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北方不凍良港,遼寧旅順口1904年


被稱為“天然形勝”的旅順港(英文名也叫做 Port Arthur),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中心的白玉山南,地處黃、渤海要衝,為京津重要門戶。與山東廟島列島,登州頭共扼渤海海峽咽喉,構成我國首都北京及遼寧地區天然屏障,地勢險要,歷來為軍事要港。

旅順港四周群山環抱,港口東有黃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島,其間有狹長水道與外海相通。港內隱蔽性與防風性良好。港內水深,設備完好。可向船隻提供油水,並有暖氣等輔助設施。此港為天然的北方不凍良港。

旅順口在漢代時屬沓氏縣。東晉時名“馬石津”。隋唐時謂“都裡鎮”。元代時稱“獅子口 ”。明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馬雲、葉旺二將率軍從山東蓬萊乘船跨海在此登陸收復遼東,因海上旅途一帆風順,遂將獅子口改名旅順口,一直沿用至今。

清德宗光緒六年,李鴻章在此經營多年,建成北洋水師艦隊的主要基地。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旅順被日軍攻佔,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

清光緒二十四年3月27日,沙俄以干涉還遼有功,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規定沙俄租借軍港旅順口、商港大連灣25年。5月7日,再次迫使清政府與之簽訂《旅大租地續約》。清光緒三十年2月8日,日軍偷襲旅順口,日俄戰爭爆發。經過極其慘烈的戰役,日軍奪取旅順口軍港。

1904年2月5日,日方決定同俄國斷交同時,日本天皇即指示開始軍事行動。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於2月6日0時召集下屬指揮官,傳達天皇的決定,並且命令全艦隊開赴黃海,分別攻擊停泊在旅順和仁川的俄艦。


從戰爭爆發到1904年7月底近半年中,旅順要塞的防禦有所加強。守軍增到4萬人,炮646門,機槍62挺。海軍有戰艦38艘。但物資儲備不足以應付長期圍困。例如炮彈,平均每門炮只有400發。防禦工事不堅固,偽裝不嚴密。

1904年8月7日,日軍發動進攻。首次攻佔要塞外圍前沿制高點——大孤山和小孤山。日軍以12個營對俄軍3個營。雙方為爭奪這兩個戰術要點激戰了4天。最後高地落入日軍之手。1904年8月19日,日軍對要塞發動首次強攻,晝夜突擊,雙方激戰到8月24日。

早在1904年8月日軍首次強攻旅順受挫之後,就加強了第3軍的兵力,運來11英寸口徑的攻城炮。在旅順外圍構築了炮兵陣地和平行壕,對俄軍的防禦工事步步進逼。1904年12月15日,被俄羅斯人稱為旅順俄軍防禦“靈魂”的康得拉欽科將軍斃命。1905年1月2日俄方正式簽訂投降文書。【遼寧旅順口,1904年-1905年。資料:Teknisk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