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多數人投資都是賠錢的?

為什麼大多數人投資都是賠錢的?

投資虧錢,被騙錢,最終都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的錯,因為你缺少了商業世界生存的基本能力——理解商業邏輯。

一、為什麼會財富焦慮

近期,老美打算收中國600億的進口貿易稅,中國市場情緒激烈,大盤指數暴跌,很多“投(tou)資(ji)人”非常恐慌,不知道未來走勢如何,紛紛賣掉手上的資產,進一步導致暴跌。

很多小夥伴紛紛在群裡提問:老師,您怎麼看?我們該怎麼辦?

諷刺的是,剛過完春節,全球大盤指數同樣暴跌,那時候的問題和這幾天是一樣一樣的:老師,您怎麼看?我們該怎麼辦?

在可預見的未來,同樣的問題會不斷的重複,而他們的焦慮,只增不減,像過山車一樣刺激。

除了追熱點帶來的恐慌,還有很多和剛需有關的恐慌。

比如說買房,在炒房高峰期,人就跟進了傳銷一樣,瘋了一樣地跑去買房,而目前沒有錢買房的,或者已經有好幾套房的,也同樣在焦慮,自己不去買,是不是以後買不起了,或者說少賺了好幾百萬?

每年的熱點問題:老師,現在適不適合買房?適不適合投資?哪裡適合投資?

同樣剛需的還有保險,很多人把保險當做投資品類,但是卻沒有搞清楚其內部的邏輯,胡亂投了很多錢,就覺得比銀行存款划算就好。

一個可以持續10年以上的熱點問題:老師,你說保險有坑,那到底怎麼買?

對個人和家庭傷害最大的莫過於傳銷和金融騙局,分分鐘讓人損失幾萬到上千萬,17年有個90後少女利用“外匯傳銷”在短短3個月騙了30萬人100多億,幾百年前的“鬱金香泡沫”讓荷蘭強國直接變為三四流國家,到現在經濟還沒恢復,200年前的“龐氏騙局”也讓美國損失慘重,5家銀行倒閉。

一個可以持續上百年的熱點問題:老師,那麼多投資的產品,我到底該怎麼去選擇?

這種種的現象,其實都在警示我們:中國的老百姓就好像200年前的美國,對投資理財完全沒有概念,分分鐘就會陷入金融騙局和金融風險。

核心的根源在於:老百姓都沒有理解商業邏輯的能力。

為什麼大多數人投資都是賠錢的?

二、缺乏商業邏輯的根本原因

商業邏輯其實就是商業世界金錢流動的方式,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商業世界裡各種產品的賺錢方式。

有點俗,我們很多人的父母甚至都不願意跟我們談錢,這也是很多父母財商缺失的問題,導致下一代的財商也低。

隨便一個你覺得你瞭解比較多的投資產品,你知道這個投資理財產品是靠什麼賺錢嗎?

大部分人是根本不知道的,甚至是完全不會去了解。

如果你知道,那麼非常好,接下來,你思考下,你投資過的所有產品,你都知道它們是靠什麼賺錢嗎?

也許你覺得沒什麼必要去了解這個產品是靠什麼賺錢的,只要它賺錢就好了!

這麼說也許是對的,很多人也是這麼想的,所以

金融騙局和風險就是根據這一點人性來設定的,你不是隻看重“收益”嗎?

如果我是投資機構,我會告訴你我們的產品收益都挺高,至於怎麼賺錢的,太複雜了,以你的水平肯定無法理解,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就好了,你知道那麼多幹嘛,知道的越少越好!買我們的產品,就可以賺錢!

於是有一款“經久不衰”的產品,不分地域,國內外都賣的特別好,現在也還在繼續賣,200年來銷量不減反增。只是包裝並不一樣,在中國這款產品賣的最好的地方是廣西北海,你可能也會喜歡。

這款產品不管怎麼包裝,現在大都有以下特點:

·這款產品的價格就像只漲不跌的股票

·會不斷拆分,1變2就翻倍,2變4也是再翻倍

·0風險,年收益50%

·投入的資金,隨時可以取現

·如果你邀請人加入,甚至可以月收益30%

·賣的是養生、旅遊等服務產品,或者是你完全不懂的金融概念

0風險,年收益50%,100萬兩年就可以翻倍,甚至半年就可以翻倍,多好的產品。

你會買嗎?稍微有一點常識和理智的人,都不會買,你可能已經知道了,這是傳銷騙局,也稱為龐氏騙局。

但是,大家都有理智,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很理智的人,掉入這個坑,損失數百上千萬呢?

·他們看到身邊的人都賺錢了,不管怎麼樣,別人賺錢了,自己晚進去,就會少賺很多錢,即使不懂,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因為要賺錢啊。

·他們進去了,確實賺到錢了,既然測試過一定賺錢,那麼就要投入多一些,借錢投資都好

·即使他們知道這個是傳銷,也會想著,賺一點,就出來,但是賺了一點,就停不下來了。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他們投資時只看到一個維度——這個產品是否賺錢,而沒有看到更高的維度—— 這個產品靠什麼賺錢?

只看重高收益,分分鐘都會陷入金融傳銷和騙局。

為什麼大多數人投資都是賠錢的?

三、如何提高我們的商業邏輯呢?

提高我們的商業邏輯,根本上是要把自己的思維訓練為股東型投資者的思維,而不是債主型投資者的思維

債主型投資者的思維是這樣的:我給你錢,我不關心你的錢拿去幹嘛,只要準時給我收益就好。

就好像現在很盛行的民間借貸,如果是短期3個月的借貸,那就利息高一些,如果是1年甚至5年的借貸,那利息就會低一些,按年或者按月或者一次性還利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債主最關心的就是對方準時還錢,至於把錢拿去做生意的應急資金,還是拿去炒股炒房,又或者是拿去還高利貸的錢,債主會簡單考察,但不會深入瞭解。

這種借債需求特別大,並且發展到網上形成P2P,進一步在2014年爆發,你在這個P2P平臺投錢,拿到固定收益8%左右,至於這些錢被P2P平臺拿去做什麼,你一無所知,你也不關心,你只會關心,能不能定期拿到收益。這幾年很多P2P平臺倒閉,廣大投資人血本無歸。

這就是債主型投資者的思維以及危害,完全不關心自己投資的品類到底是怎麼賺錢的!最終收益不僅僅沒有,連本金都搭進去了!

你看重別人的收益,別人看重你的本金

想想你投資的各種產品(基金、股票、房產、外匯、期貨、現貨、比特幣、P2P等等),你清楚它是怎麼賺錢的嗎?還是說,你只關心這個收益和風險是怎麼樣的?

那麼結論很清楚:80%以上的老百姓,都是債主型投資者。

為什麼大多數人投資都是賠錢的?

股東型投資者是怎麼樣的呢?

他們不僅僅看重收益,更加看重他們的錢拿去做什麼了,賺的錢有多少和自己有關係

比如說某個人買了一個公司的股份,成為股東,這個公司賺錢了他才可以分錢,如果公司虧錢了,他肯定就虧錢,所以必須要清楚這筆錢到底是拿去做什麼了,怎麼賺錢,效果怎麼樣。

巴菲特股東大會上,重點就是告訴股東們,巴菲特把錢用在哪裡,效果怎麼樣,這也是股東們關心的問題。這和債主型的漠不關心,只看重收益,是兩碼事。

股東型投資者投資一個品類,至少要清楚兩個方面:

·這個產品是如何賺錢的?

·賺到的錢,有多少和我相關,能分多少給我?

很多人投資基金,你知道基金是怎麼賺錢的嗎?你買投資理財型的保險,你知道這種保險是怎麼賺錢的,怎麼把錢分給你的嗎?大部分人根本不關心,只會關心收益!

99%的傳銷,你都搞不清楚它是通過什麼產品賺錢的,那麼最終,它賺的錢就是別人投入的本金。

給自己定下一個原則:搞不清楚一個產品怎麼賺錢的,就不要投!遵守原則,你就足以避免99%的金融騙局和風險!

即使是最簡單的理財產品,很多人都不清楚,我們以理財產品來舉例,如何給自己建立股東型投資者的思維:

·找到一種已經投資過的產品(理財產品)

·進行簡單分類(理財產品有保本和不保本的)

·研究不同品類的賺錢方式,通過系統學習,或者請教專業人士,百度和谷歌(客戶買了銀行理財產品獲得的錢,被銀行拿去做什麼?怎麼賺錢?)

·瞭解這些賺錢方式背後的風險和可持續性(理財產品也有中高風險的方式,也會本金虧損,選錯了可能不賺錢還可能虧錢;有些產品賺錢只是階段性,並不能持久)

·研究這些產品賺到的錢,最終哪些錢和我們有關係(理財產品賺了錢,會分一部分給我們)

·進一步對其他你想投資的產品,做同樣的分析(比如基金、股票、期貨、P2P、外匯等等)

也許你會覺得這些步驟挺複雜,那麼你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訓練:

你能不能5分鐘講清楚這個產品是怎麼賺錢的?

如果你講不清楚這個產品是怎麼賺錢的,那就不要投資,如果你摸清楚之後,想要投資,你還得理解這個產品非常賺錢,最後有多少錢是分給你的,否則,產品再賺錢,可能也和你沒啥關係。

即使是日常消費,你經過一家便利店和早餐店,買一隻牛奶和空調,購買一個保險,都可以進行這樣的訓練,這家店和這家公司是怎麼賺錢的?

趙老師經常在一家麵包店買麵包,這家店在北京有很多連鎖店,生意火爆,每次去買麵包都有很多人進進出出,趙老師就會想:如果我是這家店的股東,那該多好,這就是賺錢機器,把錢放在對的地方,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這就是典型的股東型投資者,如果你想盡早建立自己的商業邏輯,成為股東型投資者,走在正確的投資道路上,那麼可以從現在開始訓練—— 思考你投資的產品靠什麼賺錢?那些賺錢的生意,能不能成為他們的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