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小山村的一天歡樂時光,新農村建設民宿縮影!

放慢腳步,給自己一個空間,賞田園美景,品鄉野生活。無論季節如何變換,總有一個田園好去處,和你一起品茶賞月,看雲聽荷,沐浴陽光雨露,坐看日出日落,重拾舊時光。

冬日週末午後,來到聞名全國的生態文——小草溝,體驗大隊客棧的民宿生活。

篇文章中這樣描述:有一個地方的冬天處處都藏著格林童話,它們在冰清玉潔的世界裡構築著核心價值觀和屬於他們的中國夢;有一個地方能讓人徹底慢、慢、慢下來,然後停下來選擇屬於自己的路。這個地方,就叫小草溝。

大隊客棧每個房間的建築都沿承了村居民房的風格,名字也很有詩意,如“一堂”雲夕”、“闔家

、“清風”、“怡池”、“明月”、“問雲”、“一夢”、“拾光”、“聽荷”等。這裡的房間不多,只有12間,可容納30人同時居住

到大隊客棧最想體驗的是它的火坑,細心的老闆娘已提前把火坑燒好柔軟的被

褥,熱熱的火坑,美美地睡了一個午覺,醒來已是下午三點,慵散地伸一下懶腰,開窗簾,美麗的銀杏大道盡在眼前,滿樹金黃已散去,筆直的樹幹挺拔的身軀更加突兀
,給清冷的冬增加了另一韻味。街道上行人已不如往日,偶有路人,也是匆匆而過,不再逗留於銀樹下,進入冬季,農活兒少了,天氣冷了,人們大多
選擇在家裡貓冬唯有院中幾棵松柏著一身綠色,傲然站立在嚴寒中,給人以持久的注目。陳毅有詩:“大雪壓青松,青松且挺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松柏前花壇裡的鮮花幾盡乾枯,仍有那麼幾朵還依然綻放,好似野菊。唐朝詩人黃巢曾以《菊花》為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此時的菊花已沒有秋的壯觀,
卻以別樣的風姿搖曳於寒風中,如松,一粒種子,一捧泥土,或者在懸崖峭壁中,只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惡劣環境,都能生存、生長、成才。而這一朵朵野菊,雖沒有松的偉岸與挺拔,依然以嬌小的身姿讓風面前退縮,雨在
面前低頭,雪在面前無奈。

客棧分兩個區域,南半區是家庭房,北半區是標準間,我在南半區等候同伴們的到來,這個時間裡,客棧是不忙的,沒有客人打擾,周圍靜悄悄的,難得冬日的靜謐。

閒暇時光,把自己隱匿在一片淨土裡,遠離喧囂浮躁,靜候無聲歲月,放飛被生活瑣事纏繞的思緒,找一份屬於自己的恬靜與優雅,享受一種

淡然的心靜靜感受生活中的美,擱淺歲月,幸福就在身邊。

冬日的夜總是來的太早,不覺間天已慢慢黑下來,不想開燈,但凡有一絲亮光,都不想把這份寧靜打破,坐在傍晚暖炕上,外面的景色已漸模糊,我依然沉靜在這份恬然美好之中。

似有輕輕的敲門聲響起,沒有在意,緊接著,好像有人打開門又關上了,這才放下電腦,跑過去拉開房門,卻已無任何身影,也許是服務員吧,這樣想著,返身進門,順手把燈打開,轉身卻被窗外的人影驚詫,幾個老熟人正在
院內逗留,出去打過招呼,他們進屋,一人說:世界真小;我說:世界再大,有緣總會相遇。晨練時經常
,沒承想在離城五十里之外的小山村也能遇有緣啊。他們也是慕名而來,參觀完大隊客棧,
閒聊一會兒,他們便去就餐了,我依然在等侯我的同伴們。

鄉村的冬天,黃昏瀰漫著溫馨的氣息嫋嫋的炊煙,是那樣的柔和、輕盈。下午6點,天已完全黑下來,走出房門,不禁打了個冷顫,這裡的氣溫比市區

少要低5度,此時已是華燈初上、萬家燈火時,這裡的夜愈發寧靜,雖從小在農村長大,但在城市居住久了,突然之間也有一些不適應。確實冬天的鄉村有著讓人不適應的蕭條,
春天的垂柳是一種情竇初開、夏天的荷塘是一種熱戀、秋天金黃的豐收是一種成熟,而這些在冬天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期待

眺望著冬天裡季節,大隊客棧外那半人多高的燈飾牆更顯別緻,北面的鄉里鄉味已有客人在就餐,廚房裡的大師傅們正在忙碌著。柔柔的光線透過窗戶,斑駁倒映在室外,彷彿在溫暖著清冷大地,

側耳傾聽著冬天裡風的吟唱,那景色,那聲韻,誰說冬天是蒼涼的季節?此時已不覺身上的冷……

步入鄉里鄉味,穿過富麗堂皇的婚宴大廳,左拐就是我們的就餐地點,鄉里鄉味共有大小9個包間,“小草”、“暖春”、“盛夏”、“秋韻”、“凌冬”、“知味”、“約客”、“歸園”、“田居”等。如果大隊客棧

給人以溫情,而鄉里鄉味則給人以品味二者的完美結合,盡情演繹著一件事兩個人三餐四季的美麗故事,歲月靜好,時光不老目前,外加婚宴大廳,鄉里鄉味可同時容納
500多人就餐。開業一個月,大隊客棧已為兩個外地新娘成功裝扮了婚房,不僅吸引了從北京、濟南等地遠道而來的客人,而本地的人們也陸續來這裡體驗民宿生活。週末晚上,約三五好友品一下農家飯,睡一個通鋪大火炕,閒聊調侃著生活中的趣事找回逝去的童年,
已不再是年輕人的權利,七八十的老人們也在兒女的陪伴下紛至沓來感受小草秋韻

晚餐很簡單,就是這裡的一些特色:蘋果粒蛋撻、

地瓜幹、悶土雞、壓鍋老豆腐、地瓜丸子蘋果脆片、菜糰子、紫暑汁、銀杏飯同伴們一邊吃著,一邊嘖嘖不斷,除了好吃、好吃,就是不停地筷子聲,清淡的口味、真實的食材、純樸的手工製作,讓大家回味無窮。

夜晚,空曠的院子裡,少了白日的喧譁,冬日的月光拉長了多情的樹影,宛若一個冷豔的少女,佇立在冬夜的寒冷中。飯後,走在月光下,硬邦邦的土地,更覺夜的冷,不覺加快腳步。走進房間暖氣撲面而來,

大家興奮地脫掉鞋子,跑上火炕,把褥子掀起,坐在那光板上,開始了唇槍舌劍的夠級,沒有了往日的矜持,完全迴歸自我。我們幾個回到房間,四人的大通鋪,我們六人並排躺著,依然很寬敞,躺在上面,彷彿又回到了高中時代,那時睡上下鋪,南北兩排,一
只有70公分寬的地方,像擺小魚兒一樣,一排10幾個,純真的青春期,浪漫又真實,留下了那麼多的回憶暖暖的火炕、舒適的被窩、可心的人兒,說著那些高中
趣事、誰和誰談戀愛啦、誰又被老師抓著啦……說著說著便會哈哈大笑。

早上5點半,準時起床,沒開燈,怕驚醒夢中人,6點左右,悄悄穿衣出門,晨星還沒有消失,天已經矇矇亮了,沒敢走遠,只在院子裡溜達,這裡的天好像比市區的天亮的早,早上的氣溫也沒有昨夜那樣低

,在家裡,一等到6點半後才出門,即便這樣,天空總似籠罩著一層薄霧,
這裡
空氣是如此清新舒緩,不見一點霧氣。此時的村莊
,偶爾傳來幾聲狗叫不知是誰的腳步,碰觸了它那敏感的神經。

天漸漸亮了,一切也慢慢明朗起來,踱步到村廣場,一切都有了冬的模樣,天空遼闊高遠,太陽睡眼朦朧,小草穿上米黃色的外衣,花兒收回紅裙綠衫,柳樹收起柔嫩綠葉,小池塘裡的魚兒回家過冬,蝴蝶變成蛹藏於地下,唯有鄉村大舞臺上“小草秋韻第二屆旅遊文化節”的

字幕依然在風中閃耀如一位友好使者,歡迎您的到來。

從村廣場出來,慢步在銀杏大道上,路邊原來翠綠的小草乾枯了,一棵棵銀杏樹成了禿頭老漢

地上金黃松軟的銀杏葉此刻已鑽進了地底下,化為肥料,奉獻著自己最後的生命,讓明年的樹木長得更加濃郁、果兒結得更加豐碩

走著走著,天已大亮,周圍一切越發清晰,田埂裡沒有了莊稼和植物的裝飾外套,田野和田野之間除卻了瑣碎的細枝末節,盡現眼前的是優美的曲線。田野的盡頭,地平線清晰又遼闊,冬天把真實和本色還給自然,

大地敞開胸膛,毫不遮掩地裸露出實在和堅硬的土壤。大片的銀杏林,樹木還是光禿禿的,卻像一個個荷槍實彈的士兵,身姿挺拔地站在那裡,與寒風冷雨做鬥爭。

清早,先後陪兩同伴走在小草溝的晨曦

裡,她們訴說著這裡一草一木,只緣於對這個純樸小山村的喜愛,對當家人宋書記的敬佩,對放棄北京豐厚收入親自設計並親自經營鄉里鄉味和大隊客棧的藝術家小兩口的感動。這是一個擁有256戶人家,660人的
山區村莊,1380畝土地,耕地400畝,萊果園600畝,銀杏園380畝,在鎮政府的領導下,二十多年來他們戰天鬥地,改造自然,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昔日貧困落後的窮山溝今朝成為了富裕文明的小康村,山清水秀,瓜果飄香,宜居文明,百姓富庶,“中國苗木第一村”、“小草”牌註冊商標、“山東省旅遊特色村
”、“山東省農業旅遊示範點”一系列的榮譽品牌效應接踵而至今年的萊州市民生項目評比中獲得了郭家店史上的第一個
第一名現在老百姓人均收入已2萬元

返回

大隊客棧,鄉里鄉味廚房裡的陣陣飄香吸引了我,走進,近距離地感受農家氣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大姐正忙活著,很自豪地讓我看她做的南瓜小花捲,而蒸鍋裡也已經放上了芋頭地瓜,他們的經營理念是,早餐再小,也要現吃現做,才能更好地品味地道的農家飯,
這也是對顧客的尊重和責任。

一會兒的功夫,早餐備齊,因有事先行返回了4個人,我們7人共享了這頓美味早餐,黃豆玉米稀飯先後要了三盆,鬆軟香甜的南瓜小花捲吃了一盤又一盤,芋頭地瓜更是一個接一個,自制的小鹹菜,還有宋書記親手做的小辣菜,讓人大快朵頤。

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專題片是酒店經理送給我們的餐後甜點,10分鐘的短片記錄著小草溝二十多年的奮鬥史和輝煌史,讓我們感動,也更增加了對這個小山村的喜歡

上午9點,一切收拾妥當,戀戀不捨告別大隊客棧,告別老闆夫婦,最後6人成行開啟小草之旅。

天公作美,今天的天氣格外好,微風拂起,儘管夾雜著冬的寒冷,已不似昨夜之凜冽,天空一碧如洗,冬日的暖陽,沒有夏的驕橫、熱烈和肆無忌憚許多的熱情
寧靜暢快與淋漓。揮去了嚴寒,給人帶來清閒、恬靜、逸然的融融溫情。

走在灑滿暖陽的山路上,遊過小草南憐,又行走在老返嶺子村的石板路上,一路嬉笑,風景盡收眼底,古樸的村莊、老舊的房屋、崎嶇的山路、清清的泉水、姿態萬千的石峰、山間

枝頭紅紅的柿子……最難忘的是那幸福、那一抹綠、那一條窄窄的小巷子。

那一幸福感染著我。

走在老返嶺子村,先後遇到過三個大姐,一個69歲,兒子在新返嶺住,她和老伴兩人除了政府發放的老人補助,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自己種點菜種點糧;一個72歲,當時正在村後山路上鍛鍊身體,老伴已去世,自己獨立生活,但很自豪地說自己有了重孫子,孫女在萊州開門頭(即做生意);一個61歲,正在門前的大杵子裡磨著花生,說是回家做地瓜飯,再過幾個月就可以享受老年待遇了,有兩個女兒,一個嫁在城北,一個嫁在城南,兩個女兒隔五六天會回家看一次,魚肉米都會帶回來,家裡
種了幾畝地……三個大姐衣著樸素,飽經滄桑,熱情介紹著這裡的一切,卻沒有一絲對生活的抱怨,她們感激國家政策,自豪自己孩子,發自內心的那種知足與幸福讓人感嘆,也許她們一年的收入也抵不上我們一個月的工資,可
上卻有勝過我們許多的生活態度。

那一抹綠震撼了我。樹杆上的一隻螳螂給了我此次出行最大的驚喜,當同驚呼“螳螂”時,

看著樹幹上那個綠色的小身影,不僅起剛剛見過的那個養蜂人,蜂箱蓋,給我們講冬眠中的蜜蜂,
真的很感慨:蜜蜂都冬眠了,收起了蜇人的翅膀,螳螂卻獨立於枝頭,生命的靈動使人震撼。還有牆上石縫間的無名草,也在用生命詮釋著不懼寒冷的勇氣和執著。

那一窄窄的小巷子儲存

古老回憶。這是一個古樸的村落,現有住戶不足30家,都是年紀比較大的年輕都已安置在新返嶺子村啦,房屋比較破舊,門前巷子很窄,卻給人以返璞歸真的感覺,也許再過十年二十年甚至幾十年
,這裡
不再有人居住,真正成為一個歷史的村落回家後給朋友看了那張窄巷子片,他說“歷史的綿延,在禪飾現代的文明”,我說也在儲存古老
回憶

古樸的村落,靈動的生命也許就是堅持下去的理由吧?!若要有心,生活處處都有驚喜。

午飯選擇去品嚐東南山區特色火鍋,這是一個家庭經營的小飯店,兩層小樓,商住兩用,

厚道經營引來更多回頭客和慕名而來的食客們。不似城裡的火鍋店食材全部是外進的,這裡自己宰殺自己切片,貨真價實;也不似城裡肉卷按盤計價,這裡是論斤計價大盆上桌,公平透明。

世界太小。坐下來,相互之間竟然有那麼多老相識。熱騰騰地火鍋,暖和和的人心,交談甚歡,“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此詩應景,估計白居易此,定會開懷暢飲。

快樂的時

總是過得很快,又是一個午後,我們返程了。

冬天本是一個讓人瑟瑟發抖的季節,多彩郭家店卻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也許冬天的感覺是乏味的,小草秋韻卻給

我們不一樣的情趣;雖然天寒地凍,雖然北風襲人,鄉里鄉味、大隊客棧卻給我們冬天的詩意。

作別小草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