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与炮火中的罗曼蒂克

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有那么多的酒吧,可她却偏偏走进了我的。在二战的硝烟中,在全城戒备的紧张氛围中,在一个表面祥和的咖啡店中,上演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罗曼蒂克史。男孩子们,请回答我几个问题当你们在面对曾经深深伤害过你们的旧爱,是选择报复还是宽恕?在刻骨的爱情与崇高的理想面前,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当敌人在眼前嚣张跋扈时,是选择与其同流合污,独善其身,奋起反抗亦或是静观其变?我们的男主里克全部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崇高吗?真的很崇高。可你若是认为立刻是一个三观正,理想高的资本主义好青年,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在我们最开始的认知里,他是一个漫不经心,神秘富有,不参与政治争斗的二战时期的霸道总裁。拒绝女人,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这句经典的台词,我可能穷尽一生也想不到。——里克,你昨晚去哪了?——这么早以前的事情,我记不清了。——那你今晚会来吗?——这么远之后的事,我还没想好。为了让自己在战争中独善其身,他头脑敏捷到不可思议。(里克生在纽约,长在巴黎)——里克,你是不是也像那些人一样无法想象德国人在他们热爱的巴黎?——这不是我热爱的巴黎——那如果我们去伦敦呢——那等你到了那里,再问我吧——那如果我们去纽约会怎么样呢?——在纽约的部分领域,长官,我建议你别去——里克先生,你的国籍是?——我是个酒鬼——这使里克成了世界公民他有着政治家的头脑,他的酒吧是乱世中唯一允许开设的酒吧,他让每个人都崇敬又崇拜。可他真的甘于此吗?拯救世界这团火焰曾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谁会相信那团火就这样轻易熄灭?果不其然,在伊尔莎到来之后,一切都偏离了里克预定的轨道。在看到伊尔莎的第一眼,他眼中的慌乱是未曾见过的,可站在美人身侧的却不再是他了。在巴黎,他们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永生难忘,可最终只留下里克苦苦追寻的身影,他带着这段回忆开始了自己的避世之旅。伊尔莎的到来让里克还未愈合的伤口又被撕裂开来,他想要去恨她,想要去忘记她,想要报复她,可却无能为力,他想要看见她,他想要她幸福,也早已原谅她了,他在等待她回到自己身边,他想要逃避却无法拒绝真实的自己。伊尔莎真的做错了吗?感情的问题应该谁也说不清吧。在巴黎时,她得知丈夫牺牲的消息,想必是万念俱灰的吧,而这时,一个风度翩翩的绅士来到了她的身边,让她昏暗的生活里透进了一束光亮,他们迅速坠入爱河,伴着定情曲As Time Goes By,在他们决定离开时,伊尔莎得知丈夫维克多死而复生,需要她的照顾,她不得已选择了放弃,由于丈夫身份过于特殊,她选择了隐瞒自己已婚的身份,可她此时已经真真切切的爱上了里克。两个男人都默契的选择了沉默,他们没有选择逼问,没有选择指责,他们的共同选择是宽恕与守候。最终,当误会消解,两位有情人互诉衷肠,在战火与硝烟中,这段爱情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圆满。这段爱情的走向要迎合那个时代,里克最终放弃了他的伊尔莎,他知道最正确的选择是,让维克多带着那两张通行证将伊尔莎带离那个死亡之地,他在警察局局长的帮助下,杀死了德国纳粹长官,影片在他与局长的谈话中戛然而止,里克的未来走向大概每一位观众都猜测得到了。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到震撼的片段是,酒吧里群众高唱“马赛曲”与德国军官长的纳粹歌曲抗衡,荡气回肠,震撼着我们的耳目。当里克说出:“弹马赛曲。”他的政治立场哪里是中立的呢?人们全部声嘶力竭的高唱,无论是孩童,老人,妓女都眼含热泪,放声歌唱。声音早已让纳粹一族望尘莫及。歌声中传达出的对和平的追求直冲云霄,那份渴求直达人心。永远难以忘记黑白镜头下英格丽 褒曼那双明亮迷人的双眼,20年代初的美人怎么欣赏都觉得不够,赫本,邓波儿,梦露,以及本片中的褒曼,都那么迷人,那么优雅,那么令人心醉。她们让人神往又觉得难以触碰,老电影里的美人,太美太美~这部老电影给我们的启示并不只有爱与理想,更具有标杆意义,无论是光影运用,还是敲到好处的配乐,镜头的变换,剧情的连贯,都是太多太多新电影望尘莫及的。去看这部电影吧,让心沉静下来,我想它能够带给我们的远大于电影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