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俗话说的好,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祭奠先祖的日子,到底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欢迎大家留言自己家乡的习俗,一起过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寒食节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清明节习俗——节气:清明

“清明节”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清明节习俗——柳条串烧饼

小小的柳条串烧饼,不仅仅是时令吃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是绵延不绝的地域习俗,饱含着当下人对先辈的追思,对孝顺的传承。一个烧饼巴掌小,寄寓的传统意义比天大。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串起来的烧饼作为祭品之后,一般是最吉祥的吃食。老人们哪舍得吃,一般交由最娇宠的孩子来吃,孩子们边吃边听大人们讲起清明的习俗,美味之中寄寓着一代又一代故乡人对孝顺的传承。

所以,故乡有句俚语叫“柳条串烧饼,不吃是孬种”。意思很明了,一个清明时节不怀念已故先人的人,是要被人唾骂的。

清明节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清明节习俗——植树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

清明节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清明节习俗——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油绿如玉“青团子”  

在江南一带,清明时节有吃青团子的习俗。“青团子”是一种用江南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浆麦草”的汁液,拌以糯米粉和匀而做成的一种圆形食品。做青团子的糯米粉必须是水磨而成,为的是突出一个细腻。青团子类似包子,所用的馅儿多是糖豆沙。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包好后,上锅蒸熟。出锅前,每个青团子上还要涂上一层熟菜油。码到盘里的青团子,青翠如玉,油光可鉴,颜色可人,“青团子”即因颜色和形状而得名。在江南一带,每到清明节,几乎家家都做青团子,一为开胃尝鲜,二为祭祖上供。


乌黑悠香的“乌稔饭”  

在闽东和浙江西南地区,每年清明节期间,畲族村寨都要忙着做一种时令美食——“乌稔饭”。乌稔饭的主料是糯米,畲族妇女背竹篓去寨外,将当地生长的一种乌稔树的新鲜叶子采摘下来,洗净后,放在清水中煮。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然后用煮出的汁液来泡糯米。浸泡大约9个小时后,捞出糯米,上锅蒸熟,一锅乌稔饭就做成了。乌稔饭看似乌黑,但味道独特,入口绵软微甜,犹如春风划过舌尖,令人唇齿生香。


两饼包成“润饼菜”  

在闽南地区,清明时节要吃一种“润饼菜”,其吃法与北方的吃春饼相似。将烙好的薄面皮,包裹混杂而成的熟菜,卷成筒状或枕头状而咬食。润饼的饼皮擀得极薄,几近透明,这是一种功夫和手艺。


清明节习俗,那些小时候的吃食

包裹的润饼菜,是相当丰富的,主料一般有: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配料一般有: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蚵煎、芜荽、蒜丝。包裹时,由于饼薄,所以必须得用两张饼才能包住中间的菜。吃时,可以蘸上甜面酱或者辣酱,入口嫩脆甜润,醇香多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