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黄帝内经

冬日,北风呼啸,夜雪纷飞。

围炉夜话:黄帝内经

有好友三人,颇好神聊,相约而聚。土炉烹茗,粗瓷茶碗,也颇有野趣。

有杨姓者,轻啜一口。开言道,“两位好友,近日翻阅古籍,忽然有一想法,若中华几千年流传书籍,可留一本,其余皆毁,你们认为应留哪本”。

李姓者,端起茶碗,笑道,“这种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化有其独有价值,知识更有其作用。若有这种极端状况,便要看其价值几何,有无重建的可能”。

旁边王姓者,道“若论文化基础,影响深远。那也只有“易经”了”。

李姓者,放下茶碗,沉思片刻道“我好医学,当推“黄帝内经”"。

王姓者,道“中华文化若要论其根源,“易经”恐怕当仁不让。“黄帝内经”也受其影响巨大,为何不推“易经"?”

李姓者,缓缓道“其实想想,世上最早的哲学思考,一定是来源于医疗。任何宗教的创立,哲学的思辨,必是对生老病死的思考。由此可溯源,“黄帝内经”的思想,恐怕形成很早,“易经”也未必不是受其影响。

杨姓者,愣道"李兄认为“黄帝内经”理论很早就形成?难道不是汉代所作吗?”

李姓者,哈哈笑曰““黄帝内经”你也看了几年,看完了吗?”

杨姓者,喝了口茶。答曰“的确沒有看完,估计今生也看不完,学不完了”。

李姓者,端起茶碗。道“这世上恐怕没有人能学完,看完。世人学得一二,已是不易了。更何谈写出这样的经典了。那汉朝著书者又是如何做到,怎样写出的?其中牵扯之巨,非常人可以完成啊”

杨姓者,插言道“如此说来,这种能常人所不能,必是已有成熟理论。而后,书写者整理著书,才有可能。这样看来“黄帝内经”理论的形成,可能远远早于我们的认知”。

李姓者,笑道“医学探索,一定是人类最早的思考。我们看早期宗教的创立,必是先展现神迹,而其中神迹,多是治病救人,再通过整理思想创立一套理论。谁又敢说宗教文化没受医学思想的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黄帝内经”中的理论,一定是中华文化最早成熟的理论。也一定是中华的文明基础,并对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王姓者,插言道“世人皆言“内经”理论,为各时代经验积累而得出。我有个疑问,“黄帝内经”成书以后,为何后世几千年反无建树?”

李姓者,道““黄帝内经”最可贵的是其理论体系清晰,体系骨架非常圆满。至于在流传过程中,世人多好添加已见,反而鸡胁。所以学“内经”反倒要追本溯源,理清骨架,去除杂陈。

李姓者,端起茶碗,沉思片刻。又道“一本“黄帝内经”,现在穷尽天下聪明人也写不出来。一部“本草″,现在集中所有科研机构也弄不出来。有些事情,是我们想当然了。智慧这东西,是不分今高古低的。我们往往理所当然,强调经验累积的可能性,知识可以积累丰富,理论智慧却很难。实践中发现,在经典中好添加者多为谬误。智慧不同层次,无法比肩,不要说发展,能窥其一斑,已然不错了。

王姓者,蒙然道“后人附加,多为鸡胁,那前人又如何能积累。难道“黄帝内经”所述理论,真是一人所作?

李姓者,道“我不知道。观察后世医者的所能作为。反推可得,必是有一个或一群,智慧远超于常人的“人”或集体所作。其他种种方法,说的通却做不到。今人多有不服,但不论著作几何,终是要经时间检验,若与“内经”相比,皆都可毁去。

杨姓者,恍然道“如此说来,若毁去“内经”,的确看不到谁能作其理论。其理论核心,也确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开局那个假设,若只留“黄帝内经”,确也说的过去。有“内经"在,中华文化的一些基础东西也就有了,也就有可能长出文明大树。

王姓者,慢慢喝着茶,点头道“看来确实需要重新认识“黄帝内经”。拨开迷雾,才能看见真相。明确起源,才能确立地位。破开谜局,才能指明方向。

李姓者,道“一部“黄帝内经”,旷古烁今。中华之幸也,我等之幸也,后世之幸也。

三人相视,举盏共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