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爲何屢得手?且看騙子如何「養成」!

得知江西南昌警方日前又成功破獲一個電信詐騙犯罪團伙,李麗(化名)感到很振奮。她曾作為臥底潛伏在電信詐騙團伙,參與多起案件偵辦,接觸過形形色色的嫌疑人:既有小學文化的農民,也有早早混跡社會的青少年。

(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電信詐騙為何屢得手?且看騙子如何“養成”!

題圖:資料配圖

這些文化素質不高、閱歷並不複雜的詐騙分子,為什麼能屢屢得手,熟練、有效地欺騙成千上萬人?記者在江西、福建、天津、江蘇等地走訪,揭開電信詐騙新手是如何“養成”的。

“實戰”演練靠“傳幫帶”

“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贏”“嚴格就是大愛”……在江西南昌一處電信詐騙窩點,牆上貼著諸多勵志標語,一個個格子間裡擺著電腦、堆滿文件,儼然與一家創業公司沒有什麼不同。

經過簡單筆試、面試後,李麗被一個炒股詐騙團伙錄用,“他們幾乎來者不拒,因為很缺人”。這個團伙的成員多是剛步入社會、十八九歲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冒充股票分析師,有的冒充股民,在主管和經理的指導下學習詐騙技能。

在李麗臥底的第三天,老員工給了她一套“話術”劇本。這套劇本從開場白、劇情漸進,直至回答“客戶”質疑,都有明確標註,可以讓新人短時間內掌握一整套詐騙技巧,堪稱“詐騙指南”。新人一邊學“話術”,一邊跟著老人“實戰”。(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警方透露,無論採用何種方式,詐騙團伙通常都要利用“話術”劇本對新人進行培訓。負責培訓的有的是團伙頭目,有的是專業詐騙講師。這些深諳普通人心理的劇本出自誰人之手?警方稱,事實上,撰寫劇本、買賣劇本也是電信詐騙黑色利益鏈上的一環,有的撰寫者甚至是心理學博士。

有詐騙分子月收入過萬

從事電信詐騙的通常是哪些人?記者發現,不少電信詐騙犯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例如,從事“重金求子”“冒充黑社會”等詐騙活動的人員,多為小學文化的農民;從事“冒充白富美交友”詐騙、“炒金、炒股票”詐騙的多為中學輟學的年輕人。

有的詐騙分子到海外學騙術回國行騙。天津警方破獲過一起境外電信網絡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張某某、遊某某等人在2015年3月初到境外參加電信網絡詐騙集團,冒充“公檢法”人員實施詐騙。他們“學成”之後,在境外組成詐騙團伙針對國內行騙,先後騙取40餘名被害人數百萬元。

“電信詐騙的非法收入頗高,月入四五千元屬中下水平,一般成員月收入過萬元。詐騙團伙頭目不少年入百萬元。”曹緯介紹。“有個20歲出頭的年輕人一年騙了200多萬元,他用40萬元買了輛車,因為怕被抓,其他錢不敢花,案發後主動自首。”他說。

“詐騙之鄉”整治成效明顯

在一些電信網絡詐騙案高發地區,部分村民一夜暴富的經歷刺激一些人鋌而走險,通過老鄉、親朋間的“傳幫帶”形成了特點不同的地域性電信網絡詐騙手法。

記者在江西、福建採訪瞭解到,在嚴厲打擊之前,部分從事電信詐騙的無業人員“暴富”,有的年輕人開起了豪車,有的蓋了豪宅。為逃避打擊,有的人把房子產權登記在親戚名下。“搞詐騙帶壞了當地社會風氣。”辦案民警說。(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一段時間以來,江西鄱陽縣冒充“黑社會”的詐騙案件多發,警方常常接到外地的協查通報。江西警方專門組織偵查發現,雖然其團伙成員分佈在全國多地,但主要窩點集中在鄱陽縣凰崗鎮。

對於地方區域性犯罪,有關部門進行了專項重點監控和精準打擊。據瞭解,2015年以來,公安部已啟動兩輪重點地區掛牌整治工作,江西餘干、河北豐寧、福建新羅等10餘個地區,被公安部列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重點整治地區。

剷除電信詐騙犯罪,除了斬斷犯罪鏈條,還要引導年輕人正當就業。記者在江西省餘干縣、福建省龍巖市等曾經詐騙多發的鄉鎮調研發現,各地政府通過綜合整治,打擊犯罪團伙成效明顯:振興富民產業,剷除了犯罪土壤;建設文明鄉風,改善了社會風氣。

內容來源:防騙大數據(FPData)綜合新華社,特此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