇东羊村后土庙戏台和仅依明代碑刻语焉不详的划定为元构的临汾市吴村镇王曲村东岳庙戏台等等也是紧随其后。但王报二郎庙戏台一下子把上限提高到了金代,却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在晋城市泽州县冶底村岱庙里的戏台也是一座金代遗构,当它被发现之后已是相当残破,有价值的题记早年就已经被毁坏了,但根据村中老人们的回忆,他们曾经看见过金正隆二年(1157年)的题记,如果是这样,就可以轻松将最早戏台的桂冠夺走了,奈何缺少实物为证,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

王报二郎庙这座中国最古老的戏台就是吸引我千里而来的重量级目标,的确不虚此行,当我在一个黄昏时分赶到这里时候,院中已显昏暗,我紧追着夕阳的余晖迅速画下了戏台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