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与秦国,为何齐国不能一统天下?

战国七雄之中,若论地理优势,无疑秦国得天独厚。关中山河四塞,南有秦岭横亘,西有陇山绵延,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崤之险,进可攻、退可守。

齐国次之,东临大海,鱼盐蚕桑,国力强盛。

东西二帝 - 齐国与秦国,为何齐国不能一统天下?

临淄城

事实上,齐国的国力一度强到和秦并称东西二帝,然而,最终还是秦国吞灭六国,一统天下。

那么,齐国到底有没有机会呢?

先看三个人

第一个是商鞅,商鞅是卫国公族,称公孙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去魏国谋发展,在魏国国相公叔痤处任中庶子。公叔痤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担任国相,然而魏惠王并未重视。

秦孝公在发布求贤令后,商鞅转而投奔秦国,在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尚首功,使秦国一跃称为强国。

东西二帝 - 齐国与秦国,为何齐国不能一统天下?

前356年,商鞅变法时战国形势

第二个是白起,伊阙之战,白起在穰侯魏冉的推荐下,升任主将,大败韩魏联军。

白起担任秦将三十多年,攻城七十余座,歼灭敌军近百万,战功赫赫,被封为武安君。

第三个是范睢,范睢原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一次随须贾出使齐国时被怀疑通齐卖魏,归国后被魏国相国魏齐几乎鞭笞致死。侥幸逃生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见秦昭襄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终始秦国东并六国。一统天下。

这三个人,两个不是秦国人,一个发迹于底层。都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国时代的秦国,虽然地理位置高,却绝对是人才的低洼地。各国人才只有在秦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反观齐国,自田氏代齐,至齐威王时,励精图治,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击败当时的霸主魏国。

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与魏国平分霸权。

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大败燕国。

前301年,齐联合韩、魏国攻楚,大败楚国。

前298年-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攻入函谷关,迫秦求和。

前286年,湣王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此时的齐国,国力到达巅峰。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

东西二帝 - 齐国与秦国,为何齐国不能一统天下?

齐灭宋,进入巅峰

然而,正所谓盛极而衰。齐国灭宋,国际均势骤然破裂,权力的天平急剧朝齐国倾斜。终于引起各国反弹。

前284年,燕昭王为报其灭燕之仇,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燕、秦、韩、赵、魏伐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只剩莒和即墨未被攻下。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

经此变故,齐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雄。

纵观齐国的崛起与衰落,完全率性而为,操之过急。如果齐国有张仪、范睢之类的人物为其出谋划策,天下事未可知。

然而,田氏本身以外来客卿篡夺姜氏齐国,又怎么会容许客卿在齐国坐大呢?

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