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嫻:民國往事之蕭紅 她追求自由最後卻死在追求的半路上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文壇,蕭紅的名字一定不可忽略,這位身世淒涼天分極高,愛情艱難的女作家,一生悲苦而傳奇。有幸和魯迅交往,曾與肖軍同居,與端木也曾結合,與駱賓基戀愛。生在北方,客死南方。

曾雅嫻:民國往事之蕭紅 她追求自由最後卻死在追求的半路上

蕭紅的出身其實不算清貧,1911年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她的父親張廷舉,畢業於黑龍江省立優級師範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再加上母親姜玉蘭1919年病故。 父親張廷舉續娶了後母,梁亞蘭,後母對蕭紅自然不會有多好。這些童年的經歷也都是促使蕭紅最終離家的決心。

1927年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 在“東特女一中”,蕭紅除喜歡繪畫外,還廣泛閱讀中外文學作品,也接觸到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1930年蕭紅十八歲,後母暗中操縱為她訂下一門親事,並逼迫她放棄學業,乖乖嫁人。

在小縣城,這是一樁政治聯姻,男方王恩甲的父親王廷蘭任呼蘭縣遊擊幫統,算當地不錯的家境。這個王恩甲是小學老師是個沒有有理想喜歡抽鴉片的癮君子,與蕭紅理想中的愛人自然相去甚遠。蕭紅受到表哥陸振舜的鼓勵,決心抗拒包辦婚姻,她從哈爾濱逃到了北平,並進入北平女師大附中就讀。

可惜好景不長,由於經濟上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再加上雙方家長嚴詞譴責他們傷風敗俗,在多重壓力之下,1932年1月,蕭紅回到呼蘭,被父親送到伯父家,受到嚴密的看管。

蕭紅受夠了打罵,看夠了白眼,終於忍無可忍,在姑姑的幫助下,逃出伯父的圈禁,跑到哈爾濱,幾經顛沛把飢寒交迫所帶來的種種屈辱領教了一個遍。正如魯迅在題作《娜拉走後怎樣》講演中說的:“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由於家庭斷絕經濟來源,半年之後她被迫返回老家,遭到軟禁;不久,又逃了出來,流浪在哈爾濱街頭。

在終於熬不下去時,她只好找到未婚夫王恩甲,開始有條件的同居。一個尋找自由和幸福的女人卻終於在現實面前妥協,這想來也是蕭紅的悲哀,因為最好的愛必然是一種平等的狀態,互不依賴,各自生活,由此也可以預見蕭紅此後的生活必然是有苦難言。

果然,在蕭紅懷孕數月的時候,王恩甲就喜新厭舊獨自離開了,而他們居住的旅館所欠旅館的鉅額費用全部都押在蕭紅的身上。。。。。。那是一段噩夢一般的生活。

蕭紅的生活像一件破衣,補不勝補,當時她在哈爾濱遇到青年作家蕭軍兩人一見鍾情,當然,愛情中的小甜蜜小情趣也是有的,過了一段時期,蕭紅與蕭軍開始共同生活,兩人暫時住在歐羅巴旅館,生活非常清苦,僅僅靠蕭軍做家庭教師和稿費維持生計。

同時在蕭軍等進步作家的影響下,蕭紅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1933年5月,蕭紅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

I933年I0月,蕭軍與蕭紅合著的小說散文集《跋涉》,自費在哈爾濱出版。這在當時的東北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受到讀者廣泛的好評。由於《跋涉》集中揭露了日偽統治下東北社會的黑暗,引起了特務機關的注意。為避免迫害,蕭紅與蕭軍於1934年6月逃離哈爾濱,,經大連乘船到達青島。在青島,蕭軍在《青島晨報》任主編,蕭紅完成了著名的長篇小說《生死場》。這一年,蕭紅與蕭軍的傳奇愛情故事,也隨著他們作品的頻頻面世,傳遍了整個上海文壇。蕭紅終於成了上海文壇上的一顆引人矚目的新星。不久,蕭紅力透紙背的的長篇小說《生死場》也在上海出版, 贏得了像茅盾、鄭振鐸、巴金這樣的重量級人物的稱讚。當時在文學界引起很大的轟動。蕭紅因此而成了一位著名的女作家,確立了她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的地位。

蕭紅的走紅程度令蕭軍始料未及,他的大男子主義和自負讓他對蕭紅開始冷淡,對於蕭軍,蕭紅是愛的,感激的,但也有著明顯的不滿。尤其是家庭暴力,譬如為作家靳以和梅志所見證的臉部外傷,所給予蕭紅的屈辱和損害是深重的。蕭軍的婚外戀,使蕭紅自覺被拋棄,加劇了內心的創痛;1938年春,在西安,她終於與蕭軍在平靜中艱難分手了。即使當時她已經懷了蕭軍的孩子,她也依然不想回頭了。

這個時候,給予蕭紅慰藉的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蕭紅在臨汾與蕭軍分別後,與端木有了更多的接觸,端木儒雅性格比蕭軍溫和,似乎也比較體貼,能給她踏實感,這讓疲憊的蕭紅有想塵埃落定生活的想法了。

然而,命運再一次戲弄了蕭紅。當時,蕭紅已經懷上了蕭軍的孩子,當她由武漢轉轉到重慶,直到生產下孩子,端木蕻良都不曾陪伴在她的旁側。不久,她的孩子也夭折了。端木依然不在她的身旁。

在駱賓基根據蕭紅生前所述寫成的《蕭紅小傳》中,寫到端木蕻良對蕭紅的兩次“遺棄”:一次在武漢,他拿到一張船票以後,搶先撤退至重慶,留下蕭紅一個人耽在原地,不但行動不便,在經濟上也得靠朋友接濟。還有一次,是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的香港,蕭紅病重住院,他不告而別,一共長達十八天,把照顧病人的責任完全推卸到一個認識未久的朋友駱賓基身上。

一個男人在一個女人最需要她的時候都不在身旁,顯然從此以後都不需要他在身旁了。這樣絕望的情感,像鬆緊不對稱的琴,拖拖拉拉奏不出驚世故事,只得沙啞聲音在百年後的今天聽起來依然是酸澀不堪的。

不久,抗戰爆發,上海淪陷,蕭紅顛簸到了香港。由於被迫東躲西藏,加上沒有足夠的錢醫療疾病。蕭紅的肺結核日益嚴重,1942冬蕭紅在醫院裡再也沒有醒來。

值得玩味的是自由和愛情都是蕭紅一直所追求和嚮往的。結果,她卻死在追求的道路上。蕭紅傳上寫“她終以喉瘤炎、肺病、虛弱等症逝世,年僅三十。”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或者正是蕭紅不夠徹底的追求和太依附愛情,才使她的一生所承受了太多不幸、屈辱和痛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