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捕捉器”混合能态:光与物质的切换

光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光是一种物质吗?这一问题不太容易讲明白,光看得见,摸不着,包含能量,而又无法车载斗量,实与一般物质大大不同。链科技小编今天介绍一款神奇装置,它能沟通光与物质的联系。莫斯科物理工程学院教授尤里·拉科维奇领导的科学团队首次研发出一种可调式微谐振器,可在光和物质之间建立混合能态,利用光来控制分子的化学和生物性质,是“光—物质”联系实际应用研究迈出的重要一步。据介绍,这种微谐振器是一种“光捕捉器”,由一块平面镜和凸面镜构成,镜子之间的距离为几百纳米,小于一个光波长度。当光量子射入这个捕捉器,就形成电磁波的定域态,通过改变谐振器的形式和大小,可以控制谐振器中电磁波的空间分布和光子寿命。

“光捕捉器”混合能态:光与物质的切换

将“光”这种神奇的东西利用起来,让“光”像一根绳子、一条棍子一样,实实在在被人类使用,这是科研人员追寻不舍的方向。基于上述这种新型微谐振器,研究人员制出新一代仪器,用于生物化学感测、控制化学反应速度和能量转移效率。仪器结构的新颖性、有效性和多用性,及其使用的微谐振器性能的独特性,获得很高评价。由于可以在紫外和红外光谱范围及强弱联系模式下,对任意物质的样品进行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研究,可调式微谐振器的结构实质上可以简化并拓宽研究,便于推广。

“光捕捉器”混合能态:光与物质的切换

下面是一款链科技成果库项目:高密度光学头研发及产业化。

高密度光学读取头是CD/DVD及第三代蓝光(HD DVD和BLU-RAY)光盘的关键部件,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大公司所垄断。中国光盘产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据中国产业推进委员会(DICC)统计,中国大陆年产光学头超过5亿只,但中国自主生产光学头仅3000万只左右,且绝大部分为低端的CD光学头,因此中国的光盘行业被形象地称为“无头产业”。

“光捕捉器”混合能态:光与物质的切换

针对中国光盘产业的特点,该成果实现了DVD光学头的大批量生产。在第三代蓝光光学头研究方面,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D DVD光学头原理样头基础上,最近完成了BLU-RAY格式的蓝光激光头原理样头的技术开发。这是中国科研人员在这一领域内的重大突破,研制成功的样头已经完全满足下一代蓝光光盘系统的需求,已经开始进行产业化研究。主要技术方向为光路设计研究:①光路仿真、像差分析;②光学元件加工、装配误差分配与优化;③光能量传递、分布理论分析及评价;④读出光斑动态性能仿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