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历史上的崇祯帝重用魏忠贤,能否免于亡国?

桅子花香


首先来说一个王朝的灭亡与否不能单纯只说一个人。

用袁腾飞的一句话评价崇祯“非亡国之运而当亡国之君”

明朝灭亡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嘉靖炼丹,万历罢朝等等等等,荒唐事情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有明一代都宠信宦官,而我们发现自古宦官当道就没有好结果,三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汉代(东汉)唐代和明代都因宠信宦官而朝政混乱,甚至亡国。明朝由盛转衰是土木堡之变,由衰落走向灭亡从明末三大案开始。

政治上从万历开始就埋下了亡国的种子,数十年的罢朝,朝中政党相争,宦官专权,互相排挤,打压,甚至仇杀。天启在位时,专精木匠,对国事不闻不问,太监魏忠贤为了能自己能决定国家大事,专门挑天启皇帝一门心思研究木匠手艺的时候呈报奏折。

经济上的问题更加严重,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明代是欧洲大航海的时代,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白银,绝大部分被运往了中国,来换取瓷器,茶叶,丝绸等,同时日本也发现了白银,借此,明代商品经济极大发展,然而随着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英国成为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运银船再也没有来中国,进而导致明代货币体系崩溃,货币数量不足,白银对铜钱的汇率越来越大,最终百姓破产,卖房卖地,成为地主剥削的对象。(假设在白银正常提供时,一两白银换10钱铜钱,或者说1000文,当白银短缺时,要20钱或者2000文才能换一两银子,而政府又只收白银作为纳税依据,这就导致百姓只能交更多的东西来换白银,白银短缺,汇率还在继续上涨,最终农民破产),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租种封建地主土地,被封建地主剥削,又因为封建地主大量控制土地,而税收政策并没改变,从而导致,税收大减,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又强加赋税,恶性循环,官逼民反,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除此之外,明末也因地球进入小冰期,灾害频发,客观造成了一定的经济问题。

军事上,先有后金女真,后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严重拖累了本就不堪的大明经济

所以我认为明代的灭亡是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从正和反两个方面去看,我不认为魏忠贤能避免明代灭亡,但是我认为他能延缓明代灭亡

明代末期东林党人士把持朝政,如果崇祯没有杀掉魏忠贤,起码可以用魏忠贤打压朝中东林党(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有些宦官甚至可以废立皇帝,但在明代,无论是王振,刘瑾还是魏忠贤,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们并没有杀废皇帝的权利,这一点有明一代做的比较好,皇帝牢牢把控权利)历史上崇祯曾因大明国库空虚而向大臣要军费,而这些大臣纷纷表示自己没有钱,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从这些大臣手中共搜出7000万(也可能没这么多,但是确实不少)两白银,相当于大明几年的财政收入,明末财政收入不高于1000万两,我相信如果魏忠贤在的话,一定能从大臣手中榨取到军费。另外,魏忠贤把控朝廷,其心腹和死党必然触及朝廷各处,都可加以利用,固然他无法无天,败坏朝政,但起码他是忠诚的,忠于大明王朝,他深知没有了大明王朝这棵大树,自己也就玩完了,所以当面临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是可以利用的棋子,至于他的罪行,等王朝倾覆的危机度过以后再处理也不迟!





KindaWang


不能!

近年来,翻案风一阵接着一阵,将秦桧、李鸿章等人洗得白又白,很多媒体看似刨根问底寻找史实真相,实则哗众取宠、标新立异只为博人眼球,其结果也是颠倒是非,蛊惑民众,贻害无穷。

那么,具体到本题中,魏忠贤真的可以挽救大明吗?

在教科书上,魏忠贤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是继李辅国、王振、刘瑾之后,在太监界登峰造极的人物,是黑得找不到闪光点的坏人。

然而,却有很多人认为魏忠贤能够打压东林党,实现明朝的复兴,甚至还有人将天启年间的对外作战胜利都归功于魏忠贤和阉党,仿佛崇祯听哥哥的话,重用魏忠贤,就一定能够中兴大明!

是这样的吗?静夜史认为不是,理由也很简单:

1、魏忠贤虽未僭越,但绝不会被崇祯所用

我们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天启年间崛起的魏忠贤,会成为崇祯的肱股之臣吗?

不仅崇祯不相信,魏忠贤本人也不信。

对于崇祯而言,他需要一个听话的,可以背锅的,可以受委屈的,而且能力又强的管家,这一点,魏忠贤达不到。

对于崇祯,或者说是所有的皇帝而言,都不喜欢结党,但是魏忠贤大字不识几个,要是没有那帮狗腿子,根本就不可能干成事。

说白了,魏忠贤厉害的本质是他会组织和领导,最厉害的是阉党的势力。而这些势力,是崇祯天生反感的。

而对于魏忠贤而言,他需要一个年幼的皇帝,最好是牙牙学语的那种,或者是不务正业的皇帝,即使不是木匠,是石匠花匠也行。反正只要不干涉自己擅权,不对自己形成威胁,魏忠贤都喜欢,而且喜欢得不得了。

但是崇祯明显不如他哥会来事,刚上台不久就三下五除二朝阉党开战了。

所以,二人的矛盾是天然的,也是无法调和的。

你说让崇祯荒废政务?他说他还有梦想。你说让魏忠贤放弃掌权,魏忠贤怕死无全尸。所以二人只能通过最激烈的方式决定胜负,要么你死,要么我亡!

至于说崇祯在李自成打来之前厚葬魏忠贤,这纯粹是表示自己后悔了,图个心安而已,就类似于杀了人跪在人家家属面前痛哭流涕一样,图个心安罢了。重用魏忠贤,不存在的!

2、明朝的大势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

1627年,崇祯继位,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大明帝国呢?

对外,后金在东北兴风作浪,荷兰殖民者在东南耀武扬威。

对内,官员贪墨横行,阉党把控了整个帝国中枢;全国灾害频发,人心浮动。

彼时,明朝已经走过了260多年,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将社会财富吸干,官员贪墨盛行,百姓早就已经走投无路。这样的帝国,如何挽救?恐怕连朱元璋也只能叹息!

朱元璋都搞不定,你魏忠贤有这个能耐?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推倒重来!

在之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对封建王朝的寿命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土地的疯狂兼并,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官僚的腐化速度,封建王朝的寿命一般不会超过300年。

而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27年崇祯继位,明朝已经走过了260年的光景,快接近300年的天花板了。

此时的明朝的土地兼并早已完成,官僚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加上小冰期的到来,明朝的亡国之相已经出现,这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可以扭转的。

除非推倒重来,以残酷的战争,减少部分人口,换血一批地主,然后重新组建国家机器,封建专制才可以继续走下去。

所以,即使崇祯能够不计前嫌重用魏忠贤,对于明朝而言也是无力回天的,最多最多,是为明朝续几年的命,却逃不出灭亡的最终宿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关注!


静夜史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纯属无稽之谈!明朝不仅会亡国,而且还会被提前。现在网络上掀起一股为魏忠贤正名的翻案风,但是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此贼不仅该杀,而且死有余辜!

我们看看魏忠贤都干了那些祸国殃民的勾当。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自形成之日起,就以打击迫害正直官员为首务。搞得朝廷人人自危,明熹宗被蒙在鼓里,致使朝政日益败坏。 而杨涟怒上的魏忠贤二十四罪疏就几乎揭露了他所有的罪行,他在疏中弹劾魏忠贤“亲乱贼而仇忠义”“颠倒铨政,掉弄机权”“横行宫内,谋害妃嫔,滥邀恩荫”要挟无穷,操纵东厂”“快私仇,行倾陷”“恩多成怨”,对皇帝“进有傲色,退有怨言,朝夕隄防,介介不释”,“凡此逆迹,昭然在人耳目。乃内廷畏祸而不敢言,外廷结舌而莫敢奏。间或奸状败露,则又有奉圣夫人(熹宗乳母客氏)为之弥缝。甚至无耻之徒,攀附枝叶,依托门墙,更相表里,迭为呼应。积威所劫,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即如前日,忠贤已往涿州,一切政务必星夜驰请,待其既旋,诏旨始下。天颜咫尺,忽慢至此,陛下之威灵尚尊于忠贤否耶?陛下春秋鼎盛,生杀予夺,岂不可以自主?何为受制么麽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伏乞大奋雷霆,集文武勋戚,敕刑部严讯,以正国法,并出奉圣夫人于外,用消隐忧,臣死且不朽。”

杨涟在上此疏时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果然不出他的料,魏忠贤不仅没有“以正国法”,他反而被迫害致死。

杨涟在上此疏时,魏忠贤的阉党刚刚形成,但所犯罪行却足以竭东海之水。随后,又有很多正直的大臣站出来弹劾魏忠贤,但由于明熹宗一味宠信,他不仅没有获罪,这些大臣反而被“传旨切责”,并严旨以后不许再弹劾魏忠贤。魏忠贤在皇帝的保护下,更加肆无忌惮,对正直官员的仇恨也愤怒到了极点,并随之展开了疯狂的迫害。

工部营缮主事万燝,为官清正,“少好学,砺砺名行”。当杨涟因弹劾魏忠贤获罪后,他不顾自身安危,“抗章极论”,受到明熹宗严责。后来他发现魏忠贤不肯拿出内官监的废旧铜器以助光宗的陵工,却在香山碧云寺为自己营造“规制弘敞,拟于陵寝”的坟墓。他当即上疏弹劾魏忠贤,被魏忠贤派的内侍从家里拖着头发走了三四里路到达午门后被当众打死。

巡城御史林汝翥,因杖责魏忠贤手下的两个太监,被魏忠贤怀恨在心。他随后假传圣旨去逮捕林汝翥,林汝翥知道一旦落入阉党手中必死无疑,于是连夜逃出北京。因为林汝翥与另一个正直官员叶向高关系不错,魏忠贤就诬陷叶向高将林汝翥藏了起来。并派太监百余人跑到叶府中要人,

“辱及妇女,嫚骂坐索”。叶向高无奈,只得向明熹宗求救,这帮太监才撤走。后来林汝翥还是被阉党抓了回来,差点被打死。叶向高因太监骚扰其宅,太失“阁臣体面”,因而要求辞职,并得到批准。叶向高的自动辞职,正中魏忠贤下怀。

山西巡抚一职需要补缺,吏部尚书赵南星因为没有推荐魏忠贤的亲信郭尚友,被魏忠贤诬告“徇私”而论罪。左都御史高攀龙和吏科给事中魏大中因为替赵南星说了几句好话,又被魏忠贤扣上“朋谋结党”的罪名被魏忠贤一并罢职。

赵南星被罢职后,魏忠贤想拉拢左侍郎陈于廷为亲信,并许以吏部尚书一职。不想陈于廷耻与阉党为伍,不肯服从。魏忠贤大怒,诬陷陈于廷为赵南星遗党,并把与陈于廷交好的正直官员乔允升、冯从吾、汪应蛟、左光斗一起治罪。诬陷他们“恣肆欺瞒,大不敬,无人臣礼”。被全部革职为民。

正直官员韩爌为内阁首辅,“每事持正,为善类所倚”

,因此深为魏忠贤厌恶。他想把韩爌拉拢到阉党集团内,但韩爌不肯合作,魏忠贤就给他罗织罪行,诬陷他“票拟失当”。韩爌知道自己已不为阉党所容,因此上疏请辞。韩爌走后,朱国祯为首辅,他也是一位正直的官员。魏忠贤看到仍不能为其所用,就指使言官弹劾朱国祯。朱国祯也请辞而去。首辅之位最后落到了阉党的顾秉谦手中。

自顾秉谦执掌首辅之位后,唯魏忠贤马首是瞻。明朝成例,凡圣旨下达必须先通过内阁票拟,再交司礼监批红方可发出。而此时的圣旨却由宫中直接发出,被称为“中旨”,实际操纵者就是魏忠贤。明熹宗对此不闻不问。这种不正常的做法令“朝端以为忧”。就是因为明熹宗的纵容,导致魏忠贤能随意”矫旨“打击迫害不听话的官员,搞得整个朝廷人人自危,纷纷依俯魏忠贤。

辽东经略熊廷弼,善用兵,有雄才,性刚直。在他经略辽东的十个多月,使得”辽阳的颓城如新,丧胆之人复定,至奉集、沈阳二空城,今且俨然重镇矣。迄于民,而民安于居,贾安于市,商旅纷纷于途,而后之人因之以为进战退守之地“

。在熊廷弼的努力下,守备大固,人心稳定,后金再也不敢贸然进犯。后因辽东巡抚王化贞贸然出兵,导致广宁之败,熊廷弼也被牵连下狱。熊廷弼下狱后,魏忠贤向熊廷弼索贿,被他愤然拒绝。遂将熊廷弼处斩,并”传首九边“。熊廷弼自任辽东经略,”不取一钱,不通一馈问,焦唇敝舌,争言大计“。熊廷弼的死,使明朝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将领,导致辽东防务更加不可收拾。

魏忠贤陷害忠良的累累罪行实在太多,在此不再赘述。据《明史》记载,自天启四年十月至天启七年八月明熹宗死,被魏忠贤“毙诏狱者十余人,下狱谪戍者数十人,削夺者三百余人,他革职贬黜者不可胜计”,“善类为一空”。

除了陷害忠良,打击异己,魏忠贤的另一大罪行就是冒功滥赏。由于可以随意“矫旨”及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魏忠贤的冒功滥赏达到了极致。爵位,官衔随意授予自己的家属和亲戚。被授予的人除了成年人,还有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天启五年正月,庆陵完工,魏忠贤被授予世荫都督同知。九月,其弟被授予锦衣指挥佥事,其侄被授都督同知。十二月,又授其外甥傅应星为左都督。天启六年二月,因卤簿完工,魏忠贤被授予都督佥事。三月,封魏忠贤的侄子良卿为肃宁伯(魏忠贤老家就是河北肃宁县),赐宅第,庄田,铁券。不久之后又加封为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到了这年冬天,再次晋升为宁国公。天启开年,魏忠贤向朝廷谎报军功,又滥封族孙希孔、希孟、希尧、希舜、鹏程、董芳名、王选、杨六奇、杨祚昌为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官。魏忠贤的养孙也被授予尚宝司丞。袁崇焕宁远大捷后,他又滥封其从孙鹏翼为安平伯,从子良栋为东安侯,加良卿为太师,鹏翼为少师,良栋为太子太保。而良翼和良栋当时尚在襁褓中。

魏忠贤的另一大罪就是广建生祠,凡劾奏反对建生祠的官员“皆下狱论死”。而争相建祠的都是魏忠贤的死党和亲信。下面给大家罗列一下建祠的地方有哪些:西湖、南京、宣府、大同、虎丘、景忠山、昌平、通州、房山、宁前、五台山、蕃育署、卢沟桥、宣武门、延绥、顺天、崇文门、药王庙、五军营大教场、蓬莱阁、河间、天津、开封、良牧署、喜蔬署、林蘅署、都督府、锦衣卫、淮安、长芦巡盐署、淮扬巡盐署、应天巡按署、陕西巡按署、济宁、武昌、承天、均州、太白山、高观山、河东。数量达到四十之多。生词不仅数量惊人,而且极为豪华。生祠内魏忠贤的像以沉香木雕刻而成,栩栩如生。雕像是空心的,里面用金玉珠宝填满。每一个生祠需花费数万,乃至数十万。砍伐大量树林,毁坏民房二千余间。给底层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有的官员并不反对建祠,只是态度不够积极,对此魏忠贤决不宽恕,一律罢官回乡。魏忠贤妄图以广建生祠的方式来树立自己在民间和官员中的声望,以达到长期巩固自己的权位。然而,无论他如何粉饰自己,他仍然是那个人人得而诛之的大奸巨贼。

如果崇祯帝重用这样一个阉贼巨宦,能够免于亡国乎?


历史的小学生


一定会亡国。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幼稚。我从魏忠贤对皇帝的作用;崇祯为什么不重用魏忠贤和崇祯为什么会亡国三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魏忠贤对皇帝的作用是什么?

太监对皇帝的作用是什么?有两个:在皇宫里,是伺候自己的狗奴才。洗脸洗脚,端屎端尿,都是太监干的粗活脏活。在朝廷里,太监作为皇帝的代言人和亲信,是用来对抗官僚集团的最称手的兵器。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人就会发现,司礼监太监吕芳,就是这么个角色。同样的,在天启朝的时候,魏忠贤作为木匠皇帝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传达了皇帝的意志,而说到底,魏忠贤也只是皇帝意志的传声筒,并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

第二,崇祯为什么不重用魏忠贤?

首先,崇祯跟堂哥天启皇帝不一样。天启是一个没有政治抱负的木匠,他对权力和政治毫无兴趣,所以魏忠贤每次都在他做木匠活最开心的时候呈送文件,而木匠皇帝也只是说一句:你们看着办吧。这就是他治国理政的方式。但是崇祯不一样,他是中途接手的少年天子,他有中兴大明朝的热切渴望,他充满斗志,充满理想,天性多疑,不愿意权力架空,想博得美名,又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样的少年皇帝,怎么可能大权旁落给一个太监呢?尤其是这个太监居然号称九千岁,全国各地都建有他的生祠!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眠!

第三,崇祯为什么会亡国?

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这部著作里提到过,古代中国到了乱世的时候,要么是漫长的边疆发生外敌入侵,要么是国家内部出现动乱。很不幸的,崇祯皇帝这两样都摊上了。更要命的是,在最后那十几年,小冰河期的罕见常年大旱,不但让国内老百姓饿肚子,也让边疆的外族忍受饥饿。这时候原本军力羸弱的大明帝国,犹如一只衰老的野牛,面对着李自成和皇太极这两拨狼群。你说,不亡国,还有第二个选择吗?

总结:崇祯时代,无论是否重用魏忠贤,都一定会亡国,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崇祯已经丧失殆尽!


铁锤历史


先讲大方向,明朝灭亡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有中华特色的郡县制封建制度有灭亡的必然性。

最主要的有三点:第一点,农民的土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以士人豪强的明强暗夺中,逐渐的农民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地,就会造成社会动荡,最后变成冲击封建制度的大浪潮。

第二点,皇帝足不出宫,不知道民间疾苦,也没有对劳动者的同情心,这样闭着眼睛堵着耳朵施政,能有效的管理国家?通过大臣来了解外部情况,万一大臣有私心骗了皇帝怎么办?那就只能依靠皇帝家奴——太监了,但历史上的明君无一不是广开言路重用贤臣的,重用太监,呵呵,太监只能利用不可重用,这在一些朝代是铁律,因为太监的心理变态几率高于一般人,除了贪就是弄权,看着一众位高的大臣匍匐在自己脚下,太监会很有满足感,为了保持这种感觉,你猜他会怎么做?

第三点,封建社会不重视思想,或者说封杀一切不利于皇帝一家人统治的思想。而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就是从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开始的,这些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生产力也随之提高,逐渐超越了东方文明。简单来说就是皇帝可以轮流坐,想在这个位置上做久一点那就为人民服务,人民就给你投票,让你坐久一点。

从明代灭亡的具体问题上来看:开国——百姓恢复生产,社会财富开始累积——国家富强,富二代皇帝开始作,财富流失——大航海成功,大量白银冲击明朝社会,货币开始不稳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不受白银冲击的影响,士人官员开始兼并土地,太监也开始揽权与士人斗争——农民失去土地,开始造反——小冰期催使北方少数民族骚扰边疆,因为他们也吃不饱——由于镇压起义和反击少数民族(从胜转败),财富开始大量流失,入不敷出——官员中斗争进入高潮,武将长期的被压制,开始佣兵自重,皇帝的政令开始不那么有效——农民起义军发展到高潮,北京被攻破——满清入关,起义军灭亡,南明小朝廷苟延残喘——满清取得最后胜利。这全是大势所趋,怎么可能因为一人之力而改变历史走向呢?除非他能操控自然,停止小冰期,把先进的民族思想传播开来建立君主立宪制,否则就是下一个循环开始,满清最后的结局映证的这个循环。


工号二十二


崇祯帝接手明朝政权时,明朝已经进入必亡轨道了。所谓必亡轨道,就是你的根基已经损耗到不足以支撑你的政权的运转的地步,最后等待的只能是什么时候灭亡。魏忠贤本身就是必亡轨道的产物,也就是说,如果明朝没有进入必亡轨道,是不会出现魏忠贤这样的弄权奸臣的,或者即使偶然出现也会被整个政权给修正掉。但事实上,魏忠贤的出现本身意味着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所以,不论崇祯帝是否重用魏忠贤,明朝都不可能免于亡国。崇祯帝处置魏忠贤,实质上不过是政权内部的你争我夺而已。


晋乾然


不能。对于亡国这个事,已经不能仅仅归于一两个人的作用了。

崇祯的亡国是综合各种因素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他个人,魏忠贤的阉党以及东林党的作用。

首先是土地分配不均和日益不足的问题。从古至今,封建王朝的末期都面临着土地分配和不足的问题。经过王朝建立,发展,繁荣之后,一方面人口出现大量的增长,对于土地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皇亲贵胄、勋贵阶层、地主阶级对于土地的兼并愈演愈烈,地主的土地越来越多,小农的土地越来越少。随着统治阶级对小农的不断剥削,直到小农活不下去的时候,农民起义就爆发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根源就在于土地分配不均。

其次是人才向上输送渠道和展示平台的堵塞。到了明末,虽然科举制度依然存在,但已失去了为朝廷输送人才的作用。明朝末期官场腐败盛行,也延伸到了科场,很多有能力的人才无法通过这个渠道上升到社会管理者。即使有些通过科举完成了人身的转变,也会立即被党派刮分,阉党的阉党,浙党的浙党,楚党的楚党,东林的东林,而不会成为皇帝的人才,国家的人才。

然后是天灾。明朝末期是中国气候显著变冷,北方风沙雍积日甚,旱灾频发。对本来土地矛盾就非常突出的明朝末期来说,就是雪上加霜,就是农民起义的催化剂。

因而明朝的灭亡不是靠一两个人能够逆转的,最多只能延缓,包括天灾也是只能催进和延缓,真正的根本原因还是土地问题。


时光之意


当然可以。

自宫、他宫的阉人是中国皇权统治的奇葩产物,充分显示了丧失血性、人格的奴性能够变态到的极限。

在世袭皇族特权统治者眼里,太监是奴才中的精英,在极端贪婪、极致占有、极度专权的统治者眼里,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其统治范围内全面推广。当然,没有奴隶繁殖就不存在可持续的统治。

试想,如果规定太监才能担任县官以上的职位,割卵的人也许比报考公务员的人还多。

然而,最愚蠢和愚昧的认知是,统治只要强权和太监式的“忠心听话”,不需要专业知识技术和权力运作技巧。蒙元不足百年统治和满清近三百年江山,说明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把太监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是人类的耻辱和天大的笑话。


周千文12345


可以!虽历史不能重演,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崇祯皇帝最大的问题是多疑、心急、无谋。魏忠贤只能在皇帝屁事不管的情况下才能结党压制住东林党人。崇祯一个信任的人都没有更不可能放任魏结党!表面上明朝亡在历史学家口中说的社会、气候、经济、党争等等,其实亡在天启无子、早亡!如果天启死后有个小屁孩儿当皇帝,魏大权独揽的话;辽东可熬过皇太极死亡,多尔衮、豪格在没有面对中原肥肉的情况下会内耗,无力入关南下!再者,魏的抽刮下军响有一定保证西北民乱会有效分割、打击!熬过1644、1645两年西北旱情缓解,农民军会解散一部分,其它转入游击队与地方团练、明军主力对抗长时期。如果没有这两大强敌大明王朝会自己烂!烂到下一次强敌出现,可能20年、50年但也不会过300年!崇祯性格虽不能明亡最主要因素但也是主因之一。


justing


我们先来看看

魏忠贤的作用

1、敢于收取商业税(不怕得罪东林党),以魏忠贤贫困百姓出身,他赈灾可能性很大,而不是崇祯朝的给灾民加税!

2、高效的朝廷,党争?扯嘴皮?别逗了!都围绕在阉党的旗帜下!崇祯朝迁都迁不成、议和议不成,筹款大臣都说没钱!如果魏忠贤在,你让这帮大臣这么干试试?

而明朝灭亡主要原因就是党争不断,以及缺钱。。财富掌握在商人手上!

所以崇祯如果重用魏忠贤最起码能多熬几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