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決定再次降准,不得不爲的「救市」之路?

近期A股持續低迷,甚至上演千股跌停。除了中美貿易戰以及世界盃“魔咒”的影響,偏緊的貨幣政策下強力去槓桿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6月20日晚間,情況似乎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次定向降準!

央行決定再次降準,不得不為的“救市”之路?

其實就在今年4月17日,滬指逼近3000點大關之時,央行才剛定向降準,隨後大盤反彈了近5%

這一次降準也有望將滬指重新拉回3000點以上。

國常會決定降準 3天后正式宣佈?

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對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進行了部署。

會議指出,要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支持銀行開拓小微企業市場,運用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小微信貸供給能力,加快已簽約債轉股項目落地。鼓勵未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的銀行增設社區、小微支行。

去年9月27日,也是國常會決定要定向降準,三天之後,也就是9月30日,央行就正式宣佈。所以這一次央行降準,姚胖胖也預計會很快實際宣佈

兩次降準分別在3000點前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的降準發生在滬指跌近3000點之時。4月17日,滬指收報3066點,創出近一年來收盤新低。當天晚上央行宣佈4月25日起降準,隨後滬指小幅反彈近5%。

而此次國常會提出降準,則是在6月19日滬指跌破3000點的第二天。在很多投資者看來,此舉有明顯的提振市場信心的意味,因為市場普遍認為,近期股市的調整,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去槓桿帶來的流動性緊縮

央行決定再次降準,不得不為的“救市”之路?

比如,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這一輪股災是內外因素共振的結果——

從外部看,地緣政治博弈和中美貿易摩擦,使得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挑戰加劇,這是事實,毋庸諱言。

從內部看,結構性去槓桿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金融去槓桿的過程也是一個市場出清的過程,去年以來,貨幣當局和監管層十分堅決,影響也極其慘烈,這也是事實。

央行決定再次降準,不得不為的“救市”之路?

所謂金融去槓桿,通俗解釋就是去負債

姚胖胖舉個例子——

股票價格漲,投資者借券商的錢去買股票,股票漲的時間久了,投資者覺得股價永遠漲。券商借商業銀行的錢,商業銀行借央行的錢。一個股票值多少錢,大股東心裡有譜,然後開始大量增發,還有些公司加快IPO。股票越來越多,股票價格要託在高位,需要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借更多的錢去買股票。

直至有一天,股票價格彷彿漲不動了,一些有很多股票的人開始減持股票套現。就這樣,低價買股票高價拋出的人拿走了很多錢,高價增發的上市公司拿走了很多錢。券商一看有風險,趕緊告訴投資者把錢還我,然後投資者不得不賣股票。借錢買股票的過程是加槓槓過程,賣股票還錢的過程是去槓桿的過程。

管清友表示,金融去槓桿,勢必會導致流動性收縮、利率抬升、金融業態規範收縮、金融案件增多、違約事件頻發、金融風險從點到面釋放,上市公司股權質押出現閃崩可謂集中表現

實體經濟層面,分化加劇,強週期和製造業企業首當其衝,弱週期行業情況略好些,融資難融資貴再次浮出水面。

央行決定再次降準,不得不為的“救市”之路?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也表示,近期A股大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宏觀經濟基本面,而是資金面和交易層面:在沒有增量資金情況下,加大獨角獸CDR發行;大股東股票質押爆倉,導致券商賣壓鏈式反應;去槓桿引發流動性收緊,信用風險暴露。

姚胖胖(wx:ypp_233)總結一下就是此次降準主要還是為了增加資金注入市場,提高市場活力,也是一種股市血崩之後不得不為“救市”行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