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華:那個年代的人爲何勇於慷慨赴死?

我說的“那個年代”,是中國未走向市場經濟社會之前。

那些耳熟能詳的英雄事蹟我就不說了,就說個身邊的例子吧。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與趙先生多有接觸,這個在南方少見的大個子男人,給人印象是話語不多,與他那能言善辯的學霸女兒形成鮮明反差。

最近一次相見,他卻大發人生感慨,原來,網絡太神奇,他與失去聯繫多年的戰友在微信上重逢了。

周碧華:那個年代的人為何勇於慷慨赴死?

居中者為洪慶奮

這個戰友叫洪慶奮,如今在海南家鄉任村支部書記,洪慶奮在微信中給趙傳來了當年趙寫給他的留言,還有趙當年寫的請戰書。轉業回地方機關工作多年的趙先生,目睹當年自己用一腔熱血書寫的文字,恍若隔世……

1988年3月14日,南海艦隊502、531、556護衛艦編隊以劣於對手的裝備,在赤瓜礁海域痛殲越南侵略者,取得了中國海軍自蒸汽艦艇以來抵禦外族侵略戰鬥中最為輝煌的勝利。是役收復了9個島礁,為我國1992年提出的“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南沙領土爭端解決方針提供了現實依據。

周碧華:那個年代的人為何勇於慷慨赴死?

但是,那時的武器裝備極其落後,後勤補給也跟不上,雖然我軍收復了南海一些島礁,但要守住卻相當困難,守礁戰士甚至站在水中值守,皮肉都潰爛,晚上還要面對越軍“水鬼”的襲擊,因此,那時去守礁,就意味著犧牲。

趙先生和洪慶奮他們培訓完畢,有一部分戰士將去守礁,不到19歲的趙先生立即寫請戰書,並給洪慶奮寫下了臨別贈言,誰知他因為文化程度相對較高,部隊留他當輔助教員,1米8的小夥子當時就哭了,又寫了一封請戰書,他寫道:

假若我在戰鬥中犧牲

決不為自己短暫的一生而後悔

也不在乎有沒有美麗的姑娘

穿著美麗的裙子

在我的墳前獻上一支玫瑰

只要用鮮血換來了邊陲的安寧

我就與祖國大地一起熠熠生輝

周碧華:那個年代的人為何勇於慷慨赴死?

留機關多好呀,為何要哭呢?趙先生說,那時的青年戰士以留機關為恥辱,以守礁為光榮。

趙先生之所以無限感慨,是因為眼見現在的一代青年人生活在娛樂時代,電視裡多是一些脂粉氣的男孩,熱血男兒在哪?

我說你別擔心,現在科技發達了,只要科學家努力就行,多發明些尖端武器,在遙遠的後方摁下按鈕就行。

這當然只是幽默一下。社會天翻地覆了,那是個不逐利的時代,個人價值與國家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人們甚至樸素地認為,自己的這條命不是自己的,而是屬於國家的,隨時可以祭出生命而解國家之難。那個時代的人們思想高度統一,這高度統一的思想就凝成一種精神,這種精神便成為軍魂、民族魂,人心齊,泰山移,讓一切強敵膽寒。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強調個人價值的當今,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句話?

(應趙先生請求隱去其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