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說「西湖大學明年成立,5年後科研比肩清華北大」,大家認爲有可能嗎?

潛龍


有可能!如果西湖大學可以在全國公平招生的話,統一一張考卷,統一分數線,擇優而錄,依興趣特長而分門別類的教學,是可以超過的。我們對比下現在的大學錄取的方法就能看到優劣。舉個例子:河北高考是各省當中算比較殘酷的了!700分都不能進入清華北大,這種錄取方式讓最努力的人黯然神傷。高考在我國算是最公平的競技,但即便如此這種公平相對而言也是不對等的。為何是這樣呢?因為在我國一所“名牌高校”在每個省份的本科錄取分數線都不一樣,況且每個省份的試卷難易度也有所不同;教育似乎並沒有做到最公平的統一對等。例如,就拿難度最高的全國一卷,他的使用範圍,僅限於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山東;其他的省份可以使用2卷、3卷甚至本省自主命題;這就如同不同的運動員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跑一場長度不一的賽跑,最終的冠軍未必就是速度最快素質最優的人。

但即使高考充滿瑕疵,但請其他省份的高考生不要灰心,因為,有一個省份的考生正在遭受著全國最為嚴重的心理落差的打擊,這就是河北。比起這個省份的考生,其他省份的考生是幸運的。全國700分考生,河北佔了一半;且河北的高分數是遠超其他使用全國1卷的9個省份之和,而河北考生人數卻不是最多的;更為殘酷的是,其他省份680分就可以上清華北大,而在河北700分不但進不了清華北大,就連復旦、上海交大都沒法進入;693分在河北就已經排到第319名了,最令人感到同情的是,河北本省沒有一所985、211高校,唯一劃歸河北的211院校還在天津。

河北省是個能令人深思的地方!河北考生用全國最難的1卷考出全國最好的成績,卻無法像相同分數的其他省份考生那樣進入實至名歸的好大學。這片特殊的地域,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我想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古代的河北就處於邊緣,一般緊湊中原,一半就是塞外;邊緣之感讓這裡的人們保持至今,亦如教育,依舊讓這片貧瘠的土地侷限在地域差異之中無法自拔。言歸正傳,大學應該避免類似像河北考生一樣的命運,優秀的生源無法享受公平的競爭環境,而被錄取制度所脅迫。如果西湖大學能夠採用一種公平的考試方式來選擇優秀的生源,用分門別類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相信,一個能夠真正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學校即將降臨!你說呢?

歡迎關注自媒體【讀聞世界】,更多所讀所聞的未解之謎,人文見解等你來分享。總有一篇富有建設性的新主張能夠令你醒目。


讀聞世界


依繆老師所見,5年後西湖大學科研比肩清華北大的可能性為零,立字為據,5年後不妨翻出來比照一下。

以下根據學校背景、辦學性質、科研實力、行政管理等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學校背景

西湖大學的前身叫做西湖研究院,發起人包括著名學者施一公(清華大學副校長)、陳十一(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饒毅(北京大學)、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一線科學家、院士。同時騰訊小馬哥、萬達王首富等等紛紛捐助,為學校建設添磚加瓦。

從上一段可以看得出,學校的資金背景和學術背景還是有很高層次的。但是最關鍵的是,缺乏教育部的背書。作為中國高等教資源最大持有者的教育部,對於西湖大學的成立不置可否,西湖大學最大的政府資源來自於杭州市政府,這種捆綁究竟有多麼牢固,未來走向如何,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二、辦學性質

學校的自我定位是民辦研究型大學。此前,我國的民辦教育長期得不到認可,在高等教育“鄙視鏈”之中,長期居於下游。究其原因,此前的民辦大學,大多收費比較高,缺乏優秀的師資和科研能力,再加上公辦教育實施了很多年,造就了民間固有的印象

西湖大學為自己定製了“非盈利”的標籤,這個標籤背後還是含義多多的。首先,任何資本的投入絕非不需要回報,只是可以把目光放遠,而非短期獲利。作為研究型大學,可轉化的科研成果是最大的可以反哺資本的優勢,可是,科研這種事情何時出成果,能出什麼樣的成果,完全是無法預測的第二,科研的資金投入是海量的,大家都知道教育部每年撥款給大學,尤其是工科出色的大學,數以千萬到百億級別的都有,如果長期投入不能產出,試問哪個企業家有如此能力每年進行海量資金輸入


三、科研實力

既然提到了科研,繆老師就仔細分析一下。西湖大學目前的組織架構包括:生物學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理學研究所、前沿技術研究所。在大學目前所有的研究領域和學科設置裡面,這四個方向能夠代表的範圍有限,這也註定了學校是以優勢學科為主導,多學科開花的辦學模式。

在這種科研背景下,說西湖大學科研的突破可能性,那應該承認是有的,但是如果論起科研的全面性,那基本是沒有什麼探討價值的

此外目前西湖大學的面積不過區區1000畝,有限的土地上根本沒有可能發展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南大這些國內頂尖高校,哪一個校園面積不超過5000。西湖大學的未來拓展可能,只能寄希望於5年內辦校模式的社會認可度飆升、科研成果的展示、人才體系的培養、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冷靜地看,以上哪一點是輕輕鬆鬆可以達成的呢?所以,這一段的結論是,未來的5年,是西湖大學拓荒的5年,絕不是輕鬆的5年


四、行政管理

在行政管理上,我們先看看幾位發起人吧,這個問題是不能迴避的。

任何一個學術項目的帶頭人,基本上可以為整個項目定基調,想要做出成果,一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是不是必須的呢?無論是施一公還是陳十一或者饒毅,無不是身兼數職,能投入到西湖大學的日常管理和科研上的精力究竟有多少?這要打個問號的。

此外,作為非國有大學,給予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的待遇,完全由學校的資金量充裕度相關。如果我是民營企業的話事人,我一定會把承諾資金分批劃撥給學校,不會一次性的投入,而且民營企業資金本身不像國家財政收入那樣的穩妥,這一個分批投入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段時期之內,西湖大學的薪水和福利,一定能夠保障,但是長遠呢?還是未知數!退休以後呢?更是距離遙遠!


儘管面臨著重重困難,但是西湖大學的建立無論如何都是非國有大學的一次大進步,與復旦大學的合作已經打通,今後在學科覆蓋度、人才橫向輸入輸出、合作伙伴拓展、行政管理體系相信都是大有可為。如果繆老師的孩子現在到了博士研究生學習階段,我一定願意送他走入湖畔大學的。


我是大學活地圖,我為自己代言。


繆老師妙筆生花


我們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時代了,一個大學之所以成名是要有幾個因素的,西湖大學憑什麼?

大學之大首先在於有沒有名師。

大學之大在於有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

大學之大在於有沒有好的學苗。

在此之前,也有一所學校,信誓旦旦的要比肩北大清華,那就是南科大,我估計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所學校,更談不上與北大清華相比了,當時學校成立,南科大要向北大、清華取經,在規章制度上與世界一流大學相融洽。不僅希望將生源從中國各地吸引到深圳,將來還要接納更多國際生。

而南科大,被社會質疑的,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內部,南科大一王姓學生退學,並撰寫博文認為南科大前途不大,表示不滿自己被代表“拒絕參加高考”行動。港科大教授離開,也以不同的方式歷數南科大存在的弊端和問題。

如今西湖大學又要開了,我感覺這就是南科大第二,同樣重複這樣的經歷,所以南科大的今天會不會是西湖大學的明天?

其實,我們是有很牛很低調的大學的,而且從不比肩北大清華,因為他們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了那兩校,我說的是西交利物浦大學和寧波諾丁漢大學,全英文上課,學生考入世界名校前十前五十前一百的,超過北大清華了吧,這兩所學校連211都不是,校長直言,哪有時間整材料參加評比,有那功夫,培養學生。

以西交利物浦為例,學費8.8萬,每年招生3000人,高考成績已經超過一本線快50分了,而學生畢業,這差距就大多了。


韓東言


北有施一公,南有潘建偉,這是當今學界風頭最勁的兩位學術巨星。


結構生物學家 施一公

施一公曾是清華的副校長,潘建偉則是中科大的副校長。前者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屢建奇功,後者則將中國的量子通信領域帶到了世界前沿。

潘建偉是典型的技術流,雖然也常在國家級媒體上拋頭露面,但其所言所論,都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量子通信;施一公則不同,其志向可能遠不止於實驗室,做一名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出現在公眾面前,或談論青年的選擇,或評論科研製度,或為苦逼的研究生要工資。


量子通訊之父 潘建偉

這樣來看,西湖大學可以看成施一公的試驗園,施一公或許一直在等待這樣一個機會,在現有體制之外去實現他的教育理想,所以他個人對西湖大學抱有很大的期望。

施一公個人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也真心希望西湖大學能辦成施一公期望的樣子,但客觀來講,五年後西湖大學能有現在南方科大的水平,就算是對得起這番折騰了!


上庠


文科看北大,理科看清華,五年後將看這所民辦高校

當然有可能,因為“一切皆有可能”,哈哈,這樣說是不是有點不夠嚴肅了呢,那麼我們先來看一下施一公是誰,施一公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長,這樣一位有分量的人說出的話,應該可信吧,而且這句話是在2017年第十屆《浙商》年會當眾說的,這樣是不是就更可信了,五年後西湖大學的科研水平不是可能比肩清華北大了,而是能比肩清華北大了。

清華北大已有百年曆史,擁有世界頂級人才和科研成果,科研水平當然也不在話下,為什麼西湖大學能用短短五年時間讓科研水平能比肩兩大名校呢,聽起來確實讓人吃驚,那就讓我們先看下西湖大學的真面目以及未來前景,以消除大家的疑慮。

2015年由施一公、陳十一(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潘建偉(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饒毅(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錢穎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張輝、王堅等七位倡議人正式向國家提交《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性的大學的建議》並獲得支,同年12月,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註冊成立,下設生物學研究所、生物學研究所、理學研究所等四個前沿技術研究所,2016年12月,在杭州成立並揭牌,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就是西湖大學的前身,將於2018年正式成立,位置位於雲棲小鎮,佔地約2200畝,將由300學術帶頭人,3000博士研究生、2000本科生、1000博士後、600科研技術及行政人員構成,且擁有強大的智囊團,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陳佳洱等在學術上享有盛譽的全球頂級科學家組成,並且與國家“千人計劃”機構達成戰略協議,背後資金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支持,其中捐贈人有王東輝、王健林、鄧鋒、葛航、黃昌華、馬化騰等大佬。

西湖大學是一所高起點、非營利、新型民辦的國際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定位為“小而精、高起點和研究型、有限學科:聚焦科學技術”,並且根據學科發展需求與建設進度安排,分階段、按年度面已向全球招聘頂尖科學家和優秀的青年學者,所以西湖大學五年後,擁有教授師資力量的規模將超過洛克菲勒大學,教師科研水平比肩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成為亞洲一流,世界一流的大學,且擬用10-20年時間使其綜合水平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前列!

看完這些相信大家不會再對這句話有所懷疑了吧,是不是有種想上或想讓自己的後代將來進入學習的衝動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保險ABC


對於這樣的結論我還是表示很值得期待的。也有理由值得期待!

天時

中國的教育體制一直飽受詬病,很多積極的探索國家也在實施,前有南方科技大學算不上成功,今有西湖大學不可同日。施教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精力來為國家未來發展積極探索,這樣的實踐是現在的中國急缺的。中國自古不缺少愛說話和會說話的,網絡上就是一個實例,很多時候評論區比內容更精彩。吐槽的、放炮的一直都有,要說出來能出點力實踐實踐的不多。因為中國人都太聰明瞭!但是未來的中國教育體制中是需要施教授現在的探索的。從實踐的角度,我再一次讚揚施教授!

從實際上來看,西湖大學屬於研究型私立大學,這種模式在西方國家還是很成功的。像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等世界名校,為美國的發展貢獻極大的力量。再加上國家本身對於教育改革的重視,也給與這個事件很大的政治支持。此外,南方科技大學在中國作為先驅,他遇見的問題和困境,也給與一定的借鑑意義。

地利

正在籌建的西湖大學選址西湖區三墩鎮雙橋區塊,校園規劃用地面積約1200畝,一期用地615畝,要求容積率≤1,綠地率≥35%,建築密度≤30%,含生命科學樓、基礎醫學樓、理學樓、工學樓、人文科學樓、學術會堂、學術交流中心、科研公共平臺、圖書館、陳列館、師生活動中心、公寓樓等建築,致力打造集聚藝術性、文化性的“花園式”美麗校園。杭州這個城市在G20期間就廣受讚譽,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發展勢頭強勁。


人和

一批中國企業家馬化騰、王健林等慷慨解囊成為西湖大學暨西湖高研院的創始捐贈人;不少千人計劃專家(饒毅、潘建偉等)也成為其千人創始捐贈人。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以及千人計劃基金會作為自籌經費和配套經費的來源,其使命在於募集更多的社會與民間資金,保證西湖高研院與西湖大學的正常運作。

綜上所述,我認為西湖大學很值得關注,我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義翹神州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科研水平比肩清華北大,而不是整體規模和教學質量等方面對比,那麼在這一點上,基本上有可能實現,但也許不一定是五年,或者多花了兩年時間,也在允許範圍之內。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實現科研水平的趕超,不一定是他們自己培養的師資力量,而很大程度上要從其他地方引進,只要人才到位了,那麼產出的科研水平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首先不用擔心的是,資金規模的問題,畢竟有很多大老闆投資,所以背靠著巨大的資金池,絕對能夠引進特別優秀的科研人才。有優秀的老師之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也許就會有著很好的突破,另一方面甚至可以從清華北大引進優秀的師資力量,此消彼長之下,也有可能形成反超。

當然還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應該是重點項目的水平有可能形成反超,而不是整體上的能力,畢竟它不可能涵蓋所有的學科,還是有一些缺陷,但是在一些重點方面,確實會有可能超越清華北大。


幻世魔王


他說的五年後比肩清華北大,不是說綜合實力,而是細分領域,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民營大學靈活的機制和前景,“可能”會對海外頂級學術人才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另外對於各路資本,包括國內和國際,也具有吸引力。這樣,他可能就會在某個細分領域吸收了世界最頂級的人才和足夠的資金,做出世界級成就。

這個看國際大學、學院就看出了,很多最頂級的機構,並不是所有學科都最牛,而是某些學科有牛人和足夠的資本支持,學校也不是幾萬人,有的就2000多人,但是全球最頂尖的。


探索貓


謝謝。

科研比肩清華或者北大,有下列充分必要條件,

一是要有世界頂尖人才。這方面要從零開始,必須大規模的引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個過程,時間不會太短。

二是要有充足的經費保障。國家財政肯定不可能鉅額投入,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有大量資金支持,只有靠學校自己籌措,難度會相當大,當然社會的資金來源很廣泛,這需要科研成果來支撐。

三是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保障。這些基礎設施包括科研、教學、生活的,以及互聯互通世界著名學府的,特別引進高端人才必須有良好的科研與生活保障。這也要從零開始。

四是要有較高的收入保障。包括頂尖高端科研人才的收入、教學人員的收入等,這也需要有資金的支撐。收入高才能吸引人才,否則現有人才也留不住。

五是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包括學校內部的先進的管理機制體制、外部的機制體制。特別是外部相當重要,否則,南方大學的辦學過程就是前車之鑑。

六是要具有戰略眼光的團隊。一個瞄準世界前沿、好的領導班子,一定是學術化的,不是官僚化的,這是關鍵。同時,不能有阻礙進步的學閥、學霸。

七是要有鍥而不捨堅韌不拔的精神。辦學、科研的過程十分艱辛,特別是要出一流的成果、培養一流的人才,必須堅持不懈,遇到困難就是碰破頭也不能輕易退縮。

八是要有內部相當寬鬆的環境。讓科研人才感到科研環境寬鬆,讓教學人才感到教學環境寬鬆,讓學術成果的認可環境寬鬆,不同意見都能夠充分表達,大家都能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人才也會蜂擁而至。

(本文屬於雜家——視野的一孔之見,歡迎討論。衷心感謝,祝春節愉快)


凵復凵


這是一種嘗試吧。中國民辦大學基本爆炸,國內民辦大學資本大都是為了短期賺錢的,所以基本沒辦法和公立有國家固定撥款的大學競爭。但這些年國內頂尖學校也很尷尬,發展“上不去了”,科研成果和學術研究拿到世界上一排,頂尖和最頂級學校的數量明顯不符合生源和國家投入。(各種排行不可全信,但也有其參考價值)

國外頂尖名校基本為私立大學。公立私立有利有弊,這些牽頭人,多有留學背景或是做學術對外有好多接觸(至少國內算是吧),應該準備嘗試一下建私立頂尖大學的路能不能走。

試試何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