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央行规范互联网黄金新规?

如何看央行规范互联网黄金新规?

2018年5月8日,央行下发《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黄金产品仅限金融机构、国务院和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黄金交易场所向市场提供。互联网机构可以代销金融机构黄金产品,但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黄金账户服务;不得提供黄金清算、结算、交割等服务,同时对互联网机构设置3000万注册资本等门槛限制。消息一出随即引起市场广泛热议,如何看待这一互联网黄金新规呢?

规范互联网黄金业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新规同时发布于上海黄金交易所官网,可以说和2009年以来金交所个人黄金业务平移到商业银行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同时,这也是继今年3月底《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这一互联网资管新规的延续,均强调了必须持牌经营的金融监管要求。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黄金迅速崛起,包括商业银行、风投机构、互联网公司和黄金珠宝公司等均纷纷抢滩,在活跃黄金市场,丰富国内黄金投资和促进黄金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存在和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非法炒金机构打着互联网黄金的旗号从事非法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互联网机构开办黄金账户,存在监管漏洞;部分实力不强的网络科技公司成立互联网黄金平台进行非法集资,由于自身风控问题最终出现兑付危机,去年9月份运营不到一年半便倒闭的黄金钱庄案(逾期五千万跑路后另一家P2P网贷平台融金桥还在运营),为互联网黄金投资人和监管层敲响警钟。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互联网黄金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由金融机构提供黄金账户服务,互联网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黄金账户服务,这意味着以往互联网机构为用户提供黄金定期活期、黄金定存、结构性黄金理财产品等业务的权限收归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风控优势,从制度上保障业务合法合规,根本上保障投资人资金安全,对于防止非法集资平台出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意义重大。

互联网黄金平台将走代销模式

根据新规要求,互联网机构对其代理销售金融机构的黄金产品,仅提供产品展示服务,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黄金账户服务和黄金清算、结算、交割等服务。按照这一新规,业内当前比较合规的模式只有腾讯微黄金等,黄金产品的设计研发、黄金账户和清算等均在工商银行,腾讯微信只是代销渠道,而其他众多的互联网黄金平台不过是在品牌宣传上称和银行建立资金存管,甚至新成立的平台还未和银行建立第三方存管,存在更大的风险隐患。

不同于实物黄金的代销模式,国内实物黄金的代销从2009年发展至今,依托各商业银行庞大的线下网点获得快速发展。互联网黄金业务的代销当前侧重于线上与商业银行合作,主要依靠互联网机构的流量和渠道来拓展业务。未来随着银行实物黄金回购体系完善,通存通兑实现,最终将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商业银行和互联网机构通力合作下,将为用户提供黄金买卖、兑换、存取和结构性理财等多元化服务。

商业银行黄金业务也存在短板

尽管我们商业银行有天然的风控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商业银行黄金业务也存在自身的短板。

第一,多年来商业银行实物黄金兑换和回购体系还不健全。

2017年年中,就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开展情况,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与平安银行资金运营中心联合开展问卷(有效问卷5536份)调查显示,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还应该提供黄金兑换、不限品牌的黄金回购、黄金支付、黄金融资等业务。在这个多选题中,共超过7成的人选择了黄金兑换和不限品牌的黄金回购,可见这两项业务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基本还未涉足黄金兑换,作为国内互联网黄金平台的国美黄金曾尝试过黄金与资产、黄金与电器等方面的兑换。而目前商业银行之间的黄金回购体系还存在局限性,大部分商业银行只对于其自有品牌或少量品牌的实物金条进行回购。不限品牌的黄金回购成为对商业银行管理运营能力的考验和挑战。

因此,建议商业银行加强与专业黄金服务机构的合作。商业银行在黄金业务方面固然有黄金交易系统、用户群体、风险管理与控制等方面优势,但是在实物黄金的检测回购等方面受经营网点和人员设备限制,还需要加强与专业黄金服务机构的合作。同时,在打通回购障碍基础上,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专业黄金服务机构就统一黄金标准认证等方面合作。

第二,商业银行自有黄金产品设计和创新不足。

这里的自有黄金产品,主要指账户金、黄金租赁等商业银行场外柜台OTC交易品种。据统计,2016年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的三大交易平台中,场外柜台OTC交易平台的交易量为0.766吨(其中黄金租借3070.38吨,占比40%;账户金2102.61吨,占比27%;实物黄金377.32吨,占比4.93%),占商业银行黄金总交易量的12.28%。而场内黄金交易平台(商业银行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占商业银行黄金总交易量的62.38%;境外黄金交易平台(掉期、即期、远期、期权和境外期货)交易量占商业银行黄金总交易量的25.34%。这一数据的对比说明,商业银行场外OTC黄金交易平台创新力不足,新产品推出少、发展较为缓慢。

根据央行规范互联网黄金新规,虽然商业银行占据风控优势,但是在自有产品设计和研发上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机构或专业黄金服务机构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这或对迅速增长的国内互联网黄金投资需求形成一定阻碍,对于具有较大实力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互联网机构来说或构成一定的抑制。

防范化解黄金市场风险仍任重道远

和国内股票、期货甚至P2P网贷来说,互联网黄金还是小众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均有限。2017年互联网黄金成交量仅150吨左右,折算为成交额在450亿人民币左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单纯互联网黄金的风险有限。

去年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未来5年金融工作的三大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今年两会以来国务院也多次强调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那么对于黄金市场乃至金融市场风险来说,央行可谓任重道远。

第一,多年以来屡禁不止的地下炒金、非法黄金期货其风险更大,更应加大打击力度。

第二,持续七年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效果不佳,大宗商品包括黄金、白银和原油等现货交易场所目前仍有顶风作案,其危害同样不小。

第三,国内P2P网贷备案存延期基本确定,目前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经近7万亿,4月份爆出的善林金融涉案金融超过600亿。其风险和危害同样不容小觑。

总之,央行互联网黄金新规对于规范当前互联网黄金业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但是商业银行在实物黄金兑换和回购方面,自身黄金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与专业黄金服务机构的合作。未来央行除了规范互联网黄金业务之外,还需要在打击地下炒金、清理整顿交易所和P2P网贷监管等方面多管齐下,防范化解黄金市场乃至金融风险仍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