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貸+暴力催收,不該讓欠債學生獨自面對

詐騙貸+暴力催收,不該讓欠債學生獨自面對

近期,又有媒體報道,很多大學生向借貸平臺借了錢,結果利息太高,學生還不起了,於是一些借貸平臺開始暴力催收,場面很嚇人。

詐騙貸+暴力催收,不該讓欠債學生獨自面對

不可否認,校園貸亂象的一大誘因,在於學生借錢的時候心裡沒數,不考慮自己是否還得起。很多人也認為,暴力催收這一手段固然違法,但其追討的錢,是應當還的。

然而,很多時候,暴力催收只是撈錢套路的一部分,而借貸方追討的那些錢,學生也並不是都需要還。

比如說,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然而,很多校園貸的平臺,借學生一千,要求返還好幾千,這明顯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學生依法最多隻需要還完本金和法律規定限額內的利息,剩下的不用還。

一些校園貸平臺還會推出“兼職換貸款”的活動,先把錢借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指定平臺挑選保安、發傳單等兼職工作,通過幹活來還錢。然而,很多學生髮現,借貸平臺發佈的兼職崗位越來越少,很多學生根本搶不到活幹,而一旦學生沒能按時用工時償還完貸款,就要掏錢支付高額利息。

對此,很多律師都表示,碰到這種刻意製造逾期事由來非法佔有、強行索要過高還款的行為,完全可以蒐集證據,控告其詐騙。

然而,對於普通大學生來講,想要識別、繞開這類套路,確實有難度。而且,維權需要成本。面對催債方的威脅、騷擾、甚至暴力行為,一些學生及其家長往往不願意與其糾纏,如果能夠承受對方索要的金額,很多人也就給錢了事了。

我國執法機關的介入也不夠主動。據報道,有受騙學生前往派出所報案,警方卻回應,如果事情還沒發展到暴力催債的程度,這就只屬於經濟糾紛,警方不好管。這樣的回應會讓受騙者時時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暴力催債,並遭受借貸方的電話、短信等騷擾。

詐騙貸+暴力催收,不該讓欠債學生獨自面對

國外一些做法則值得借鑑,比如,美國有合法的專職催債公司,但其催債手段受到各種規定的限制,催債方很難打擾到你的正常生活。像公開個人信息,持續電話騷擾這類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欠錢,法院也沒有判你欠錢,你也可以向催債人及其委託方提出要求,讓他們不要再來找你。

詐騙貸+暴力催收,不該讓欠債學生獨自面對

此外,警方也應當提高主動性,因為對於很多借款人,尤其是大學生來說,遇事報警,已經是處理問題的最後一招。即使經濟糾紛不歸警察管,也可以主動對報警者提供指導,告訴他應該去哪個部門,如何處理自己的麻煩。

(文/今日話題(todaytopic) 作者/王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