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暴漲給這一代青年帶來了什麼?

2015年以來的房價暴漲,將普通民眾也捲入其中。原本只在一線及部分強二線城市出現的搶房潮、限購、限售等經濟現象在經濟強省的三線城市乃至部分城鎮上演。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普遍上漲到萬餘元。小編家所在的西部三線小城市,房價也上升至6000餘元,而居民平均收入僅有3000餘元。原本一個月工資能夠負擔一平米房價,經過這輪房價暴漲,已經有不少年輕人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前兩年實行的棚改貨幣化政策在無形中做了房價上升的推手。通過給棚改區的居民發放貨幣,改變了以往拆遷戶拆一賠一的模式。居民獲得貨幣賠償之後,因為沒有住房,勢必要購買前期庫存的住房。有頭腦的投資者還會前往二線城市購房。人為製造的需求和購買力造成了房地產商哄抬房價。這也就是不少地區拆遷致富的原因。

房價暴漲給這一代青年帶來了什麼?

可每個城市“有幸”棚改的人數能有多少呢?在少部分棚改“既得利益者”身後,是更多的剛需和買不起房的年輕人。這部分年輕人承受著老闆996的壓榨,掙著與勞動不匹配的工資,只是想在自己所熱愛的城市有個容身之所,卻不得不面對房價暴漲,掏空6個錢包也買不起房的現狀。因此,部分大城市的年輕人想要回老家發展,卻發現老家的房價也漲的不像話。老家,也成了回不去的地方。而棚改的受益人卻可以吹著空調收房租,盡情享受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如此鮮明的反差難免給勤勞的年輕人帶來負面影響:每天努力掙微薄的薪水,還不如房二代、拆二代來錢快,也許自己一輩子也供不上一套房,那為什麼還要努力呢?

房價暴漲給這一代青年帶來了什麼?

就算好不容易掏空6個錢包湊足了首付,漫長的還貸期也是步步充滿危險。近年來,中年危機的說法甚囂塵上,處處散播著焦慮的情緒。稍微計算一下就知道,假如一個青年25歲開始貸款,預期20年還清,那麼,他要保證在20年的時間中有充足的現金流能夠用於還貸。要是遇上經濟蕭條、行業週期或者公司裁員不能按時還貸款,這一不良記錄就會上徵信,影響個人的信譽。也許有人會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能力的提升,可以提前還貸。但經濟目前的L型趨勢已成定局,個人收入不會有前十幾年那樣的快速增長。再者個人成家立業後要負擔子女的撫養費,父母的贍養費等等,很難存下足夠的錢用來提前還貸。

房價暴漲給這一代青年帶來了什麼?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講,70後是幸運的一代,他們享受到了國家的最後一次福利分房。80後也當仁不讓,他們享受到了資產價格暴漲的成果。有頭腦的80後手裡有多套房,可以通過資產的邊際收益抵抗中年危機。而90後,是命運相對不公的一代。除了少數富二代以外,沒有享受到拆遷福利的他們不得不掏空6個錢包買房,還要面對愈演愈烈的中年危機。更嚴重的是,這代90後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還有4個老人要贍養。而高昂的貸款,卻要他們以透支生命為代價來償還。

因此,“佛系青年”等等標籤才會由90後自己貼上,既然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現狀,還不如及時行樂來得逍遙自在。因此,這一代年輕人比上一代80後更為早熟,為了省錢只能在貸款買房後吃鹹菜,為了理財要自學經濟學,為了與上司相處融洽避免裁員要自學厚黑學,為了還房貸要996工作掙微薄的加班費,通過種種手段避免成為“百萬負翁”。

這也許就是這一代中國青年的命運與悲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