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最近熱議的電影當屬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

很多人不禁好奇的問,為什麼姜文這次會選擇抗日題材,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拍攝抗日電影了。18年前姜文就拍攝了一部叫《鬼子來了》的片子,只不過當時被禁了。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姜文在金爵獎評委主席論壇上說:“中國做的還沒有洋人做得好,之所以坐在這兒的中國人能夠知道納粹是壞人,能夠知道猶太人被迫害,那是因為洋人在這方面不懈的努力,每年他們的投資人、他們的藝術家都在做這樣的事,讓一個在中國長大的,甚至是小鎮的青年,都知道納粹做了什麼樣的事。而在很多程度上,大家還不知道日本人到底做了什麼事,這是一個對人世間負責任的一個態度。”

18年前被禁的那部《鬼子來了》堪稱神作,電影講的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一個自稱“我”的人把兩個俘虜扔給了掛甲臺村民馬大三,這倆人一個是日本兵,另一個是翻譯官。本來“我”說好三十來取人,可後來卻沒了音訊,村民們壓根就沒殺人的膽子,看管照顧了他們半年就協議“以糧換命”,把他們放回了日本憲兵隊,結果卻遭來屠村的悲劇。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這部電影當年被禁,原因是“立場有問題”。廣電說,你這片子沒有表現抗日戰爭大背景下,中國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展示和誇大了他們麻木、奴性的一面,所以導致影片的基本立意出現嚴重偏差。

反觀現在的一些抗日神劇,各種雷人的情節,手撕鬼子,給人的錯覺彷彿當年侵略中國的是一些胡椒粉,辣椒麵兒,如果真是這樣,抗戰需要打八年之久嗎?這些抗日神劇,不僅沒有尊重歷史,也沒有尊重那些為抗日戰爭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戰士。相比之下,姜文的這部《鬼子來了》才是真正揭露日軍侵略本質的作品,它從人性的角度告訴我們為什麼當年日本人可以那麼猖狂。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片中的村子叫掛甲臺,掛甲臺什麼意思?卸掉盔甲。傳說有個將軍告別沙場回到這裡做了百姓,掛甲歸田,這大概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儒家思想,以和為貴。所以,村民們妄想能這樣一直“和平”下去。儒家思想沒問題,但得分對誰,事實證明,對鬼子的善良最後都化為了愚昧荒唐,姜文也通過電影表達了他想表達的:鬼子,無論你對他多好,無論他外表再怎麼無公害,當面臨死亡,他始終還是個“鬼子”。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我們這一代人太缺少憂患意識了,天真、僥倖、善於遺忘,是我們的弱點。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片中的翻譯官董漢臣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他的翻譯基本都是“誤翻”,花屋小三郎本來是大罵村民,結果董漢臣給翻譯成了求饒,花屋本來想以死殉國,讓董漢臣教他罵人的話,可他教的是什麼?“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馬大三一聽,日本人還會說吉祥話,挺開心。這些看似幽默,實則都是我們的恥辱,董漢臣在翻譯中欺騙了村民,掩蓋了日軍殘暴的本性,馬大三更可笑,他以為自己養了日本人半年,人家肯定會給他糧食,會感謝他,可人家是這麼想的嗎?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村民們把花屋小三郎送回,隊長酒冢給了他們6車糧食,還跟大家開起了聯歡,所有人得意忘形,小三郎大聲說著“大哥大嫂過年好,你是我的爺,我是你的兒”,村民也唱著歌,以為跟日本人真的成為了“哥們”,可最終卻下令屠村,大火將村子燒成灰燼。小三郎無論再怎麼感激村民養他半年,他還是舉起了屠刀,平日裡巡視時會給孩子們分糖、變魔術,和他們也產生了感情,可面臨死亡,他還是殺死了孩子。

姜文說過,自己上中戲的時候,班上來的留學生,態度和精神面貌都跟抗日電影裡不一樣,二者的形象他怎麼也重疊不到一起。可現在,他漸漸能把這兩類日本人的形象重疊到一起了,他們其實就是一回事,只不過在不同環境下表現形式不同而已,而毒姐所認識的日本人,各個彬彬有禮,禮數周到,顯得謙遜親和,然而和氣中永遠帶著適度的疏離,讓人無法看清他們的本心。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所以,最後電影中的馬大三醒悟了,他不再相信日本人,手持利斧衝進日軍俘虜營,見人就砍,鬼子死傷數人。而他也最終被接管的國民黨擒獲,判處死刑,何其諷刺!!中國人竟要處死抗日的英雄!而違背戰敗協議,大肆屠村的日本人卻被保護起來,還有周圍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麻木民眾們,更諷刺的是,執行死刑的正是花屋小三郎。手起刀落,馬大三的腦袋轉了九圈,嘴角上翹,含笑九泉。這是多麼荒誕愚昧的世界啊!

姜文:對待惡人,不能無端善良

姜文說:“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日本觀眾:你們要真正面對這段歷史,別想再否認。我也想以此告誡中國觀眾:面對惡人,我們不能無端地報以善良。面對這些已經發生的事實,中國人和日本人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才能避免這種事再發生。”

一個真正懂得反思的民族才是自信的民族,而只有我們揭開傷疤,正視問題本質,才能更加強大。無數人享受著和平帶來的幸福,卻忘記了這份和平是怎樣換來的,勿忘國恥,在這樣一個歌舞昇平的年代,拍攝這樣一部警示世人的影片,需要一定的勇氣,但正如姜文所說“這是對人世間負責任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