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摘要

1、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是供需缺口和货币供应,更关键的因素是供需缺口。

2、OPEC的减产协议为这次油价上行构成了强大的支撑,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也在未来会继续提升供需缺口,原油的供需缺口可能会超预期上行,导致油价继续上行。

4、我们不用太多关心过去油价的涨幅,原油价格对我国的传导时间很短,即使对偏下游的CPI非食品价格,其传导时间也不会超过3个月。

5、这一次原油的上涨看似还没有影响到中国价格体系,其实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原油去年的超跌有关,在这两个环境扭转后,原油价格对我国价格的影响开始加大。

6、按照我们的油价目标推算: 我国PPI增速会因此而反弹至5.2%左右。

7、然而,原油价格对CPI非食品的传导并不顺畅:

1)从投入产出表的角度,原油价格只对燃油这一项影响较大;

2)国内成品油形成机制是油价传导极大的稳定器;

3)服务业对我国非食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原材料对非食品的成本占用在不断减少,原油价格的弹性也日渐式微;

4)即使原油后期仍然存在30%的加速空间,其对非食品价格的实际影响也可能不超过0.26%。

8、通胀未必会因此而起,原油价格即使后续涨至80美元一线,对CPI的总影响也不超过0.18%。

9、国内的货币政策未必会受此制约,今年的侧重点可能还是经济增长。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明显收紧、去杠杆超预期、信用违约冲击加大。

正文

1 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供需缺口和货币供应

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是供需缺口和货币供应。

当前供需缺口和货币供应对油价的指向发生背离,是目前在油价判断上的最大困难。

目前原油的供需缺口仍然在向上走,是原油继续涨价的最大动力。

经验上,供需缺口对原油价格有2-3个季度的领先性。自2016年始,在原油需求量稳定的情况下,产量增长持续低于需求增长,导致原油出现了一轮非常明显的主动去库存,进而导致库存量持续走低和供需缺口扩大。值得重视的是:当前原油的库存增速为-8.7%,是2000年以来的新低。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而全球货币供应对油价指向下跌,可能会对冲掉一部分供需缺口对油价的拉动力。在大部分时间里,全球M2供应对原油价格存在1-2个季度的领先。2016年3季度后,全球货币总体进入了紧缩周期,M2的持续向下对原油价格也同样存在制约。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多元回归统计显示:供需缺口比货币因素对油价更加重要,未来油价可能会因供需缺口的问题而进一步抬升。当前油价的核心矛盾是供给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落。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OPEC的减产协议为这次油价上行构成了强大的支撑,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也在未来会继续提升供需缺口,原油的供需缺口可能会超预期上行。除了地缘政治的激烈化之外,在当前需求也未见减缓的环境下,OPEC仍然存在进一步减产导致石油价格继续抬升的容忍性,原油价格有望继续走升,据推算,WTI原油价格的下一个目标区间是78-85美元/桶,布油价格的下一个目标区间是84-92美元/桶。

2 原油价格对工业品价格的传导:时间与幅度

原油上涨对非食品及PPI的价格的影响不言而喻。一来原油是全球工业的润滑剂,其下游涉及交运、建筑、房地产、汽车、纺织服装及电力等领域;二来原油的全球贸易结构严重有偏,全球经济增长的前四大经济体(G4:中、美、欧、日)在原油贸易上都是大幅逆差的状态,这意味着用油大国本身的原油产量严重不足,原油的供需本身都是不太平衡的状态。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2.1 油价传导到国内,不用太长时间

边际上,我们不用太多关心过去油价的涨幅,原油价格对我国的传导时间很短,即使对偏下游的CPI非食品价格,其传导时间也不会超过3个月。经验上,原油价格传导到我国PPIRM燃料动力类价格一般不超过1个月的时间,而PPIRM:燃料动力类价格进一步通过PPIRM传导到CPI非食品则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2.2 原油价格与国内价格体系的背离和归一

这一次看似原油的上涨没有影响到中国价格体系,是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和原油去年的超跌不无关系。原油价格和PPIRM:燃料动力类价格自2017年6月始开始背离:其一是人民币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幅升值8.5%,对冲了部分原油上涨对国内市场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其二是2017年5-6月原油价格因俄美的明显复产而下跌过快,后续的回升也有价格修复的需求。

当前这两个环境都在改变,后续原油价格的继续上涨会导致PPIRM:燃料动力类价格止跌企稳,进而传导到PPI及CPI非食品价格。

一来当前受中国货币紧缩周期结束及退出逆周期因子调控的影响,人民币后续升值空间大幅缩窄;二是PPIRM:燃料动力类价格相对于目前的原油价格来说,已经从低估状态转为高估状态。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如果按照我们估算的WTI油价目标区间:78-85美元的话,原油价格同比可能会回到60%那个关口,这意味着PPIRM:燃料及动力类增速会反弹到13%左右,PPIRM增速会回升至8%一线,PPI增速则会反弹至5.2%左右。

3 然而,通胀不一定会来

原油价格对PPI及PPIRM的传导相对顺畅,但对CPI非食品的传导并不顺畅。从投入产出表(用逆矩阵去计算消耗系数)来看,仅有燃料费对油价上涨最为敏感,而大部分品种价格对原油价格的弹性都一般,其中旅游、住宿、通话费和教育对油价的敏感度非常低。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如果做成本完全转嫁的假设的话,可以推知原油价格每上涨1%,对非食品价格拉动为0.1%左右,而根据油价增速加快30%左右的判断,对CPI非食品价格的影响在3%左右。

但是,CPI非食品价格所受的实际影响很可能没有那么大,成本在现实中并非完全转嫁的。

其一,从经验规律可以得出:油价增速加快30%对PPI的影响不过2%左右,对偏下游的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不至于比偏上游的PPI所受影响更大。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其二,国内成品油形成机制是油价传导极大的稳定器。经验上,油价对燃油价格的弹性仅有0.21%,远比消耗系数表所指示的0.64%的弹性要低,这和我国4%、22天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譬如在近一轮油价上涨的过程中,原油价格上涨了117%,而我国成品油价格仅仅上涨了35%。

照此弹性衰减率去测算的话,油价每上涨1%,可能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仅在0.03%左右,而原油价格加快30%,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为0.9%。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其三,由于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业对我国非食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工业品价格的成本推动作用已经日渐式微。服务业的价格逐步把当前非食品价格推高到历史高位,相对于传统工业品价格(PPI、PPIRM)来说,CPI非食品价格与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显的裂口。一个相对明显的趋势是:2011年以来非食品定基和PPI定基的除数不断升高,说明工业原材料对非食品的成本占用在不断减少,而PPI构成之一油价即使出现上涨,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也不会有2008年-2011年那段时期那么大。

近年二者的弹性系数为0.13%,这意味着即使原油价格对PPI有2%的拉动,对非食品价格的影响不过0.26%。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即使原油后期仍然存在30%的加速空间,其对非食品价格的实际影响也可能不超过0.26%。对于食品价格来说,在过去的一段原油及PPI的拉升期,食品价格仍然维持稳定,足见原油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并不大,食品价格更多还是受货币周期和供给周期的影响。

原油后期仍然会继续上涨,但通胀未必会因此而起,原油价格即使后续涨至80美元一线,对CPI的总影响也不超过0.18%。国内的货币政策未必会受此制约,今年的侧重点可能还是经济增长。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本文内容来源于已发布报告《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方正固收」落不了的油价和起不来的通胀——兼论原油价格的两大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表的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