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邪不压正》?

彭国放


《邪不压正》是这几天大热的片子,我也凑个热闹来说几句,看姜文的片子一个字“累”他的片子从《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到如今的这个《邪不压正》是不是让人感觉到他的电影越来越邪性了,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我看是的。姜文这个人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做导演他都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大概是演员不能完全满足他的个人发挥,所以他做了导演,他的片子无论是从一开始的《太阳照常升起》还是《鬼子来了》都走的是黑色幽默这一路,也难怪,他的《太阳》改编自王朔的《动物凶猛》。而现在看他的电影绝不会轻松,因为你在银幕上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没有看到它的内核,他的故事的多义性,隐喻性,让人从开始到结束都紧绷着神经,所以说看他的电影很累,你的脑袋跟着他的故事一刻不停地思索,他的电影可以归到烧脑片之列,可是相比较外国人拍的烧脑片象《记忆碎片》,《盗梦空间》又似乎欠缺了高度。这部片子讲的是什么呢?从故事上看是讲了叫李天然的复仇的事,却涵盖了从清末到抗战爆发那么长的一段历史,最近看别人说了那么多这部片子里的隐情和隐意,分析的都很透彻,我在这里就不啰嗦了,这里只说电影和观众的关系,像姜文在《一步之遥》票房问题上说的“饺子喂了猪”抱怨观众的专业水平不行,和冯小刚的观众是垃圾如出一辙,都是对观众的不尊重。他这抱怨没有道理,谁让你把片子拍成了最强大脑?电影本该是“寓教于乐”,是带领和提升观众认知的一种传媒,首先要让大部分人看懂故事,然后再思考里面包含的人生哲理。故事该怎样讲首先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有专业知识和最强大脑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你要求每个人都高水平那是不现实的,如果大家看片从一开始大脑就高速运转要搜索这个导演的拍片风格,要搜索这个片子表面掩盖下的实质,要想剧中人物话里的含义,要懂那段时期的历史的细枝末节,比如那个割错了的肾得要知道是梁启超的,得要知道它的隐意是讽刺,要想许晴的臀表达了什么,还要想周韵最后的红衣服又表达了什么,大概他打个喷嚏都要想下为什么……反正要想的东西太多了,而且还不一定准确……,比学术交流还累,这还叫享受电影吗?

不可否认姜文是个有才华有个性的人,他的电影有着很深的姜文烙印,自成一格。但才华都要这样表达出来的话,可就不要埋怨曲高和寡了,因为大部分人都属于看电影图一乐而不是去搞学术探讨。



子非鱼00111


在我经常购票的APP上,关于《邪不压正》,出现了一点小问题。

它说这部电影的时长是157分钟。

157分钟,就是两个半小时还多,当时我就眼前一黑。要知道漫威宇宙的总结作文,超级英雄白菜价的《复仇者联盟3》也才150分钟。虽说是流水线爆米花,可是架不住角色多人气高情怀重。即便姜文排面大,可是要想把观众按在电影院两个半小时,那剧本得多厚人物得多多牵连得有多复杂……

真要是这么玩着实是艺高人胆大,不过后果恐怕还是难以估计。

查过了其他的网站,看过了电影,我当然知道实际上“只有”137分钟,比《我不是药神》的117分钟要多很多,和《动物世界》的132分钟相仿。但是之前的瞎想倒算是歪打正着,《邪不胜正》这么玩,着实是艺高人胆大,不过后果恐怕……

刺客信条·北平

不知道育碧以中国为背景的《刺客信条》正统续作何时推出,但是它的饭制真人版估计很快会上线了,把《邪不胜正》里面的屋顶跑酷,以及代表北京特色的建筑都剪出来,冠上《刺客信条·北平》的名头,一点也不会违和。

甚至夸张一点,你把整个电影当作《刺客信条·北平》来看,也差不多。

让人产生此种联想首当其冲的是画面和动作设计。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在片中有大量的飞檐走壁,攀高伏低的镜头,而这些镜头与打斗,追捕大多无关,仅仅是作为李天然平常行动方式的呈现。

这种自由的行动方式像极了《刺客信条》里面的主人公,几乎没有几个玩家会老老实实的让他在地上走路,总是爬上爬下,在各种建筑之间穿梭。

所以当李天然走在房顶上时,无论是俯拍,仰拍,斜拍,还是倏忽一下的飞跃,似乎总能在《刺客信条》中找到类似的记忆,在这个高自由度的游戏中,视角是可以变化的。

视角的变化往往带来背景的变化,而跑酷的背景小了说是建筑,大了说,便是城市。

由此引申出两者之间更深一层的相似,关于城市的主题。

《刺客信条》每一作都与一个历史名城相关,所以它被很多玩家当成是一个观光游戏,人们经常操作角色啥也不干,就在游戏里看景儿考古翻资料。

而在《邪不胜正》中,代表北京的各种门,各种坛,各种胡同反复出现。常常一个远景一个楼占了几乎整个画幅,然后小人儿在前面的小角落里说话。城市的气息,有时甚至盖过了人物和故事。

嗯,这里可是北平。

而“复仇”的故事线更是与《刺客信条》无比契合,李天然天然也是“刺客”,潜伏,刺探,变装,最后的决战,对应着游戏中的各种任务。

甚至他产生幻觉那一段,都能在《刺客信条·枭雄》里,主角误服幻药那段找到对应……

电影的风格偏偏又外放而又夸张,带着一股不正经的痞气,这种“好玩”的游戏化呈现,实在很难不让人想到游戏。

简单的与不简单的

扒开时代背景,再扒开复仇明线,简单的说,《邪不压正》是一个男人成长的故事。

再简单点说,就是关于勇气。

“复仇”这个目标电影开局就已经确定,而李天然复仇的能力到了结局也没有提升。变化的,一是勇气,二是时机。

还是算上爸爸吧,那就是三个。

在实现目标时,“爸爸”的角色都很复杂。

一面是庇护者,在结尾完成目标之前,李天然都不是独立的,他很享受在爸爸的羽翼之下的安全与确定,这种精神上的依赖贯穿始终。

而爸爸们,无论出自何种动机,爱或者利益,至少都给了对应的保护。

一面是阻碍者,美国爸爸为安全计,不想其复仇;姜文爸爸为了全局的利益,选择交易的方式变相阻止,这些都与李天然的实现目标的本心违背,而其中的安抚和对立,也是电影中的主要矛盾之一。

一面是协助者,一个身陨背黑锅,一个最后鱼死网破,爸爸们不管前面怎么做,最后还是帮助儿子大仇得报,得偿所愿。

这三种父子关系与实际大差不差,所以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倒是符合现实: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爸爸可能会帮助你,但更有可能会阻碍你,要想以自己的方式达成所愿,根本,还是,得靠自己。

真他妈的正能量啊。

李天然的复仇像极了生活中的一种状态。

一件事,你为此准备许久,积攒实力,自己都觉得差不多了,到处和别人说,表决心,昭告天下。

就是不去做。

当别人劝阻你放弃时,你会认真地和他讲,我一定要做。

但是别人告诉你,停停,等等,你也就停停,等等了。

李天然说过,自己是个胆小鬼。

其实哪是不想,只是不敢。

周韵的关巧红对李天然的角色成长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她的一股孤绝的“就是干”的态度给了小男孩李天然自我革新的启蒙。

勇气具备,爸爸支持,剩下的,就是等到电影结尾的决战时机了。

抽筋剥骨,抽象出来当然容易总结。而在姜文的电影里,似乎好多的“肉”品起来更有余味。

即便是控制自己不要过度解读,但是某些场景还是忍不住联想。

最“好想”的是结尾李天然和朱潜龙的兄弟阋墙,中国人师兄弟对称地各据画面一端,中间是刚被修理得惨兮兮的日本军官。

以此为起点,李天然先是传统武术的师父,然后是美国爸爸,然后经历过辛亥革命的中国爸爸……翻开近代史,可以开始套了。

甚至是关巧红的结尾处的红色衣服,小脚经过美国医生治疗后更好走路,唐凤仪的名字和盖印,都可以发散一番。

作者电影与R级片=?

开始出字幕时,姜文上面有4个名头:导演,编剧……还有两个记不清了,也是重量级角色。

电影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快速的剪辑,强调的效果音(开头的叩头声和背景的钟声印象最深),密集的台词,嘲弄的表达,以及电影中夹带的私货——关于影评人,关于媒体的半公开意见。

创作者总是带有自恋和些许的精神洁癖,走得越远放飞得越肆意就越形单影只;更悲哀的是太过肆意还会碰到天花板,所以还要想想该如何盘旋。

但是买票进场的普通观众并没有义务为创作者的任性兜底。这是电影被冠以艺术之名的同时,作为大众娱乐商品的宿命。如果情节不够紧凑,人物云里雾中不知何处来不知何处去,那么人们并不会为创作者的个人情怀和私人化的意见买单。

于个人而言,即便是潘公公在电影中一口一个讽刺影评人的时候,倒也没觉得什么,毕竟可以自我安慰嘲讽的是那些没看过电影就瞎说的,然而私货还是太明显;但是唐凤仪的那个桥段,翻来覆去的“屁股”,“臀”,有些不适。

而关大娘的原型应该是施剑翘这一点在最后得到了确认,但是这段历史算得上冷门了吧……

此外如果国内有分级制度的话,《邪不压正》应该算是妥妥的R级片,有很多直接的暴力,裸露镜头,完全不适合小孩子观看。

当然,即便是大人,这部电影,也算是“带有商业元素的作者电影的爱好者,爱看段子,更注重电影其他元素的影迷”特供了。

只是在这个暑期,想要冲出重围,恐怕不容易。


王小民的吐槽


《邪不压正》很姜文,能看出姜文的艺术野心。


李天然入职协和医院看见的肾,是医疗事故的结果,天天看着“以史明鉴”,警示后人。

这颗肾的倒霉主人是梁启超,笃信西医的梁启超1926年做过肾切除,没活过三年就去世了。

“正经人谁写日记?谁能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写日记的人说出来的话能信吗?”讽刺的是蒋介石爱写日记。

潜台词是:那个级别的人物,肯定知道以后的日记会被人研究,怎么可能什么都往外抖搂?

但,这些闲笔,都是零零星星的机巧,很难让人主动喝彩,叫一声好。

原著《侠隐》的江湖万象,在电影里被处理成了碎片,让人看不出有啥联系。

对于既没看过原著,也不是姜文粉丝的观众来说,太煎熬了。

电影名叫《邪不压正》,又不展示到底谁是邪、谁是正,也是让人如鲠在喉的。

大师兄杀了师傅一家,自认朱元璋后人,不就是想当皇帝吗?坏得很明显。

蓝青峰是李天然的恩人,为了革命牺牲了俩亲儿子,又把救下的儿子寄养在美国人亨德勒“名下”,供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要说“蓝爸爸”对李天然没有一丁点爱吗?明显不是。

但他一转手就能干掉亨大夫,又心狠手辣了。

还对李天然说:我救了你一命,你救了我一命,我不是你爸爸了。那谁是我爸爸?你该找个自个儿的儿子了。

这么巨大的信息量,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以至于有网友调侃,这部电影应该叫:彭于晏找爸爸。


桃红梨白


三星。


姜文的《邪不压正》,串起了4个民国历史事件,但电影只值三星

看完姜文的新片《邪不压正》很失望。

这部电影里,符号化的东西很多,为了符号而符号的东西更多。最终,电影七零八落,夹带一些可有可无、不知所云的意向。想着去看爽片、荷尔蒙的影迷,一身虔诚地走进影院,结果上当受骗。

(唐凤仪的屁股)

电影里的人物都不会好好说话了。对白都像是在说相声,你一句我一句的接着,包袱得抖起来,然后镜头再一切,下一个场景正好对上上一个场景的台词……

片中人物,全程都在夺门而入,摔门而出,天上掉钱,墙头落体,不好好说话。前一秒出门,后一秒大棒槌。前一秒打针,后一秒调情。

这就导致电影角色纷纷站不住脚:一开始心狠手辣的,后来像个白痴。一开始骚浪贱的,后来有高尚节操。一开始玩心计的,后来卸了一嘴牙。最惨的就是主人公,他没有任何报仇的驱动力,却报了仇分别睡了最骚和最美的女人。

(如果非要找亮点,许晴的骚是这部片子的一大亮点)

这部电影本来是4个相互独立,又能形成完美联结的故事。如果姜文完完整整把这四个故事讲出来,又串联好,就是一部好电影,可惜呀。

第一个故事是李天然报仇。

(桀骜不驯,身怀绝技的李天然)

李天然十三岁那年亲眼目睹师父一家遭师兄朱潜龙(廖凡饰)和日本人根本一郎灭门。侥幸逃生的李天然被美国人亨德勒医生送往大洋彼岸,接受了极其严苛的训练。15年后,他怀着绝密的任务踏上故土,同时报仇雪恨。

复仇心切的李天然寻找到了仇人,而亨德勒医生则全力阻止养子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交际花唐凤仪(许晴饰)与裁缝关巧红(周韵饰)也卷入了男人的勾心斗角的漩涡里。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所有的矛盾迎来了决断的时刻……

第二个故事就是施剑鞘为父报仇。

施剑鞘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是民国奇女子,因刺杀孙传芳为父报仇名震一时。

(民国奇女子施剑鞘)

施剑翘是奉系军人施从滨的女儿,1925年,施从滨兵败被孙传芳杀害,孙传芳将其枭首挂在城楼上示众3天。

1935年,施剑翘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并练习枪法。之后,她打听到孙传芳兵败寓居天津的消息,并且成了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打听到此消息的施剑翘,于1935年11月13日在居士林佛堂用手枪刺杀了孙传芳。

孙传芳当场毙命,施剑翘当时取出早先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大声宣布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并且向警局自首。最后,国民政府特赦了这位为父报仇的“巾帼英雄”。

第三个故事是帕梅拉案。

1937年1月,英国少女帕梅拉·沃纳(在片中被改成了美国人)死在素有“狐狸精”出没传闻的狐狸塔下,尸首被刺得面目全非,血液被抽光,心脏被掏空。

帕梅拉的父亲爱德华·维纳曾担任英国领事馆领事,是当时著名的汉学家。

该案当时由中英警力联合办案,但是最终也未能查明凶手,被后人视为一大奇案。到日本侵华战争开始时,案件已逐渐被人们遗忘。

《邪不压正》里这桩悬案贯穿了影片的大部分情节,姜文对帕梅拉的尸身稍微加了一点重口味,片中尸体的内脏器官全部丢失。

第四个故事是解救张将军张自忠。

朱潜龙和根本一郎都想逼蓝青峰交出他手里的王牌——张将军,但是蓝青峰被逼至死,也没有把张将军交出去。

这个神秘的张将军是谁?抗日名将张自忠。

(抗日名将张自忠)

七七事变爆发时,张自忠在北平卧床治病,高级官员中惟有北平市长秦德纯主持工作。1937年7月10日夜里,日本特务私下会见张自忠,无功而返。后来不久,蒋介石议和,舆论界一度认为张自忠为“汉奸”。

8月6日,张自忠偕副官躲进了东交民巷德国医院,同时通过《北平晨报》等媒体发表声明,宣布辞去所有代理职务。8月8日北平沦陷后不久,张自忠逃离北平。

在《邪不压正》里,正是蓝青峰帮助张自忠成功逃离,“还指着张将军抗日呢”。蓝青峰把他送进了六国饭店,后者就此安全。

姜文是好导演,但好导演,同样会拍出差的电影。尤其是全凭冲动、激情和自信创作的导演。

一部好电影,应该先有完整的故事,然后才是艺术的讨论,最后才是教育观众。一上来,就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天纵之才,这是太自以为是。

本片的故事不完整,全片充斥着导演的呓语,而在角色的塑造上,也有问题。男主彭于晏的个人精神气质着实和年代不符,让一个台湾人演一个出生于北京,在美国长大、苦大仇深的人,难为了彭于晏。

(彭于晏在《邪不压正》里公开身份:美国医生)

李天然的师父全家被杀他已经13岁了,少年在外多年不会长成如今这样,扮酷耍帅的人还是适合拍点青春爱情题材的。但好歹他露肉露得比较大方,现在已经很少有这么好身段的演员了。

(彭于晏大方露肉)

许晴扮演的唐凤仪也是有问题的角色:一个长年打美容针,睡完父亲睡儿子的女人,为什么突然成了忠节烈女,在日军攻城时跳城楼自杀呢?

(许晴在《邪不压正》里扮演一个风骚的女人)

豆瓣上有网友评价:中国大陆的名导都是出道即巅峰,然后一路下坡,贾樟柯,张艺谋,陈凯歌,姜文,无一例外。这反映了内地电影圈的两个问题,新人出头难,老人死得慢。

(上映一天之内,《邪不压正》的豆瓣评分从8.4降到了7.2)

看完这部电影的,欢迎来讨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