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文章來源 | Nick van Dam(麥肯錫全球CLO)在OPENEDX 2017 Conference的演講,慎思行採編整理

變革加速的時代

我們正經歷著一個不同尋常的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是大規模的變革。這場變革的製造者就是人們所說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和前三次工業革命類似,第四次工業革命也是在先進科學技術的驅動下開始的。正如阿昂斯(人名音譯)所指出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3D打印、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自動化這些科學技術對人類的工作以及人類未來所需的技能有著巨大的影響。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把這種變革反映到時間上,你會發現科學技術的突破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加速發展。就拿移動互聯網來說,第一通電話於1876年打通,接著過了大約115年第一個網站誕生了。緊接著過了僅僅16年,也就是在10年前,我們慶祝了iPhone的面世。回想一下,智能手機對我們的影響是多麼得大。我們再來看看機器人。第一個機器人——珍妮紡織機1764年誕生於英國。大約200年之後,1962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擁有了第一個通用機械手。僅48年之後,Google收購了一家創造了名為Schaft機器人的公司,這家公司實際上是日本公司。最後但同樣重要的,3D打印。從1448年的印刷機到第一臺電腦打印機,中間經歷了約500年,然而從電腦打印機到3D打印,僅過了38年。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加速變革。同樣你可以試想一下,達到5千萬用戶這個目標,需要多久?收音機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iPod呢是4年,互聯網用了3年,Facebook則是1年,Twitter9個月,“憤怒的小鳥”僅用了35天,而Pokémon呢,僅需14天。

回想一下,這些科學技術有什麼用處呢?比如3D打印:曾經Adidas的6個人耗時12周設計了一款新鞋型,而如今在3D打印的幫助下,只需要2個人花費2周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再比如AI人工智能:這是會20種不同語言的機器人Amelia,她在客服中心工作。如果你與Amelia通話,你將很難發現Amelia其實並不是真人。這種技術已經滲透在很多領域當中了。比如那些自助服務,在澳大利亞悉尼到處都是自助登記,所以需要的職工越來越少,科技將為我們服務。去年,日本開了一家賓館,在這家賓館裡登記入住時會有機器人迎接你,而且基本上會問你一些登記相關的信息併為你登記入住。然後機器人會為是否需要把行李送至房間或為你保存,當然如果是的話機器人會幫你存行李。亞馬遜去年則在英國開始用飛行器運送包裹,且會在你下單後30分鐘以內送貨上門。達美樂披薩同樣也用飛行器外送披薩。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當然還有自動駕駛汽車。Uber在Pittsburgh投放了自動駕駛汽車,這款汽車可以接上你並將你送至目的地。我們來看一下:Uber目前有好幾十萬的出租車司機,且Uber現已開始投放自動駕駛汽車。全球則有大概一千八百萬名出租車司機。

Uber收購了OTTO,這家創立於San Francisco的公司用這輛卡車創造了歷史。它將5萬罐百威啤酒從科羅拉多柯林斯堡的啤酒廠運送到了120英里之外的斯普林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輛卡車自動駕駛運送。人把卡車開到高速公路上,點擊自駕車模式,然後就可以在後座上輕鬆度過這兩小時的州際高速了。雖然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輿論,但是讓卡車學會自主駕駛卻能帶來很多經濟和安全效益。卡車承載了美國百分之七十的貨運,儘管美國已有三百萬名卡車司機,但駕駛員數量仍不足夠。大多數新司機在一年內就辭職了,而人們又不斷地在網上購買東西,所以需求只會增加,從而導致卡車司機越來越短缺。每年大約有四十萬起卡車事故,造成四千人死亡,經濟損失數十億美元。人類的錯誤幾乎總是應受譴責的。OTTO稱解決方案是一個不會疲勞、生氣、喝醉或分心的機器人。‘所以我們能夠感知一切,能夠更快地行動,從而使得卡車司機可以在駕駛安全的過程中對系統進行監控。’”

美國只剩下了三百萬卡車司機,所以接下來將要發生的將會很引人入勝。如今若談及科技的影響力,就會有科技對產業組織的巨大影響。很多產業組織都沒能很快地變化、適應,從而錯失主動性和持續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你去看那些最有聲望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的壽命,你會發現1935年公司壽命是90年,1955年是45,1975年是30年,2015年預估是20年,等到2027年,預計將僅有13年。當然在此我們說的是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

未來工作面臨何種衝擊?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那麼現在這些對工作來說意味著什麼?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輩子一個工作”這種情況不會再有了。如果公司僅存活那麼幾年,就意味著人們不得不換工作,不得不從一家公司換到另一家公司。The Second Machine Age(《第二次機械革命》)是兩個麻省理工的教授寫的一本書,基本上是說,對於擁有合適技能的人來說,現在是史上最好的時代,因為有很多可以產生影響的絕佳機遇。

然而對於那些沒有相應技能的人來說,這將是史上最壞的時代,因為計算機和機器人正加速替代著他們的工作。世界經濟論壇的一項研究展示了不同工作被自動化替代的可能性。電話銷售員(用電話進行推銷的人)的替代性是99%,即有99%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替代;會計師和審計師,在機器學習的影響下,將會是94%;零售職工,正因為大家的網上購物越來越多,將是92%;至於技術文檔撰寫,如今計算機也可以寫出令人歎為觀止的書了,當然還有新聞資訊;還有房地產銷售代理、文字處理機和打字員、機械師、經濟學家。好消息是,如果你是一名牙醫,那麼你不用太擔心短時間內自己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締。所以如果你準備對公司進行升級或重組,也許你需要記得考慮一下自己的下一代了。

關於這個方面, 牛津大學發佈的一項研究非常著名,世界經濟論壇也發佈了相關研究。在這方面我們也做了相當多的研究。基於我們的洞察我們想說的是,你需要觀察一下不同人從事的不同工作:如果一項工作高度可預測,那它被替代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如果是管理類的工作,這類工作當中只有9%的“死亡區域”會被替代,因為,實際上,管理類工作很具革新性。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能力?

現在大家想一下,以上這些對技能有什麼啟示?實際上世界經濟論壇做過一個很好的工作,他們預測了今後五年之內有哪些至關重要的能力。藍色的是認知技能,也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很顯然,規則越來越複雜,亟待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但增長最快的能力是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幾年前IBM的一項研究也確實了這個觀點。研究稱,對CEO來說,最關鍵的能力是創造力,那麼創造力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創造力與任何思維方式都有關,而思維方式又會推動革新。如果公司想要制勝於未來,那就需要一個能夠構思出新商業模式、新產品、新服務、新工作方式等等的人,也即一個具有革觀念的人。

實際上,去年IBM僱傭了200多個僅有設計背景的人,去構思應該設計什麼樣的產品。我們也收購了兩個兩家領先的設計公司,加利福尼亞的Lunar和瑞典的Very Day,從而引進了一大批有設計背景的人。西班牙將會在9月份開設一個名為Design and Business(設計與商務)的學士學位,主要于思維、創新、當然還有商業環境中培養人才。但是大家也看到,社交技能在接下來五年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還有數字化能力和數字化素養也是尤為關鍵。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大家看一下這個有關數字化素養的統計結果,會驚奇地發現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歐盟國家44%人口的數字化素養並沒有充分地發展。人們並可沒有足夠的數字化能力。當然儘管在數字化方面的熟練程度不盡相同,但這也是在組織當中的必備能力。如果人們想去擁抱科技並貫徹落實,就需要具備不同熟練程度的數字化能力。

第二個令人興奮的部分是,如今已經有很多新的可供選擇的工作,而且未來也將繼續存在。就像我提到的,十年前iPhone面世時還沒有APP開發員,但現在全球已經有一千二百萬APP開發員了。在美國已經為熱衷無人機的人設立了相應的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有人成為無人駕駛導師之類的。因此眾多有趣的新穎的規則將呈現在我們面前。然而,我們還需要想一想,現如今人們的工作需要經過怎樣的升級和重整才能到達未來的工作。

未來我們應該怎樣學習?

如果你看過很多關於學習的研究數據,會發現不幸的是60%的人表明他們在工作當中什麼都沒學到或者學到很少。

想象一下如果這份工作三五年後將被淘汰,那將非常可怕。接下來的十年需要有巨大的發展變化,同時我也認為公司需要開始轉變學習與發展的那些實踐了。但是你自身在職業領域中的角色,以及未來十年你將扮演的角色也很重要。

我先從公司層面說起。公司需要開始接受終身學習的實踐,幫助他們的職工發展未來工作所需的技能。有這麼個案例:我一個好朋友是波士頓的風險投資人,去年夏天我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問他:“Mike,你是怎麼決定投哪個公司的?”他說:“Nick,我主要有三個原則:第一,團隊。第二,團隊。第三,團隊。”說到底還是與人有關。你的團隊中你是否有合適的人?因為如果你制定了一個商業計劃,你可能會發現等計劃制定完成的時候,由於競爭者等種種因素,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你的團隊中是否有人可以成功地推動整個進程併成功影響團隊呢?

很多企業都成立了企業大學,GE就是很有名的企業大學(GE克羅頓維爾管理學院,通用電氣高級管理人員培訓中心)。GE 60多年以前成立了企業大學。但最近幾十年,許許多多的企業也已創立了一些企業大學,我們也同樣如此。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我們的期望也越來越高。鑑於此,我們必須繼續發展我們培養職工的方式。作為21世紀學習與發展行業的領導者,麥肯錫的學習正在侵入並且變革著。但何為21世紀的學習?你知道千禧一代平均每天查看他們的手機43次嗎?當麥肯錫的學習與發展和我們的學習者相遇,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21世紀的學習是個性化的,從訂購咖啡,到新聞APP中的天氣,再到娛樂。個性化學習包括學習方法、課程和學習者為自己量身定製的學習環境,以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和渴望。個性化的學習需要以自我為導向、與自我相關、注重過程並基於優勢。大腦中有一千億個神經元和五百萬億個連接。如果麥肯錫利用大腦科學來建立學習計劃會怎樣?

21世紀的學習是科學的,學習是在它改變行為的時候起作用的。最新的關於‘大腦如何學習’的科學研究正在解釋‘如何增強學習的保留能力和應用能力’。這項科學研究包括認知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其他腦科科學。科學的學習必須以實驗證據為基礎,並通過‘模塊學習’的方式來實現。這種學習必須是引人入勝且容易記憶的,需要被賦予積極和健康,也得能夠通過分析來改進。

最後,考慮到當前只有10%的數字化學習是通過正式的方式,那麼試想,如果麥肯錫的學習無論何地都能獲得,會怎樣呢?21世紀的學習是相通的。如今,與興趣相同的朋友或同事一起在網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得益於數字科技,一代人的激情和個性被融合在共同的經歷當中,從而形成共同的目標和獨具創新的洞察力。互聯學習是無界限的和群體的。麥肯錫有機會在創造學習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這種環境中,同事們可以不斷地學習並卓越成長,從而達到影響客戶併成就自我的目標,這在今天是無法想象的。21世紀學習的是未來,我們將引領學習與發展。”

轉變學習的方式

一些組織正開始轉變它們學習與發展的實踐。學習的形式也有很多種,有的就像在教室裡一樣,也有虛擬教室(線上),所以有很多種學習的形式。我們一直在反思全球範圍內對於發展領導者和職工的巨大需求。我們也已從多個頂尖大學中吸引了一些研究者,並從人們如何使用這些平臺、視頻的最佳持續時間這樣的角度來反思教育學的所有觀點。我們已經從特定功能方面對平臺進行了升級,並且多年來我們也開發了很多課程,從而為我們的許多客戶以及麥肯錫的同事所使用。

我們的課程大多數是與商業有關的話題,而且都收到了90%到95%很高的完成率,我們也總會要求人們給出一個課程時間價值的分數,滿分是7,得分差不多是6.3。所以參與度之高、內容之成功使得我們可以很好地在全球傳播。除此之外,試想企業學習,因為人們每年的工作時間是一千八百個小時,所以企業學習也還是關於企業文化的發展,畢竟人們就是在企業文化之中工作學習的。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把工作環境變成真正的學習環境呢?

這裡有很多可以做的:一個就是給人們分配各種各樣的任務。實際上這是因為,人們可以從轉換角色、變更項目和任務、跟隨領導者、接收指導和反饋中學到東西,這部分是很關鍵的。其次,通過一些獨具匠心的APP為人們提供學習知識的方便渠道。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我們稱之為群體學習。群體學習主要是將人與人相聯繫,這樣他們就可以創造知識、重複新知識並且在不同的群體之間分享知識。因此這是一個完整而獨特的,可以幫助人們為他們的下一個角色培養技能能力的學習方案。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現在,同樣在研究的基礎之上,對學習者也有一些挑戰。許多國家的退休年齡被延遲了,特別是對年輕一代。我曾在荷蘭門戶網站,政府的退休金計劃門戶上看到說“你的退休年齡是72歲”同時還有一個免責聲明“如果預期壽命繼續攀升,同時滿足其他幾個條件也滿足,退休年齡將是75歲”等等諸如此類的。所以試想你的學生將50到55年內都處於工作生涯當中,而且為了一直都有工作技能,就需要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升級重組”。

建立終生學習的思維模式

我為終身學習者建立了一些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過程包括:專注於成長、在某個領域擁有一技之長、拓展自我、建立個人網絡、擁有個人成長旅程、最後做你喜歡的事。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所以當考慮在組織當中發展時,上個世紀很多科學家都認為人們會成長和發展到30歲,之後基本上會每年下降1%。這是一個很可怕的觀點,好消息是如今我們瞭解到更多如何發展自己。總的來說,人們可以在一生中不斷成長不斷髮展。

而且很多關於智商的研究證實,人一生的任何時候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商,但這有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人需要接受成長型思維模式。Carol Dreck是斯坦福的教授,從事了超過25年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學習,尤其是他定義了一種成長的思維模式和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人們需要接受成長的思維模式並將其作為人生學習與發展的關鍵條件。

20世紀的模式基本上是:20出頭在大學讀書、然後在公司中不斷提升自己,大概也就是這樣。Lynda Gratton是倫敦商學院的教授,近幾年出版一本叫The Shift的書。基於她的研究,我們也相信,未來需要的不僅是特定領域的專家,更是一般意義上的通才,因為我們可以於指尖獲取互聯網上的信息。因此你需要一些真正瞭解一些領域的人,這些人同時還需要掌握一些社交技巧,這樣才能獲得成功。因此,如果只是在某時刻完成了學士或碩士學位,那麼這些人就很難成功。

所以我認為人們在不同時期需要回到學校,這裡是廣義的學校,並在與他們原處的所有領域相似的某個新領域中再次學習深層次的技能。

第三個思維模式是拓展自我。我們知道人們只有在做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的時候才能學到東西,換句話說就是,你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學到一些東西。所以關鍵是要每天問自己:我今天做的這些昨天沒做過的事,是否挑戰了自我?是否幫助我發展了新技能或者幫助我獲得了新知識?在人們的職業生涯中,你通常看到的是換職業、換角色、接新項目的時刻。

在開始的時候,你會學到很多東西,一切都是嶄新的。如果你考慮改變,換了組織,那麼一切都是新的,你也需要認識新的同事、新的體系、也有新的挑戰。這就是你真正發展自己的地方。在S曲線上有這麼一會兒你處於舒適區當中,你可以實現,你也是成功的。然後通常情況下如果你在同一個地方時間太長,機會就越少,從而走出舒適區。這時影響和發展逐漸放緩,你的自我發展也就停止了。

如果你去招聘市場看,估計會有70%的人是通過另一個人找到的工作。他們認識另一個組織的人,這個人瞭解他們,也理解他們所掌握的技能。他們將由這個人介紹到招聘團隊,因而得到面試機會並且更有機會通過得到這份工作。當然如今要想被連接,人們需要塑造“個人品牌——我憑什麼出名?我擅長什麼?”同時也要拓展社交網絡。

擁有個人成長旅程。關鍵是人們擁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旅程、創造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記錄導師。學習的一個條件是保持活力、保持健康、衡量自己的進步,但也要在學習中對自己投資。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最後同時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如果人們在忍耐中度過了50多年、每天至少8、9、10個小時,你猜會怎麼著?弄清楚你真正喜歡做的到底是什麼才是有意義的。

人們能夠自己思考的幾個步驟:關於你喜歡做什麼、世界需要什麼、你能買得起什麼、你擅長什麼。

終極消費品

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將會創造怎樣的商業未來?| Dialogue

數字時代,重塑企業的工作應該如何開展?

為什麼工作這麼努力,卻沒有影響力?

2025年,我們的工作會被機器所取代嗎?

當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以及泛娛樂來了,我們的工作又將去哪?

加速變革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