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活畴摄影作品:《渔人》


巴夭族通常是外界对于他们的称谓,他们习惯用自己或者是部落的名称来称呼自己。他们是一个古老的海上游牧民族,拥有海上贸易和区域性渔业。

他们从出生就开始与海洋亲密接触,潜泳技术是他们引以为傲的生存技能。只是由于时代的发展,他们仍停滞在渔猎采集的阶段,生存的艰辛与生活物质的匮乏,让主要生活在海上的巴夭族人正在锐减,登上陆地对于他们来讲也是困难重重。

然而,这样的现实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空间完全失去色彩,这个族群所具有的适应能力仍然让人反思。物质之于人,究竟到何种程度才能让人产生满足与快乐?虽然这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没有所谓的答案,但却是值得每个人走进自己内心去探究的问题。


巴夭人的历史将延续到哪一天,不需要去猜测和臆想。在未来,他们和大海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也不是真正的焦点。他们是与水为亲的渔人,他们血液里的海水不会消逝……

人与人之间的共性有着相融的一面,人们彼此间的相互感知对于事物本质的探索与理解,将是具有永恒价值的发现。

《渔·人》的作者陈活畴恰当的找到了自己有别于其它照片的影像叙事语言,假如影像只有事物的说明性没有一点可让受众想象的空间,那就是概念化的产物。

面对蓝色的天空、清澈发青的海水、服装色彩艳丽的巴夭女人的种种动人色彩,既要有说明性又要有诗性,作者既没有把拍摄物做表面性的叙述,也没有做自然奴隶的“好色之徒”。

而是去占领、修改、改变这一切,把自己的心灵定性融入自己的影像之中。

陈活畴,1966年出生于广东恩平,改革开放初期的1987年开始把摄影作为业余爱好至今,经历了从胶卷到数码摄影的变迁,近年开始涉足大画幅摄影及传统暗房工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