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特產鍋魁

五臺特產鍋魁

鍋魁也叫鍋饋、鍋盔。鍋魁的製作可追溯到商周時期,在秦代被髮揚光大,那時的鍋魁被稱為墩餅,是秦軍行軍時給士兵配發的一種糧食,每個有五六斤重,直徑大約在50-60釐米,厚度在15釐米左右。當時,秦兵攜帶墩餅,兩個為一組,他們會在每個墩餅上鑽兩個眼兒,用牛皮繩繫好,前胸、後背各搭一個。這種攜帶方式讓秦兵在突遇作戰時,可以把墩餅作為單兵護具,起到盔甲的作用。而且,敵軍射過來的箭,紮在墩餅上後,還可以被秦軍士兵拔出來繼續用於殺敵,甚至有說法認為後來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受此影響。

五臺特產鍋魁

後來,士兵們便把墩餅稱為“鍋盔”,有用鍋烙出來的硬麵盔甲的意思。鍋盔作為軍中主食,因其便於攜帶且不容易變質,保存時間長而大受歡迎,並且綿延發展至今。受從古到今,因軍中需求和軍中文化發展,鍋盔的製作工藝遍地開花。

五臺特產鍋魁

抗日時期,五臺當地村民建立油坊,製作鍋魁、油絲餅、勃勃餅等麵餅滿足部隊所需。傳統鍋魁製作,餡為白糖或紅糖。因部隊人員卻少鹽等營養元素的攝入,部隊人員出現了大量夜盲且癱軟患者,當地村民有結合當地花椒和黃鹽,炒熟製成椒鹽口味的鍋魁有力地支持晉察冀地區的抗日活動。

五臺特產鍋魁

鍋魁其狀若塊,卷也滾圓。不包餡的稱空心鍋魁,包餡的各有名稱。夾肉餡的名半鍋魁,亦稱蛤蟆含蛋。最受歡迎的是甜餡鍋魁,其特點是香、甜、酥、脆。是一種烤制的麵食,麵餅呈黃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點。

五臺特產鍋魁

五臺特產鍋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