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翁心植院士出诊30年:检查是辅助,症状是王道

随翁心植院士出诊30年:检查是辅助,症状是王道

推荐语

每一个从医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医学大家。在从一个菜鸟医生到业界专家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经历,那就是跟着老师出门诊。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传授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学生也会汲取不同的营养。《呼吸界》已推出系列报道「跟着大咖出门诊」,和您分享数位医生与恩师一起出门诊的故事和感悟,特别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深刻影响。也许这里的某一个故事、案例或情节会深深的触动你,并且让你对职业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

我于1975年9月15日开始在朝阳医院内科进修,后又继续在首都医科大学和朝阳医院联合主办的医科大学学习,翁心植院士是我的主讲教师,指导我进行医疗见习。自1977年至2008年间,我一直不断地在翁老的指导下从事临床工作。

随翁心植院士出诊30年:检查是辅助,症状是王道

翁心植院士(中)与孙厚美医生(右)合影

病人是把生命交给我的,我一定要一丝不苟、如履薄冰

我们每周二上午9点开始门诊,翁老总是9点准时走进诊室。偶尔因为急会诊不能按时到诊室的时候,翁老总是在9点准时打电话叮嘱我:「孙大夫,你先给患者看病,不要让他们等太久。」等他到诊室之后,会再核实一遍患者的病情,再做一遍常规检查。翁老对「按时按点,不能迟到」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很多在大会诊时迟到的大夫们都会在门外踟蹰着迟迟不敢进去。他常说:「尊重病人,时时刻刻要想到病人是把生命交给我的,我一定要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在我跟随翁老学习期间,从未迟到过,即使刮风下雨、公交车堵车,我也会跑步或步行,想尽办法在9点前到达诊室。

翁老医术精湛,记忆力超人,对每一位前来复诊的患者姓名和病情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即使30年前接诊过的患者再来就诊时,翁老也能马上叫出他的姓名,并能回忆起当时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几十年来,在翁老的谆谆教诲、鼓励、培养下,我不仅学到了医疗技能,更是学到了翁老的高尚医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随翁心植院士出诊30年:检查是辅助,症状是王道

现今孙厚美医生诊室中整齐的药柜

知识无新旧,患者无高低

每当遇到疑难病例时,翁老总是告诉我说:「当大夫一定要多看书。知识无新旧,新观点不一定正确,老经验更重要。要用最少、最便宜的药把病治好才是好大夫。」翁老对患者从来都是谦和有礼,言语温柔,他不论对方的职位高低、职务大小,从来都是一视同仁。

记得1978年5月的某个周二上午,我正跟随翁老出专家门诊,一位患者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嚷道:「翁主任,不好了!您快去看看吧!那边有个人跪在地上不起来了。」翁老急忙走进患者所在的诊室,用双手把他搀扶起来。这是一位极度消瘦、纳差、腹胀、全身乏力并伴有右上腹剧烈疼痛的中年男性患者,他的生化及其他检查项目均为阴性,但开不出假条。患者痛苦难耐,苦于没有假条无法向单位请假,方才含泪双膝跪地,跪求主治医师满足他这一要求。翁老问过病史后,仔细查体,并在诊疗床上做了腹部触诊,随即将其诊断为肝癌,并对我们在场的大夫说:「这位患者只有15天左右的时间了,别开假条了,直接把病人收入住院吧。」果不其然,半个月后病人去世,尸体解剖确诊为肝癌。

如此出神入化的诊疗在翁老的临床中随处可见。1988年11月,朝阳医院呼吸科住着一位高烧2个月,伴有严重咳嗽的年轻小伙子,他曾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因为病情复杂,专家们给出的意见不一致,辗转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办法确诊。患者非常痛苦,这个未知的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生活,由于没有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小伙子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翁老详细地询问病情并查体后,诊断为「皮肌炎」,这是一种病因不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的疾病,临床上并不常见。通过对患者的病变肌肉进行活体组织检查,最终确诊为皮肌炎。给予其30mg强的松,每早8点口服一次,患者当天体温就降为正常,不适症状随即消失,3天后痊愈出院。至今,这位曾经的「疑难病患者」仍奋斗在工作一线。

检查只是辅助,症状才是王道

翁老经常告诫大家:「我们是临床大夫,主要看临床症状、表现,其他各种检查只能作为辅助和参考。」

1981年的一个周二上午,门诊来了一位心悸气短、胸痛伴叹息样呼吸的中年男性患者,心电图可见偶发室早、及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根据病情被我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听了之后顿时十分紧张,连忙问我:「孙大夫,我是不是没救了?」翁老听到后,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听诊,发现患者的胸痛与运动无关,静息状态下症状也会发作,复查心电图后,翁老将其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走了之后,翁老严厉地告诫我:「对任何一位患者都不要过于轻易地下诊断,一定要多读书,要理解病人的心情。」

我对此深感愧疚。时至今日,翁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给患者诊疗的身影仍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随翁心植院士出诊30年:检查是辅助,症状是王道

写纸条让台上领导掐掉烟

翁老是我国控烟运动的开创者,更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他组织和领导了我国的控烟工作,并将其与世界接轨,推动控烟工作的发展。为了推进控烟工作,翁老以身作则,家中待客绝不备烟,更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对前来就诊的吸烟患者讲解戒烟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并告诉患者「要有坚强的意志」,便会成功戒烟。

更有一次在开会时,他悄悄的写了一张字条递给台上抽烟的领导请他把烟掐掉。

我常感叹自己是如此的幸运,能够跟随翁老不断学习几十年。这种机会是得天独厚的。我非常感谢翁老将我从一个住院医师逐步培养成一位经验丰富的内科医生。翁老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严谨细致的查体,以及他清晰、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现在仍是指导我坚定信念、细致完成诊疗工作的力量源泉。如今的我虽已退休,但仍从事着医疗工作。我不能辜负翁老对我的教导和培养,仍要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随翁心植院士出诊30年:检查是辅助,症状是王道

孙厚美

74岁,内科副主任医师,自1977~2008年一直不断地在翁心植院士的指导下学习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