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冤家再聚首 菲斯科杭州與特斯拉比鄰建廠

老冤家再聚首 菲斯科杭州与特斯拉比邻建厂

實習記者 王瑞斌

記者 翟亞男 北京報道

繼特斯拉宣佈將在中國建廠之後,被媒體視為特斯拉最大的敵人——菲斯科公司也將在中國建汽車製造廠及電池製造廠。

近日,有媒體報道,美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菲斯科公司(Fisker Inc.)創始人亨德里克·菲斯克(Henrik Fisker)來到杭州,計劃為其在中國建汽車製造廠及電池製造廠進行選址。這也是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第二家計劃在華建廠的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

把工廠從美國搬回杭州

收購菲斯科電動汽車品牌後,來自中國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萬向集團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儘快恢復Karma(菲斯科品牌下的跑車型號)電動跑車的生產,並將其打入美國與歐洲市場。不過,對萬向集團的汽車夢而言,在海外圓轎車夢只是其邁出的第一步,在國內生產電動轎車才是真正的圓夢。

據有關統計,自2009-2012年,萬向圍繞電動車項目投入已超過36億元。2013年1月,萬向以2.57億美元成功競購美國最大的鋰電池製造商美國A123公司,後者正是菲斯科的上游供應商。萬向收購菲斯科,對於盤活美國A123公司(後改名B456)也有幫助。反過來看,擁有菲斯科電動汽車後,萬向集團就打通了電池、電機、電控乃至整車研發與製造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在此之前,國內擁有電動車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只有比亞迪一家。

不難看出,萬向集團的Karma電動跑車主要市場還是中國。萬向集團接手菲斯科後動作頻頻。首先是,萬向集團旗下新能源汽車公司Karma的首款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Revero在美國南加州正式亮相,而根據萬向集團此前網站上披露的環評報告書顯示,Karma國產項目將在杭州投資25億元人民幣,建設年產能為5萬輛的增程式純電動新能源車,萬向造車的願望終於邁出腳踏實地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萬向集團年產50000輛增程式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正式獲批,這意味著萬向集團成為繼北汽新能源、五龍電動旗下的長江EV、長城華冠旗下的前途汽車(Event Motors)、奇瑞新能源和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之後,第六家成功拿到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

業界分析,菲斯科品牌價值潛力很大,但是如何把菲斯科“搬到”國內生產,是收購的最大難題。據瞭解,吉利曾組隊到美國對菲斯科進行考察評估,東風還曾打算以3000萬美元收購菲斯科85%的股權,北汽也傳出要收購菲斯科的部分車型技術,廣汽集團領導更是在公開場合表示將與菲斯科合作。

而東風汽車退出收購的原因則是難以國產。據美國媒體報道,通過接觸,東風發現想要把菲斯科移到中國生產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此決定退出。

Fisker Inc.”和Fisker Nanotech一起來中國

菲斯科創始人亨德里克·菲斯克本次來中國並沒有再找萬向集團,而是與漢鼎宇佑集團達成合作。作為菲斯科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總部位於杭州的漢鼎宇佑集團對科技和能源板塊有過涉獵,是菲斯科電動車理想的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漢鼎宇佑集團完成對菲斯克公司的投資,成為該公司股東,將之前的業務合作延伸為戰略投資。與杭州漢鼎宇佑集團達成合作後,菲斯克加快了在華佈局的節奏。雙方合作開發的無人駕駛純電動SUV車型Orbit計劃於2018年10月正式亮相。

亨德里克·菲斯克表示,希望可以在中國杭州建設菲斯克中國汽車製造廠和菲斯克中國電池製造廠。這家複合型工廠預計2020年一季度落成,並計劃2021年啟動汽車和電池的同步生產。而在2025年,汽車年產量將達到30萬輛。

電池作為菲斯克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背後不無道理。被萬向集團收購後,創始人亨德里克·菲斯克創立了另一家公司。2016年10月,已經53歲的他宣告成立新汽車公司“Fisker Inc.”。如果不是特別留意後面的“Inc.”,還真會以為這就是同一家公司。而且“Fisker Inc.”還吸取了曾經的電池技術經驗,這回自己新建了一家姊妹電池公司Fisker Nanotech。該公司主攻石墨烯全固態電池系統。

基於此背景下,菲斯科此次中國行特別強調,萬向美國子公司還在申請一款新的固態電池技術專利,它能使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提高到805km,並計劃在2023年前將該電池商業化應用。在今年的消費電子展(CES)Fisker EMotion就搭載了這項技術。這款車採用了石墨烯電池,能量密度是鋰離子電池的2.5倍,官方宣稱EMotion最高車速達到了259km/h,續航里程將超過了644公里,在短短充電9分鐘就能跑160km。

但外界認為,固態電池離真正的商業化和量產還有一段距離。固態電池在商業化應用中還存在許多限制,比如電極電流密度低、使用的溫度範圍有限、可用的材料有限、成本偏高,以及製造工藝複雜等。此外,還有數種失效模式會影響固態電池的性能,這其中包括電極層結構內的接觸阻力高、離子流動性低等,導致電池的放電能力比較低。

至於跟特斯拉的時間對賭,特斯拉中國工廠計劃是兩年落成,也就是2020年,而菲斯克還要稍早一步。另外,雖然菲斯克30萬的年產量雖不及特斯拉的50萬,但這個數字基本也就是一家中國現代工廠在建廠前幾年的年產量上限了。

昔日的老冤家,如今在中國再次碰面,火藥味在升級。雖然特斯拉有先入為主的品牌優勢,但是菲斯科同樣握著一手好牌,比如,母公司萬向集團對於其在供應鏈上的支持,以及創始人對汽車外觀的設計,都是不可忽視的元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