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最宝贵要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读懂了百病不侵保健康

远古黄帝内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总结简明扼要、深刻准确地指出了养生保健的最要害,值得深入讨论。

主要两个方面。第一,“神”是什么。第二,如何“得神”。

一,就像邓小平说要“准确理解把握毛泽东思想”一样,我们要准确理解把握古代中医概念,尤其它在现代医学生物学背景下的正确含义。

“神”就是一个需要准确理解的中医概念。

它是指人所具有的体现机体活力,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再进一步明确说,“神”就是个体对生活状况、社会关系、未来预期等与个人生存、繁衍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因素的满足感、幸福感。因为这种感觉使得他心态平和,充满活力。

“神”就是满意幸福的感觉在精神上的体现。

“神”的事,无关理想、信念、追求、目标等思想意识。那些是以“神”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没有“神”的基础,所有上层建筑就只有坍塌。所以古中医强调“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怎么得“神”

1,千古以来,很奇怪的,全世界没有哪位先哲正确、完整提出解决方案。

就是没有谁提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让人怎么获得快乐满足的方法。

2,先哲对此也是做了大量深入思考的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之后,他说人生就是苦难,唯有出世忘却烦恼,四大皆空心灵宁静。

。基督教的先哲不惧千难万险传播福音。他们说“不断向上帝忏悔自己各种的罪恶,救赎自己的罪过,就可以得到上帝的保佑,死后进入幸福万万年的天堂”。

。儒家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之用,和为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建立心理平衡。

等等。

就是那么的宣传,教化,甚至在宗教得势的时候,可以武力强制嫁接信仰,但是,各种宗教所第一追求的让人人心满意足,从来没有完全达到过。

只有最虔诚者获得宗教宣示的精神状态。但是他们最大的烦恼随后来了:他们为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被神保佑而焦虑。

3,“心满意足”很难吗?

回答是肯定的!

所有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有种忧虑是在“得神”前提下的不满,比如埋怨自己努力不够,要求自己精益求精,进而勤奋苦干,甘洒汗水。这种情况是一种超级满足下的幸福感。绝不是“失神”下的蛮干盲从!我们说的忧虑不是这个。

当忧虑来自一种自己强烈反对的、厌恶的、惧怕的不满事件,是一种无可奈何、被压迫、被控制,达到影响正常能力发挥,人就进入“失神”状态。

我们讨厌追债者、惧怕疾病、担心不被上级看好、害怕失败,我们不满意自己贫穷、缺钱、朋友背叛、罹患发病…甚至不满意自己的长相、身高、肤色…

能够让我们不满意的东西太多!

所以我们总是没有“心满意足”,总会突然“六神无主”“丢魂落魄”。

当忧虑长期困扰,我们就成为“失神者”,就走向崩溃。

4,在那么多的困扰下,怎么能做到“心满意足”?

“境由心生”是一个佛家的偈语。是说你面对的是美丽的风景还是讨厌的混乱,决定于你的心情,不是决定于身外之物。

大家再想到,再有钱的人也会烦恼不已,再穷困的人也能自得其乐。再高贵的人也会六神无主,再低层的人也能气定神闲。

你就明白了,生活中的满意与不满意,完全决定于个人怎么想!

是的!完全!不是一点、一部分。

你被人侮辱了,你如果想“侮辱又咋啦,我的一根汗毛都没有被碰到”,还会发怒吗?

你被欠债不还了,反复催债不得,你就想“好吧,亏得我有能力支援他,好在我还能继续赚钱,就当赠送他了”。

你躺在病床上,愁苦无边。你要想“看看那个昨天死去的,我还活着,太好了,我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样的想法,真心这么想的开,你能有不满意吗?

我们人生的任何问题,其实都有几乎无数个角度可以观察、结论。那个让我们烦恼的仅仅是一个角度而已!为什么不能换一下?

鲁迅嘲笑阿Q“哼,打我?就当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法,实在就是人生要经常运用的法宝。

否则,阿Q一天都不能活!

如果各种不满让我们纠结着、沉浸着、恐惧着、烦恼着…,我们还有什么“神”保持健康、活力、免疫力!?

学会满足,才能保养精神。保养精神,才能身强体壮,获取一切。这就是对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应有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