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橋面防水通用施工技術方案

橋面防水施工技術方案

一、編制依據

二、編制範圍

適用於本合同段所有橋面防水施工。

三、工程概況

四、施工技術準備

開工前對所有參加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介紹該工程基本情況,講述該工程施工特點、施工方法、技術要求及注意事項;強化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工期意識和環保意識,使參加的施工人員做到心中有數、精神飽滿、士氣高昂,以實際行動建好該工程。

1、主要施工人員

2、主要施工機械及設備

3、技術指標

拋丸處理粗糙度應符合規定,橋面經拋丸處理後,表面露骨率(目測)不得小於30%,表面粗糙度應達到0.5~0.8mm,粗糙度以構造深度表示,採用手工鋪砂法檢測,檢測率為5處/2000m2。

五、施工工藝

1、施工前應先準備好以下工具:塗料滾筒、1.5~1.8m竹竿、30L容器、滅火吹風機、掃把、錘子、鉸槍等工具本產品等。

2、拋丸處理:2.1利用拋丸機,拋除梁表面的浮漿。使用拋丸處理的表面粗糙均勻;不會破壞原基面結構和平整度,並且可以完全去除浮漿和起砂,100%“創面”,露骨;但同時不會造成骨料的鬆動和微裂紋,為增強防水材料在表面的附著力並提供一定的滲透效果。

執丸工藝流程見圖1。

2.2 基層處理設備採用具備同步清除浮漿及吸塵功能的設備、帶有驅動行走系統的自循環回收的拋丸設備來進行橋面混凝土基層處理。輕度拋丸拋丸機速度選用2~3檔,行走速度5~10m/min,丸料規格採用S390。

2.3大面積拋丸展開之前應進行拋丸工藝試驗,確定最佳丸料規格、丸料流量即最佳電機負載、拋丸設備行走速度等關鍵工藝參數。拋丸工藝參數確定後,按照圖2順序進行大面積拋丸處理,每幅搭接長度為5cm,處理完成後注意保潔。

2.4 拋丸過程應連續作業,如因特殊原因造成拋丸停機,在下次重拋之前將機器倒退30cm左右,再重新開始拋丸,待機器行走過去後,應及時檢查搭接區域拋丸質量,如有遺漏再進行補拋。

2.5 橋面、防護牆根部局部混凝土找平處理時,可使用角磨機,不得出現明顯凹凸溝痕,做到稜直面平,確保防水層有效粘結。

2.6 拋丸處理粗糙度應符合規定。如果粗糙度過大,會帶來大量的底塗和修復工作量,同時也不利於粘結強度;如果粗糙底過小,會導致粘結力不夠。拋丸的控制標準以目測無浮漿為準,粗糙度控制在SP3為宜。粗糙度對照見圖2。

2.7 在梁端、側面存在斜坡,拋丸機容易洩漏丸料,損耗非常嚴重,為節約成本,要做好回收丸料,回收丸料的工作要求拋丸組人員做好收集,要求丸料的損耗在10%-20%內。在不洩露丸料的前提下,儘量壓邊拋丸,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下道工序中打磨處理的工藝,節省時間及材料損耗。

3、防水層施工:

3.1材料檢測:防水材料進場後,需經檢測合格後才能用於施工。本項目GS-1型溶劑型防水粘結劑(增強型)經重慶公路工程檢測中心檢測,各項指標均符合溶劑型防水粘接劑技術指標(詳見檢測報告)。

3.2防水層施工:本品為單組分粘度較低的液態物質,施工時,將其倒入適當大小的容器中,輕微攪拌3~5分鐘,施工方法可分為兩種:

(一)人工塗布:由操作人員用滾刷直接將其均勻塗刷在基面上,力度使用均勻,不能有局部沉積,並要求多滾刷幾次使塗料與基面之間不留氣泡,粘結嚴實,不可漏刷,一般需來回塗刷2遍(根據使用要求而定),每次塗刷厚度不超過1mm;,前後垂直十字交叉塗刷,塗刷總厚度一般為1-2mm,待防水粘接塗料塗膜完全乾燥後(一般3個小時以上),待塗料幹後安裝拉拔頭,拉拔檢測合格後,即可進行瀝青混合料的攤鋪。

(二) 機器噴塗:由操作人員手持噴槍,將噴槍後部的彎管直接從原料桶中吸取防水粘接塗料,噴槍口噴出霧狀的塗料,均勻覆蓋在基面上。

3.2.1防水溶劑用量控制:按0.68kg/m2人工塗布。每桶180kg,計塗布面積為265m2,由人工根據塗布寬幅,計算塗布長度,畫線確定每桶塗布範圍。

3.2.2防水粘結層施工完成後,按每聯15點進行拉拔強度試驗,檢測合格後才能進行瀝青砼施工。

六、施工注意事項

1、施工中注意環保,橋面拋丸機採用具備同步清除浮漿及吸塵功能的設備,拋丸產生的粉塵不得亂棄,應採用小型運輸車將粉塵運出施工場地,倒入指定的場地,並進行掩埋。

2、本產品施工時,需要對基面進行處理。保證基面乾燥、潔淨。為防止氣泡的產生,必須保證砼乾燥,並控制防水劑的塗刷厚度

3、 本產品施工時的氣溫必須高於5℃,陰雨天氣或基層潮溼時不宜施工。

4、由於本產品施工過程中應遠離火花或火焰,禁止吸菸和其他明火。

5、 預防皮膚和眼睛、觸及液體(例如使用工作服、手套、護目鏡、面罩、面霜等)。

6、如果產品不慎接觸到皮膚,應用溫水及肥皂或適當的工業清潔劑徹底清洗。如果眼睛受到汙染,用淡水沖洗至少10分鐘,並立即就醫治療。

7、橋面防水層施工後,為防止汙染,應封閉交通,禁止車輛通行。

七、質量保證措施

認真學習和領會項目辦下發“一綱四冊”、及《江西省高速公路項目標準化管理指南》,強化內部質量控制;項目經理部設立安全質量部,施工隊設質量檢查工程師,施工現場設專職質檢員。

1、在施工全過程中,嚴格按照業主和監理工程師批准的施工技術方案、施工組織設計進行對作業隊的質量管理,在自檢的基礎上,接受監理工程師的驗收和檢查,並按照監理要求,予以整改。

2、貫徹業主和監理工程師制定的質量控制、檢查、管理制度,並據此對施工隊予以控制,確保工程達到優良,堅決杜絕現場施工隊不服從監理工程師管理的不正常現象發生,使監理工程師的一切指令得到全面執行。

A、所有進入現場使用的成品、半成品材料,設備、器具,均主動向監理工程師提交產品合格證或質保書,應按規定使用前需進行物理化學試驗檢測的材料,主動遞交檢測結果報告,使所使用的材料、設備符合規範要求。

B、按部位或分項工序檢驗質量的工程,嚴格執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的原則,使監理工程師能順利開展工作。對可能出現的工作意見不一的情況,遵循“先執行監理的指導,後予以磋商統一”的原則,在現場質量管理中,維護好監理的權威性。

八、安全、環保水保措施

1、施工應做好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正確選用施工方法,並結合施工具體實際,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制定操作細則,並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

2、建立持證上崗制:進入現場安全員、質檢員、試驗員等管理人員和特殊工種操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

3、工地內進行交通管制並設有安全標誌,夜間施工作業應有照明設施,並不得擅自拆除。

4、施工人員必須穿戴安全帽、反光背心,嚴謹穿拖鞋、赤腳、酒後上崗作業。

5、工程完工後及時進行現場垃圾的清理,做到人清場淨文明施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