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記者 王真 推薦 來源於浙醫二院官微

一年半前,有些平凡的人,舍小家,為大家,為了醫者的使命與擔當,接過了醫療援疆的接力棒。

他們,是浙醫二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張裕方、骨科副主任醫師師永祥以及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賢誼。在浙江大學的組織下,三位專家作為“組團式”援疆幹部(第九批援疆醫療人才),深紮在阿克蘇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

在紮根西部邊陲500多個日夜裡,三位“組團式”援疆專家傾心為邊疆醫療衛生事業所儘自己綿薄一份力量:不僅發揮個人力量和組團效果,同時也充分挖掘後方醫院的優勢資源,參與制定科室發展規劃,改善服務流程,提升醫療技術和科研能力,培養當地醫師,開展繼續教育培訓。如今,他們載譽而歸。

援疆是一份組織榮譽,是一份政治責任,更是一份醫者情懷。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大力弘揚“援疆精神”,醫院領導班子始終高度重視援疆工作,認真落實浙江大學關於醫療援疆工作要求,從原先的零星選派、單兵作戰、輸血式援疆,蛻變為現在組團選派、集體作戰、造血與輸血並重,院長王建安及黨委書記陳正英等醫院班子成員先後多次親赴新疆,慰問援疆專家,也將浙二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帶到祖國邊疆。

浙醫二院是浙江大學“組團式”援疆的骨幹團隊,也是浙江援疆人次最多的醫院,共派駐10個學科14位專家,分批次支援和田、阿克蘇等地區,並先後與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院、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開通遠程醫療項目,並與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及周邊37家醫院建立遠程協作網,共建國內首家eICU。醫院還將涉及管理、教學、院感、護理等繼續教育學習班搬到了新疆,通過現場授課、遠程直播等形式,與邊疆的醫務工作者共探索、共進步。

“社會責任承擔的力度以及社會責任感,是一個好的醫療機構以及一個好的醫務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表現,如果說從具體解決患者痛苦的角度來講,我似乎覺得在越困難的地方,越需要我們的醫務工作者。”王建安院長的話總是那樣發人深省。

這份跨越3800多公里的援疆情誼,終將綿延天山兩岸,唱響祖國大地。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 2017年8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新疆調研我院在當地醫院援建的床邊急救遠程實時會診系統,肯定醫院“組團式”援疆工作,他說:“像大漠胡楊一樣紮根,像天山冰雪一樣融入!”

❖ 張裕方,浙醫二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舍家為國,邊防有責,傾情援疆,中國有我。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張裕方(右一)

援疆期間,張裕方擔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急診科主任,負責急診和急診監護室的臨床技術指導及科室管理工作,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通過講課、示範和現場搶救實例等方式悉心為科室醫護人員傳授業務知識,輸入新的急診救治理念,規範胸痛、腦卒中的診治流程,加強急診創傷救治團隊建設,組建急診外科,規範嚴重多發傷的救治流程。

一年半以來,幫扶醫院急救水平顯著提高,搶救成功率由原來的70%上升到95%,急診人次由2萬/年人次增加到5萬/年人次,創傷急診的貢獻率佔比30%。急救水平在阿克蘇當地各族百姓中獲得絕佳口碑,臨近的和田、喀什地區的患者也經常慕名而來,就連當地交警都說,“要救命,送一師”。

2017年9月24日,一名28歲產婦因宮縮乏力大出血緊急轉至一師醫院,血流動力學不穩,CT發現腹中血腫而再次手術,術後病情惡化,很快進入多髒衰及無尿狀態,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低體溫,“死亡三聯症”相繼出現。張裕方臨危受命,迅速組織搶救,與兄弟科室通力合作,並及時尋求浙醫二院急診醫學科的支持,為產婦制定周密的治療計劃:抗休克、呼吸機支持、糾酸、改善凝血功能、抗感染、標準的腸內營養、持續床旁血濾等急危重症十八般武藝相繼用上,產婦慢慢由瀕臨死亡到逐步穩定,漸漸恢復意識,床旁血濾持續28天,尿量由每天50ml、80ml、100ml、150ml……到670ml,終於有一天24小時尿量達到2000ml!團隊的力量築起了生命的長城!產婦母子平安,阿克蘇城內人們奔走相告:“一師醫院亞克西!”“浙大專家亞克西!”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張裕方(中)

在當地老百姓心中,“一師急診名不虛傳”,一師急診就是他們生命的守護神!

“行有疆,心無界,醫有道,志無涯。”張裕方坦言,“援疆生活會成為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歲月,經歷了這份磨練,必為我的人生添上精彩的一頁。今後不論我身在哪裡,心都連著阿克蘇,它是我永遠牽掛的地方,我既然去了,就要去做實事!”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心繫群眾,奉獻愛心,傳遞真情,大愛無疆。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師永祥(右二)

援疆期間,師永祥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脊柱燒傷科副主任,負責脊柱椎間孔鏡新技術的建設與實施,培養微創技術骨幹人才。他積極推動和完善脊柱外科的建設工作:在阿克蘇地區首先開展脊柱椎間孔鏡新技術,使這項微創手術正式落地,填補了當地脊柱椎間孔鏡技術治療方面的空白;同時開展多項脊柱外科微創手術方式和複雜高難手術,使幫扶醫院迎來了脊柱微創領域的新局面,脊柱微創治療理念服務百姓,免去患者輾轉前往烏魯木齊甚至疆外就醫的痛苦與不便。通過培訓脊柱專科知識和手術技能,師永祥創建了脊柱外科導師帶徒“傳-幫-帶”工作室,巡查病房時床旁親自查體示範、指導治療方案,盡心培養脊柱外科專科人才。

2017年3月6日,師永祥成功運用椎間孔鏡微創技術為一名患者摘除了引起疼痛的椎間盤髓核,解除了困擾病人長達7年的病痛。

援疆一年半時間裡,師永祥多次前往各地義診和考察,一方面為方便百姓就醫,發現疾病儘早治療,讓老百姓不用出門在家就能享受到最新的理念和醫療服務;另一方面通過教學查房、講課培訓等方式提高當地團縣醫療技術人員的綜合診療能力,為當地培養一批因地制宜的手術技術和技術骨幹人才,多次赴阿拉爾、一師一團、四團、六團、十一團、十二團、阿瓦提、溫宿、拜城、烏什、沙雅、巴楚、圖木舒克等地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為350餘名南疆骨科醫護人員傳播最新的理念和前沿的專業知識,為提高阿克蘇及周邊地區骨科脊柱方面治療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師永祥(右一)

“既然來援疆,行醫戍邊,我就要傾情奉獻、認真仔細、熱情服務於每位患者,才對得起‘援疆專家’這個稱號。”師永祥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 陳賢誼,浙醫二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援疆不僅僅是奉獻,更多的是學習和責任。援疆,讓我收穫很多珍貴的友誼,積累了許多人生寶貴財富,是我人生最難忘的歷程。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陳賢誼(右一)

援疆期間,陳賢誼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他在當地開創性地推動腦血管介入手術的開展,一手建立起具有完成腦血管病介入治療要求的導管室,創建神經外科腦血管病介入治療亞專科,從此,當地由原先只能開顱手術解決問題的狀況向微創治療方向發生實質性轉變。

陳賢誼帶著徒弟,於2017年3月開始至今成功完成200餘例腦血管造影術,期間無一例併發症發生。2017年4月11日,陳賢誼主刀為一左側頸內動脈眼段動脈瘤患者成功實施了阿克蘇地區首例“顱內動脈瘤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開創了治療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領域的微創新時代。

一年半中,陳賢誼帶領團隊共計完成近50例腦動脈瘤介入治療手術,患者預後均良好。陸續填補阿克蘇地區多項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技術空白,包括出血性腦血管病(顱內動脈瘤、血管畸形及硬腦膜動靜脈瘻等)的介入栓塞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顱內大動脈閉塞)的支架取栓治療及頸動脈椎動脈狹窄球囊擴張支架成型術等。

在積極創新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的同時,陳賢誼多次接受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和田地區醫院、喀什地區醫院、庫爾勒地區醫院的會診邀請,且積極響應醫院的醫聯體和義診活動,與阿拉爾、阿瓦提、拜城、沙雅等縣級醫院進行交流合作,帶去腦卒中中心建設先進理念等,努力使腦卒中危重病人能得到更好救治,為阿克蘇地區的腦血管病患者提供福音。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陳賢誼在他的日記本中曾這樣寫道:“在挽救生命的時刻,我的心一定是沉靜的,腦梗患者的生命之花曾在這個世界上綻放過,現在,我希望他們的生命在我手中延續……”

躊躇滿志戌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 2018年7月6日下午,浙醫二院急診醫學科主任醫師張裕方、骨科副主任醫師師永祥以及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賢誼三位第九批援疆醫療人才圓滿完成援疆任務載譽歸來。浙江大學醫院管理辦公室主任、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朱慧,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鍾永萍,浙醫二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項美香等帶隊到機場迎接。

大雁列陣臨雲頂,俯瞰天山壯志凌,黃沙飛雪穿峻嶺,崑崙腳下戲山鷹,躊躇滿志戍邊防,灑向邊疆都是情。

不管從前、現在,還是未來,浙二醫者都將延續幹在實處、知行合一的浙二精神,充分發揚“舍家報國、傾情援疆”的援疆精神,舍小家、為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克服困難,積極投身醫療工作,守護邊疆人民的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