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要补雌激素吗?

rrggqq


女性到了50岁左右,很多人就开始不如“更年期”了。其实人的一生会度过很多的“更年期”:儿童期到少年期、再到青年期、中年期,几乎每隔7、8年就会有一个“期”在等着,而每个期都会伴随着身体变化。而大家对女性50岁左右的更年期关注度这么高,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女性到了50岁左右,身体的各项功能都开始大幅度的衰退,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身体不适,而身体的不适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包括情绪上的变化。

在这些衰退的功能中,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并由此带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骨钙的流失增加,导致女性的失眠、烦躁等。因此,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就成为了一种治疗手段而被医学上运用起来。

那么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是否必须呢?我是认为补充外源性雌激素是最为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用的手段。而在此之前,运动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为什么呢?

首先,在广大的农村,基本没有中年女性会闹更年期的。除了她们实在太忙、没有时间闹以外,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有繁重的农活,而且很多是中等以上的体力劳动。这会导致她们的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带来雄激素水平的提升或者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抵消了雌激素下降对健康的影响。

其次,在几年前,在我的社区锻炼队伍中,有80多位50岁左右的女性参加了一项课题的实验,那个课题本来是研究运动对围经期骨质酥松的影响的,其中也检测了她们的雌激素水平。结果一年的锻炼下来,她们的雌激素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或者维持,有效率达到了95%!更为关键的是,这个雌激素水平是内源性的,对健康的影响是正向是。而且社区中积极参与运动锻炼的女性,更年期的症状都非常的轻,对个人、家庭的影响都很小。她们的运动方式也很简单,就是徒手进行各种的力量锻炼,以及用大步走作为有氧运动。

所以,女性在45岁以后,就应该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运动的方式最好能包括有氧运动、力量锻炼这两类,而柔韧性和舞蹈等锻炼作为辅助。这样能有效的保持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减轻更年期的症状,并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之心老师谈健身


更年期可以说是所有女性的一个恶梦。一般女性到了更年期,就预示着衰老,同时身体状况也开始走下坡路。

更年期和雌激素有什么关系?

更年期又叫更年期综合征,医学名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有:月经紊乱、失眠和烦燥易怒等精神及神经症状、血管功能失调、骨及关节病变、易发、泌尿系统疾病及盆底支撑结构松弛等。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沁减少的原因。因此,现在有很多人想到了补充雌激素的方法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女性可以直接补充雌激素吗?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说:

1. 在医院治疗。实际上在医院治疗更年期有一种方法叫做“激素替代治疗”,这种做法听起来好像就是直接给更年期的女性补充雌激素,实际上实施起来不是那么简单。激素替代治疗对实施的时间段、年龄段、个人身体状况、家族史情况、激素的种类和用量都是有非常高的要求。医生会根据更年期女性的身体状况来制订激素替代治疗方案,雌激素的补充剂量是非常明确,并且有严格的监测和随访。这种在正规医院用激素替代的方法来补充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是相对安全的,可靠的。(PS:发生过乳腺癌的更年期患者是不能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2.自己买一些雌激素类保健品。我们上面讲到过,如果要补充雌激素,必须要掌握更年期女性的一些相关信息,由其是激素的种类和用量很关键。否则可能造成更年期女性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说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所以,更年期女性在不知道自己身体状况和不知道保健品中雌激素的计量的时候,最好不要盲目的服用雌激素类保健品,以免给自己身体造成其他疾病。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


营养百事通


药物不能推迟更年期,但可以缓解更年期相关症状,预防雌激素缺失引发的远期疾病,改善更年期女性生活质量。

误区一:更年期不需服药

更年期伴发的潮热出汗,心烦易怒,睡眠障碍,阴道干涩等早期症状,可严重影响女性工作生活。不仅破坏外在形象,影响夫妻关系,甚至会出现心理情绪障碍疾患。因此,早期及时给予药物补充,可有效改善女性不适症状,顺利渡过更年期。

雌激素水平影响着骨代谢的节奏。在雌激素作用下,处于青年期的女性骨质开始生长,到了育龄期骨质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当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时,骨质便开始丢失。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绝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原因。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而引起骨骼压缩,同时可出现骨痛、腰背和四肢关节疼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例如髋骨骨折可能造成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约为75%。

受雌激素保护,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远低于男性。绝经后,冠心病发病率却远高于男性。这与女性失去雌激素保护,导致血管硬化以及血管内斑块出现密切相关。

此外,困扰更年期女性的反复泌尿系感染,也是因为失去雌激素这顶保护伞而出现的结果。

因此,及时正确的激素补充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更年期的早期症状,更可以预防远期严重并发症,有益于女性健康。

误区二:服用雌激素增加患癌和肥胖风险

有一部分更年期女性担心激素治疗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还有一部分人担心用药会导致肥胖。专家称,女性身体在发育期经历了雌激素从无到有的过程,怀孕期间的雌激素水平更是比平时增加了上千倍,这两个时期不但没有增加女性患癌风险,雌激素还起到了促进女性器官发育成熟的作用,保护女性远离癌症。

实际上,当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减少时,外服雌激素的剂量远低于女性绝经前体内雌激素的平均值,同时配合服用孕激素,完全可以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殖刺激,对女性平稳渡过更年期来说利大于弊。

不仅如此,雌激素同时还管理着女人的脂肪分布,年轻女性的脂肪分布主要在四肢,而更年期后脂肪则改呈中心型分布,即主要集中到腹部。大量研究证明,绝经会让女性体重增加,但补充雌激素可以让脂肪重新分布,恢复女性体态美。

误区三:越晚用药越好

围绝经期女性进行激素补充治疗有个“窗口期”,正确并及时补充雌激素能够预防一系列雌激素缺失相关疾病。“窗口期”一般是在绝经期开始的10年内、60岁以前,最佳窗口期为绝经5年内、50岁左右。绝经后10年内没有进行过激素补充的女性,不宜再使用雌激素。更年期女性补充雌激素能起到预防心血管、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作用,当这些疾病已经出现了,就错过了预防的最佳时期。

雌激素是女人一生的保护剂,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雌激素均为天然激素,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结构和人体自产雌激素相同。按照医生指导合理进行激素补充,并定期体检,可以降低药物风险,提高女性绝经后的生活质量。

另外,豆类食品中虽然含有雌激素,但与药物相比数量甚微,正常进食不足以缓解症状,预防疾病。



小编又来解答了——缺雌就补?没那么简单!

激素补充治疗(MHT)是缓解更年期症状、预防近期和远期危害的有效手段。

治疗方案有许多种,包括单用孕激素、单用雌激素,雌孕激素序贯周期或联合连续,局部外用激素或植物用药。

针对不同病人,医生会根据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并出现相关绝经症状后,启动相关治疗,可达到最大的治疗益处:

1. 激素补充治疗3-6个月,可调节月经周期;

2. 减少每天潮热次数,减轻潮热程度,减少盗汗;

3. 减轻阴道干燥和性交疼痛;

4. 改善精神状况和躯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5. 增加皮肤的厚度和弹性;

6. 使用激素补充治疗更长时间,能增加骨矿物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或骨折风险;

7. 近期有多项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在绝经早期(最后一次月经到绝经后5年)启动激素补充治疗,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危害;

8. 激素补充治疗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冠心病的初级预防措施,且可降低绝经后妇女的全因死亡率。

看起来很好很强大,对不对?


禁忌症

1.已知或可疑妊娠,2.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3.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4.已知或可疑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5.最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6.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7.血卟啉症,8.耳硬化症,9.脑膜瘤(禁用孕激素)。

慎用情况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史、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的高血压、有血栓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催乳素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家族史。

此外,“绝经女性大多人到中年,可能伴有多种慢性疾病。TA们正在服用的药物,或和雌激素存在相互作用。因此,用药讲究很多。”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2017.12.11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

出现绝经相关症状或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者,在排除禁忌证后,行治疗前评估,随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卵巢功能开始减退并出现相关症状后即可应用,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单纯雌激素、单纯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以下简述更年期激素补充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1、首要适应证为绝经相关症状(如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等)

2、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含低骨量)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1、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

2、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与性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脑膜瘤(禁用孕激素)等。

3、最近6个月内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卟啉症、耳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1、缓解绝经相关症状。

2、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可以阻止雌激素降低引起的快速骨丢失,雌激素是绝经早期妇女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

3、降低冠心病发生风险。

四、副作用及危险性:

1、子宫出血:用药期间的异常出血,多为突破性出血,应了解有无服药错误,超声检查内膜,必要时作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2、雌激素副作用:雌激素剂量过大时可引起乳房胀、白带多、头痛、水肿、色素沉着等,酌情减量可减少其副作用。

3、孕激素的副作用:包括抑郁、易怒、乳房痛和水肿,极少数患者甚至不耐受孕激素。改变孕激素种类可能减少其副作用。

4、肿瘤:1)子宫内膜癌:有子宫的妇女长期单独应用雌激素使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的危险增加6~12倍;但加用孕激素则相对危险性降至0.2~0.4。2)乳腺癌:有子宫的妇女随机给予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平均随访5.2年,浸润性乳腺癌的相对风险增加26%,对无子宫妇女给单一结合雌激素治疗平均6年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不增加。


中华医学科普


激素补充治疗是一种有效缓解更年期相关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激素补充治疗就等于补雌激素吗?

在激素补充治疗的历程中,起初就是单一的补充雌激素,而后研究发现这一部分只补充雌激素的更年期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对于有子宫的妇女,单单使用雌激素是不妥的。孕激素的加用可以对抗雌激素的作用,从而保护子宫内膜。

同时,激素的补充治疗也是要由医师来权衡利弊的。激素的补充可以帮助缓解更年期的症状,但是癌变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在我们应用激素补充治疗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诊和检查。

1、存在更年期的相关症状;如,月经紊乱、潮热、睡眠障碍等。大家也可以通过改良Kupperman进行评分,为中、重度时就可以考虑激素的治疗。

2、泌尿生殖道的症状;如,阴道干涩、反复泌尿感染等。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局部的激素涂抹。

3、低骨量及骨质疏松。

同时激素补充治疗也是存在禁忌症的。如,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已知或可疑的乳腺癌,血栓等。

所以,激素补充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快速的缓解更年期的各种不适,但是由于激素治疗的特殊性,是不能随意应用的。一定要在医师及药师的指导下规范进行。


药事健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58648bfe892b23b1ac7acbd20dba9e9\

健康情报局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女性性腺即卵巢从激活、旺盛逐渐走向衰退,卵巢衰退直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通常被称为更年期,是女性从育龄到老年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卵巢功能的衰竭,必然引起雌激素的分泌减少,月经周期紊乱,加速衰老、潮热出汗、骨质疏松都会在这个阶段产生,一般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也被称作围绝经期综合征。既然更年期综合征是由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那么在此期间,是否需要补充雌激素呢?答案是肯定的。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知识与你分享!

绝经激素治疗(MHT),过去称之为激素替代治疗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临床医疗措施,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药并定期监测,作为缓解和预防更年期疾病的手段,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MHT临床应用原则

《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中指出:MHT是一种医疗措施,必须有明确的适应症且无禁忌症方可实施,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乱用药。

适应症:具有上述绝经相关症状,并影响生活质量、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风险因素者,在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并出现相关症状时即可应用。如绝经10年后再开始应用MHT,则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禁忌症:已知或可疑乳腺癌、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已知或可疑患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近6个月内患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卟啉病、禁用孕激素的脑膜瘤、耳硬化症等。

慎用情况: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增生、未控制的糖尿病、严重高血压、血栓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催乳素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家族史等,均应慎用MHT。

MHT用药原则

个体化用药是MHT的最重要原则,不仅药物的选择需要个体化,剂量也应个体化,建议选择能够达到治疗目的的最低有效剂量;对于有子宫的妇女,补充雌激素同时必须加用孕激素以保护子宫内膜,单纯雌激素补充治疗适用于已切除子宫的妇女。另外,MHT还强调治疗的窗口期,以绝经10年之内和60岁之前为宜。


关于具体的用药方案,请仔细相关临床医生制定,在此就不多说了。

感谢阅读李药师的科普问答,如有其他问题,欢迎在最下方留言继续探讨。


李药师谈健康


更年期保健新选择:黑升麻

面对更年期是熟龄淑女的一大考验,除了市售常听到的大豆异黄酮、蜂王乳、红花苜蓿外,现在也有新的选择:黑升麻。微笑药师本周分析「黑升麻」的好与坏,提供大家参考比较。

更年期意谓体内荷尔蒙平衡的改变,雌激素及黄体素的生成逐渐下降,而最终达到完全停经的一个过程。迈向停经的过程,并非每个女性都会感到更年期不适,研究显示,大约有1/3的妇女无任何不适,有1/3的则是有轻中度症状,而有1/3的妇女则有严重的更年期不适。而最常听到的更年期症状诸如:潮红盗汗、睡眠障障、生活缺乏动力、忧郁、焦虑/烦躁/易努、心情起伏不定、身体不适、性欲下降及月经周期不规律等等。

面临更年期不适,有人遵从医嘱服用荷尔蒙制剂, 有的人选择DHEA、蜂王乳、大豆异黄酮,有的人选择草本改善方式,微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草本黑升麻萃取物。

一、认识黑升麻

北美升麻是一种灌木,在北美洲东部的落叶性森林中自然地生长,野地上收割时,根为黑色的,而其根茎用于药物上。十九世纪的美国科学家用黑升麻于发烧、经痛、关节炎及不眠症的治疗。临床适用于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月经疼痛,子宫痉挛等。使用应注意:超量会致毒与腹部疼痛、头痛、头昏眼花。

黑升麻根茎萃取含有多种三萜配糖体triterpene glycoside(actein,cimicifugoside,deoxyacetein)、黄酮类及芳香酸。其药理作用机转是相对复杂的。研究显示,黑升麻萃取物作用于血清素系统(Serotonin system)及Opioid system此两系统扮演调空中枢温度感觉中枢之要角【1】【2】,而达到改善更年期血管收缩症况的效果。因此,系统性研究排除黑升麻为类贺尔蒙作用。

二、黑升麻萃取物对于更年期症状的研究

2012年发表于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评估黑升麻萃取物用于改善更年期症状的剂量依存性效应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此研究共收录232位女性病患,其中180位符合下列条件:大于40岁的女性、最近二周曾出现类更年期症候群,此试验将受试者分成3组:(1)每天服用黑升麻萃取物13毫克;(2)每天服用6.5毫克;(3)安慰剂组,以每日服用一次,持续12周。比较经过12后,此三组总KMI数值(Kupperman更年期指数)、生活品质分析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黑升麻萃取物组于更年期症状的严重度显著降低,并具有剂量依存性效应。高剂量组平均KMI差异为17.0;低剂量组平均KMI差异为8.47,皆具有统计上显著差异。生活品质及反应率皆符合主要指标结果;生活品质与更年期症状之改善呈现负相关。安全性评估方面,显示黑升麻萃取物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事件为肠胃不适【3】。

2013年有一篇评估黑升麻萃取物对于更年期症状缓解的观察性试验,该研究方法为第一阶段先每日服用13毫克的黑升麻萃取物,持续3个月,后续六个月(第一阶段)可持续使用高剂量或是调整至低剂量,剂量调整将由医师作决定。第一阶段总计收录372名受试者,于第二阶段有238名受试者使用高剂量黑升麻萃取物,而131名受试者转为低剂量使用。试验结果显示,在三个月服用高剂量黑升麻萃取物后,相较于一开始基准值,其更年期症状的严重度(由KMI计算)明显下降,而持续服用黑升麻亦可继续下降其整体KMI数值及其个别症状之单项数值,无论高低剂量皆有显著差异。但是大部分受试者反应,高剂量黑升麻组较低剂量者反应好。在安全性探讨方面,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二阶段共九个月的试验,黑升麻萃取物服用耐受性佳,仅有少数反应肠道不适的状况【4】。

三、不影响子宫内膜及乳房密度

更年期改善保健及药品治疗中,乳房细胞增生、子宫内膜增生问题,往往令人担心。而从目前资料看来,黑升麻萃取物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热潮红、出汗、睡眠障碍、焦躁/忧郁),但不会增加乳癌【5】【6】及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7】【8】。

于临床试验中显示,服用黑升麻一年间并无观测到子宫内膜的增生。其黄体生成激性(LH)、滤泡刺激激素(FSH)、雌激素(Estrogen)、泌乳素(Prolactin)皆维持无改善,因此此作用机转并非雌激素效应【9】。

2009有一篇研究黑升麻萃取物相较于Tibolone安全性及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该研究收录180位更年期受试者,年龄介于40-60岁,将受试者平均分为黑升麻和Tibolone两组,黑升麻组每天服用20毫克的黑升麻萃取物,Tibolone组每日则服用Tibolone 2.5毫克,共计12周。探讨该二组的总KMI值与安全性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二组在于整体KMI数值,没有显著差异(代表黑升麻萃取改善更年期症状的效果与Tibolone差不多),但Tibolone组子宫内膜厚度有显著增生,而黑升麻组没有显著增生(显示黑升麻不会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胸部肿胀的发生率,Tibolone组(36%)而黑升麻组(16%)【7】。

四、微笑药师的建议

目前黑升麻的研究多在半年与一年间,长期是否会有副作用,仍然未知。有鉴于此,美国妇产科学院也是这么建议:黑升麻短期使用可能有效(六个月之内),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仍不确定,若需服用超过6个月,仍建议咨询专科医师意见。其他研究也发现,有些人使用黑升麻,可能会有肠胃不适或头痛的现象。怀孕的女性则不适用,另外也不建议乳癌病患自行服药,若有相关疑问应该主动就医或是咨询医疗专业人员。

另外曾有服用black cohosh (本药品主成份) 发生严重肝衰竭之病例报告,不过多数个案回报缺乏足够资料判断(排除其它也可以影响肝功能的因素),再加上2011年统合分析研究显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黑升麻萃取物影响肝脏功能【9】。但为保险起见,微笑建议于使用本药品前及使用后定期监测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Black cohosh acts as a mixed competitive ligand and partial agonist of the serotonin receptor. J Agric Food Chem. 2003 Sep 10;51(19):5661-70.
  2. On the role of brain 5-HT7 receptor in the mechanism of hypothermia: comparison with hypothermia mediated via 5-HT1A and 5-HT3 receptor. Neuropharmacology. 2011 Dec;61(8):1360-5.
  3. Dose-Dependent Effects of the Cimicifuga racemosa Extract Ze 450 in the Treatment of Climacteric Complaint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2012:260301.
  4. The effect of a Cimicifuga racemosa extracts Ze 450 in the treatment of climacteric complaints--an observational study. Phytomedicine. 2013 Jun 15;20(8-9):659-66.
  5. Isopropanolic black cohosh extract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after breast cancer. 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07 Mar;45(3):143-54.
  6. Black cohosh and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gr Cancer Ther. 2014 Jan;13(1):12-29.
  7.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mifemin compared to tibolone for controlling of perimenopausal symptoms. 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 2009 Aug;44(8):597-600.
  8. First-time proof of endometrial safety of the special black cohosh extract (Actaea or Cimicifuga racemosa extract) CR BNO 1055. Menopause. 2006 Jul-Aug;13(4):678-91.
  9. The non-estrogenic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climacteric complaints: Black cohosh (Cimicifuga or Actaea racemosa). 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 2014 Jan;139:302-10.
  10. Suspected black cohosh hepatotoxicity: no evidence by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for isopropanolic black cohosh extract. Menopause. 2011 Apr;18(4):366-75.

影评宝宝


更年期是不需要服药吧!毕竟那个药会对身体不好,有很大伤害,更年期的时候,主要是情绪上波动太大,一点小事,觉得是大事,整天想的太多,泪腺比较发达,爱发脾气,一说流点泪,但是这个时候我觉得不是用药来缓解的,而是在她情绪上多去关心一下,做儿女的多跟他聊聊天,这个时候可能是最需要安慰的时候,雌激素最好是能不吃就不吃,有的时候,你给他买了他会觉得,你嫌我烦了啰嗦了,接受还好不接受真的是没办法,因为情绪上太过于敏感,我姨那个时候情绪就很大,唠叨没完没了,一会想到什么就开始做什么,要是不让他做,他就开始情绪上又哭了,说我哥不听话,说我姨夫怎么怎么滴,反正更年期的人都是情绪不固定,但是药三分毒,更年期又不是病,过了那两年生活上还不是和以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