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吳正森的父親吳茂雲是一位手藝人,他自幼在敲敲打打的氛圍中成長。

說起小時候,吳正森記憶深刻,父親的工作室就在家裡,那是一棟三層樓,三樓和地下室是工作室。

他每天跟著父親和師兄們後面轉。大家手裡忙的,嘴裡討論的,全跟手藝有關。

吳正森喜歡跟師兄們擠在一桌吃飯,聽他們聊手藝的種種,漸漸心生嚮往,不知不覺在心裡種下了種子。

他覺得雕刻這門手藝很神奇,原本是很普通的石頭,一步步變化成肅穆的佛像作品。

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吳正森作品《勇敢的心》

如果不忙,父親或者師兄也會講講雕刻的方法和技巧。別人的童年樂趣是動畫片,吳正森的童年樂趣則是學雕刻。

父親吳茂雲很嚴格,他要求吳正森把基礎打紮實:學手藝特別辛苦,要麼就不學,要學就學好。

週末和寒暑假吳正森很少不出門,窩在家裡學習基本功,跟著師兄一起跟著畫佛相,捏泥塑,提高造型能力。特別是觀音和佛的造型、形體比例非常嚴謹,一點都不能出錯。

2005年父親吳正森決定來蘇州開工作室時,吳正森留在福建老家讀書。起初吳正森有些不適應,後來他明白了父親的用意:希望他能學會獨立,保留一些家鄉的口音,不要斷了跟家鄉的紐帶。

對手藝人來說,家鄉是立足的根,也是創作靈感的源泉。

2008年,吳正森來蘇州讀高中,對手藝的熱愛,讓他開始了半讀半工的生活,平時在學校專心學習,回到家便練習泥塑,上機器學雕刻,同時跟著父親學習設計。

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吳正森作品《尋籽》

暑假之餘跟著姐姐一起去上海做生意,跟形形色色的人接觸,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

所謂一心不可二用,吳正森的心漸漸向手藝傾斜,所以當他決定高中畢業後不去讀大學,回來繼承手藝時,得到了父親的支持。

不過吳茂雲的支持,既是護航,也是壓力。

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吳正森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讓自己被認可,他在父親的創作風格基礎上,不斷探索嘗試,尋找更多可能。

這幾年吳正森並沒有固定自己的題材方向,他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想被標籤化,他喜歡挑戰與突破,不想走一條一眼看到老的路。

不能墨守成規,安於現狀,要遵從本心,也要尊重每一塊玉料。力求對得起時間和這門手藝。

每次拿到一塊料子,他要長時間琢磨,挖掘起特點。根據皮色、形狀來獲取靈感,在沒有滿意的思路前,絕不動筆。

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而靈感的來源,來自日常生活的積累。他的手機裡保存了很多素材圖片,可以隨時隨地用碎片化去研究琢磨,看到好的玉雕作品圖片,也會保存下來,研究學習其中的優點。

他的創作選題很接地氣,有傳統中國寫意和現代擬物寫實的味道。

例如作品《金剛》,吳正森根據皮色和形狀精心設計,借形雕刻,捕捉到猩猩表情溫和,活靈活現的一個動態。

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吳正森作品《金剛》

他喜歡晚上做設計,相對安靜,沒有人干擾,心也能沉下去。坐在一盞燈下,一支筆幾塊玉石,忙碌到一兩點,就這樣他還覺得時間不夠用。

在愛好方面,吳正森跟許多的90後差不多,喜歡看NBA,偶爾打打遊戲,現在每週都會擠時間找朋友打籃球,特別在缺乏靈感,壓力大的時候,運動讓他放鬆身心。

但跟許多90後不同的一點是,他已經結婚,有了3個孩子。孩子們除了上學,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裡玩,大概是環境的薰陶,他們現在對玉雕很感興趣。

吳正森:想做一個去標籤化的手藝人

吳正森拍過一段孩子拿著筆,在玉石上畫畫的視頻。悄然間,他在孩子們的心中,也種下了一顆種子。

「中華雲升玉藝」新一代的傳承開始了。

視頻加載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