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只要記住這6個字,輕鬆搞定惱人的熊孩子,不是夢

寶媽只要記住這6個字,輕鬆搞定惱人的熊孩子,不是夢

春節期間,家人團聚在一起,弟弟家的小寶8歲,家中就他一個這麼大的孩子,大人有時忙乎著大人的事兒,他一個人有時看看動畫片,有時就自己拿刀在桌子上切水果,有時一個人在沙發上喝飲料(弄得沙發粘乎乎的),只要這樣事情一出現,小寶媽媽總是在一旁說著“不許拿刀切水果”、“不許把飲料弄灑在沙發上”、“只能看1集”等等,小寶總是像沒有聽見一樣,依舊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下去,小寶媽媽總是不停的重複著上述的話,結局想必大家都能猜到,水果依舊切完、飲料弄在沙發上、電視繼續,小寶媽媽生氣,小寶煩躁... 類似的事情我們是不是很熟悉?結局是不是也很雷同?

雖然我是做親子教育的,也只能在旁邊觀察,抓住時機(小寶不在身邊的時候)才能對小寶媽媽提醒一句“說了就該有用,如果沒用就不要說...”。因為相對各自的家庭,對於我來說她們也屬於別人家的親子關係,我無權干涉,這是我的界限。在這裡談談我的經驗和看法:

寶媽只要記住這6個字,輕鬆搞定惱人的熊孩子,不是夢

一、我的經驗:

1、我的孩子(現在23歲了)小時候,凡是他願意做的或者願意探索的事情,我都鼓勵、支持、協助。記得他也是8歲的春節,我們回農村老家過年,他一個人放鞭,並自己發明把小鞭(炮竹)點著放在礦泉水瓶子裡、同時擰上蓋子,這時小鞭爆炸後的衝擊力把瓶蓋能夠迸出好遠,他樂此不疲...我有時還在旁邊助威。一次由於操作失誤,瓶蓋迸在自己的臉上,留下個印記,從那以後他再碰到鞭炮就格外的小心。

2、看動畫片是每個孩子小時候的最愛,只要約定好看幾集或多長時間,到時間必須關掉或停止,如果孩子守信用,就及時給予肯定。

3、長大之後(大學期間)他喜歡打遊戲,記得有一次我看他打遊戲的時間有點長了,就說該停止了,他沒有照辦,我也只是說了一次,沒有說第二次。我在想不能讓我的指令失效的最好的辦法是隻說一次或者少說或者不說。事後兒子跟我說:他會掌握好分寸和時間的。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寶媽只要記住這6個字,輕鬆搞定惱人的熊孩子,不是夢

二、我的看法

1、“言必行,行必果。”說出的話必須去做,做了就要有結果。親子關係的微妙之處就是“說了未必做,做了未必有效果。”所以就要事後反思“下一次如何為了有效果而說,如果判定沒有效果或者做不到,就忍住不說。”

2、判定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也就是對於孩子的行為,什麼是我們不能接受或者是不允許的。個人認為只要在大人陪伴下孩子不做威脅到生命的事情都可以不用制止。

3、不嘮叨,不把焦慮投射給孩子。也就是“少說多做效果好。”

因此當很多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我總是給到家長三張紙條:第一張“少說”;第二張“閉嘴”;第三張“多看”。

寶媽只要記住這6個字,輕鬆搞定惱人的熊孩子,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