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鄉土藍田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村

堯山腳下張寨村

六百年屯墾軍寨,待後生筆墨釋懷!

我的家鄉藍田縣張寨村,原名“張軍寨”,是明初(1380年)朱皇帝昭“陝西三分之二衛所屯田”時由張氏先祖開闢的村莊,細細算來至今己有638年。

它坐落在縣城東南4公里處,位於秦嶺東段堯山腳下,灞河之南。 村子東北方向,南山“潭峪”溪水——“沙河”潺潺環繞而過,堤岸楊柳成行。南靠虎吼山餘脈、牛山、騾子山,民居隱於鬱鬱蔥蔥之中。北望逶迤秀嶺,心曠神怡,現關中環線公路(107省道)、藍水路毗鄰村北。西眺白鹿呈祥,距滬陝高速東出口約800米,通衢四方。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張軍寨老村譜

早年,張氏先祖擇“藍關古道”旁之肥田沃土、景美水甜、背山面河的高臺地為世代子孫之居所。並經數年勞作、疏通整治,使村子東、西兩溝的溪流沿村邊兩條的龍渠順流直下,入沙河,消除了良田水患。

20世紀80年代之前村民居住區,呈南高北低“簸箕狀”,東西兩條水渠似簸箕兩個邊沿高出村子,水渠從南向北逐漸從3米左右下降到1米左右,“簸箕”的三個邊,原來植有濃密的枳子樹,形成天然的“荊棘寨牆”,成為村子的安全屏障。

先祖們還在村子北部開挖了長約50餘米,寬約30餘米,水深3米多,集排澇、消防、抗旱、洗滌、牲畜飲水於一體的澇池。

當年按照震防軍寨的要求在村西北角修建了“真武廟”以震軍威。形成了遠近聞名的“二龍(渠),戲珠(澇池)”,桃、梨、杏、柿遍佈,桑蠶、蔬果豐富的美麗家園。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張軍寨村二龍戲珠【澇池】

村南的小美溝、東溝、西溝、餘家溝內,抬頭樹木參天, 枝繁葉茂,低頭綠草成茵,山花爛漫,自然形成了村子的天然“氧吧”。由於雨水長年累月不斷的沖刷,將牛山、騾子山上的黃土流帶到村子的東、西兩坪,形成了有別與周圍其他村子,獨特的形成大片厚實而平坦的黃土層,不僅土質純淨肥沃,而且黏性較高,為冬小麥的生長提供了優良、充足的自然條件。加之村民的勤耕細作,所產小麥穗大、粒飽,口感爽滑、柔韌、筋道、味香,質量一流。在縣城、普化、焦岱等農貿集市交易時常常成為“搶手貨”,“張軍寨麥窩窩”的美譽盛傳藍川。

村中的什字街、老莊子、園子背後、碾子家、踅門子、旮旯子、場房、馬房、草房、豆腐坊、油坊、染坊等地名印證了歷史的滄桑與輝煌。木匠、蓆匠、籮匠、石匠、紙匠、鞋匠、小爐匠、泥瓦匠、吆騾子、下“興安”等職業彰顯了先輩們心靈手巧、睿智與頑強勤勞。

這一幽靜的鄉村曾造就了被載入縣誌的張存德、張仲升等前清“抗賊英烈”和張存真等饑荒之年“舍飯”的“清德慈範”。也孕育了前清秀才張錫光、民國陝西省政府官員張仲謙、新中國外交部住外公使張仲華、在省、市、縣政府效力的張恩暢、張新維、孟興無等名流;貴為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國學大師韓星、電子科大教授張天宇等大專院校才俊;航空計算技術研究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孟穎悟等光宗耀祖的典範和建國以來70餘名保家衛國的熱血兒郎。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張軍寨文藝青年組1960年合影

面對這片厚土思緒萬千,最難忘兒時在村中澇池游泳、戲水,水中撈魚、岸上扎鱉、下河摸蟹,打麥場上打尜、懟擊、跳房、跳繩、黑驢馱炭、老鷹抓小雞等玩耍時的快樂時光。

也難忘嚴寒的冬天裡,回到家爬上溫暖的熱炕,晚上帶著吃蒸紅苕時的甜香,詫異的進入夢鄉。也難忘盛夏驕陽下聆聽樹上“知了”的動聽歌唱,三兩夥伴樹蔭下丟方、下棋的戀戰。夜半時分在打麥場上乘涼、聊家常、聽那池塘中“蛙鳴”的美妙音響。

常憶起農作物豐收時與小夥伴們在麥堆旁互相追逐打鬧時的欣喜與酣暢。每逢過年時各家圍在一起包粽子、蒸花饃時的繁忙和熬年守歲、領取壓歲錢時的歡喜若狂。

也難忘慈祥、勤勞、賢慧、善良的大婆邁著那三寸金蓮為兒孫奔忙。還有三爺那杆細長的菸袋、點火用的火鐮、火繩和旱菸味迎面而嗆。木匠四爺蓋房用的拐尺、墨斗、鑿子、鋸子、錛子和磨破後補了還穿的黑衣裳。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村中老屋

不敢忘遭遇自然災害時忍飢挨餓,度春荒時不堪回首的辛酸歲月和父母所受的難暢。又羨慕富裕人家“三合頭”、“四合頭”寬房大屋、禮帽大衫、殷實家境,心存立志改換門庭的憧憬和企望。也有對張仲灝、張應建、張天智等村中歷代見義勇為者的崇拜和對人生美好生活的想往。

詮釋村莊民風淳樸,夜不閉戶,張、孟、賈、楊、韓、陶、劉、趙八姓鄉親,鄰里間和睦相處,共榮辱同進退,蓋新房、娶媳婦時有困難互相幫,抬靈“送葬”全村上的親切、美好印象。

還有村裡“獅子龍燈隊”那些活潑可愛的身影和村劇團一幫人,農閒時搭臺、燒汽燈演出《三世仇》、《棗林灣》等劇目時,引來周圍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前來觀看的盛況。

這就是古老“屯墾軍寨”鐫刻在我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印記和景象!

這就是令我魂牽夢繞的家鄉!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村中銘碑

時光荏苒,舉國己進入“新時代”,村中羊腸小路己被硬化成寬闊的水泥車道,土木結構低矮的民居瓦房已重新蓋成二層、三層寬敞明亮的小樓房。電器化、太陽能已經完全改變了人們幾百年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和質量,村民的臉上寫滿了幸福與喜悅,綻放出自豪之光。

相信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程中,有著六百多年曆史的“屯墾軍寨”——我可愛的故鄉,未來將會更加美好!更加燦爛輝煌!人們的生活將更加美滿、生活幸福共恩眷!

2018年4月29日於西安鳳九不倦居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作者張天正

鄉土藍田特邀作者簡介: 張天正,男,1958年10月3日生。藍田人。大專文化。中校軍銜。現在西安市政府工作。 文學愛好者,先後在軍地報刊、雜誌上發表新聞稿件、詩歌、調研論文數十篇。2017年9月約20萬字的《宇然微痕》文集成書,現為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家搖欄》簽約作家。


張天正|鄉土藍田|堯山腳下張軍寨

鄉土藍田百家號、鄉土藍田人民號、鄉土藍田搜狐號、鄉土藍田頭條號,鄉土藍田熊掌號,鄉土藍田企鵝快報號同步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