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帝退款事件毀譽參半 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到底在哪裡?

華帝退款事件譭譽參半 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到底在哪裡?

【藍科技】祁浩然

世界盃落下帷幕。但在中國,一場和世界盃有關的活動正在引發一場熱議。

起於華帝的營銷事件,用“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營銷攻略點燃了這個夏天中國球迷的激情。

法國隊最終奪冠。以結果來看,華帝將退款7900萬元,華帝需要“吐出”消費者曾經支付的真金白銀。但從營銷的角度來看,世界盃的確增加了華帝的曝光度和銷量。

理論上,華帝的營銷事件應該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恰恰相反,對華帝的評價是譭譽參半。問題的根源在於,法國隊奪冠,線上購買華帝產品的消費者,退給他們的是購買電商平臺的購物卡。

在絕大多消費者眼裡,退全款意味著現金,而不是購物卡。但華帝自然有華帝的解釋,消費者有消費者的道理。在這裡,我們不去評判誰是誰非,而是看在這場營銷事件中,華帝成功的地方是什麼,失敗的環節又在哪裡。

我們先說成功所在。華帝針對世界盃的營銷方案非常有技巧。藍科技在世界盃期間,詢問法國家電業資深人士和球迷,他們對華帝的看法是,這是一家很會借勢打品牌的中國企業,華帝的做法是大多數法國人能夠接受的。

華帝退款事件譭譽參半 他們的成功與失敗到底在哪裡?

儘管這些法國人並不是華帝的用戶,但當受訪者對藍科技表示他們能夠接受華帝的做法時,這無疑對於華帝的品牌認知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和方太、老闆相比,這一輪的世界盃營銷華帝鋒芒超過方太和老闆,這從事件營銷的角度來看,他們做了精心準備和策劃,借勢打造品牌甚至超出預期,直銷傳導的結果就是產品熱賣。這就是其成功的一面。

但失敗的一方面在於,法國隊奪冠後,當消費者調整好“時差”興沖沖的拿著購物憑證去退款的時候,卻發現似乎跟想象的不太一樣。華帝對線上消費者玩起了套路,並不是直接退現金,而是以平臺購物卡的方式“退款”,華帝在公告中更是強調“無門檻使用,等同現金”。

華帝的算盤打的還是很精,在達到出乎意料的營銷效果之後,在用“退款變購物卡”的方式有效的避免了現金流所帶來的壓力,同時又促進了各大平臺的二次消費。但是面對華帝此前打出的“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承諾,這樣的“套路”方式讓廣大消費者感到憤怒。

這曝露出華帝的幾個短板:一是應急預警機制不完善。既然推出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造的廣告,就應該形成完善的應對機制。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有措施,而不至於因為線上線下消費者退款,從而引發輿論的高度關注。

二是危機公關做得不夠好。華帝退全款事件出現之後,市場有兩種聲音成為主流。一種聲音認為華帝的營銷做得好,而且一直在履行約定;另一種聲音認為華帝違法,用購物卡帶代替退款是一種欺騙。華帝的公關危機在這一輪做得並不好,無法很快扭轉局面,這對華帝也是一個減分項。

華帝這一做法授人口舌。在北京一家廚電專賣店,一位老闆電器的銷售人員私下透露,華帝這一做法就是騙子,退款和給購物卡是兩個概念,不能這麼糊弄消費者。

方太專賣店的銷售也表示,華帝這一做法看起來在世界盃期間賺足了眼球,實則對消費者的信任度會大大降低,因為他們不遵守誠信。方太不會這麼對待消費者的。

這是華帝失敗的地方。當然,也不排除通過爭議營銷引起更多的關注,從而達到提升知名度的目的。

看華帝事件,需要辯證地看。不能一棍子打死。從高度來看,借世界盃營銷高度有了,但應急預警機制做得不夠完善,危機公關做得不夠好。

我們試圖以允許地角度來看待華帝事件,給中國家電企業一些借鑑和啟動。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家電企業跟風營銷越來越明顯,這一方面說明中國家電企業的營銷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也說明缺少營銷創新,而且習慣拷貝。

一個品牌的國際化,一定還會伴生營銷的國際化。這即需要符合本土文化,更需要原創而非抄襲。中國企業的共性是一些品牌已經達到了國際化,或正在國際化的路上,但營銷的短板曝露了中國企業的弊端。

這種弊端是在營銷和品牌之間,似乎無法達到平衡和步調一致。好品牌也會被糟糕的營銷連累,受此影響是品牌銷量、認知度和美譽度無法快速提升。

華帝事件還未有終局。我們即要看到華帝的不足,但也不要過份苛責。對於華帝來說,他需要在這一件事情上舉一反三,接下來的營銷如何創新,品牌如何做實,這才是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