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訂閱號改版後,我採訪了20個公衆號博主……

前天晚上,毫無徵兆地,微信訂閱號突然改版!

以前,微信訂閱號被放在一個文件夾裡,用戶想看這個公眾號的更新時,需要先點開這個文件夾,選中這個公眾號,然後進入相應的文章裡。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而現在,訂閱號的展示更新為信息流形式,訂閱號推送信息按照時間排序,最新推送的文章內容在最上方,一屏大概能顯示兩個左右公眾號的內容。微信此舉意在通過改版重新分配公眾號流量,把頭部大號的流量拿出來,“均貧富”給不常更新的長尾號,或者腰部賬號們。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我更新了一下微信新版本,發現改版後的微信訂閱號,對於號主們有這樣幾點明顯的影響:

1. 菜單欄形同虛設,以往的入口不復存在。那些在菜單欄裡導入小程序電商的賣貨類公眾號會非常難受。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這是以往的菜單欄(紅框框出),改版的菜單欄已經幾乎沒有入口可以看到了

2.只有頭條文章和二條文章會被展示,三條及以後的文章不會在信息流裡被顯示,廣告價值衰減為零。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3.取關變得更加簡單。而且為了保證自己信息流的純淨,用戶的取關意願也大幅上漲。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4.頭圖幾乎成為吸引用戶點擊閱讀的最重要因素。公號編輯將會更注重頭圖的選擇和美工。

5.不常推送的長尾號獲得了更多展示的機會(這也是微信產品團隊的初衷之一)。

昨天下午四點多鐘,我在朋友圈裡發起了一項小調研,想了解各位公眾號博主們此次改版後的受影響情況(我朋友圈裡有一百多位公眾號博主)。因為當時有一些賬號還沒有推送未見影響,反饋回來的20個博主,給了我這樣一些結論(具體賬號名就不展示了,我們只看結論部分,這些問題應該是共性的):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1.打開率顯著提高,最高的提高到平時的3倍以上,但取關情況驚人。有人用了“血崩”來形容被取關的情況,特別是昨天頭條推送剛好是廣告的博主。

2.原有的第三條廣告投放被退訂。尤其是地方類賬號,每日更新七八條的那種,二條以下以前幾乎都是推廣文章,昨天一天都在忙於跟客戶解釋協調,忙得焦頭爛額……

3.

基於第2點,過半賬號都在醞釀廣告提價,尤其是二條廣告提價。頭條廣告提價,還是減少頭條接廣告,一些博主在猶豫中。

4.一些日更類賬號打算改變策略為每週更新3-4篇,以免對用戶的信息流造成過大幹擾而被取關。

5.大家比較疑惑現有狀態下每日推送的最佳時機是幾點?紛紛表示需要在此後的運營中進一步嘗試。

6.最被看好的長尾號並不認為自己能吃到這波改版紅利,因為擔心大號會更加精細化運營。畢竟大號有團隊在,調整業務方向和內容模式(比如圖文改視頻)也相對容易。

7.最悲觀的一撥自媒體人,認為“公眾號馬上要涼涼”,已經產生隨時放棄的念頭。

因為是急就章,我就簡單說一下自己的一些觀點吧:

1.此次微信倉促改版,張小龍團隊應該是有一些商業化層面的壓力,抖音帶來的衝擊也不可小覷。新版微信訂閱號正在長得越來越像今日頭條。

2.但張小龍一直提倡的“去中心化”、“用完即走”,不一定適合微信訂閱號。因為訂閱號最初的產品形態導致了內容有極強的人格化,用戶往往是衝著博主的人格魅力才去關注的。新版訂閱號讓用戶較難找到自己關注的博主和文章,而用戶在消費這類內容的時候,很多情況下希望獲取的並不是“信息”,而是自己期待得到印證的價值觀。舉例來說,一對明星結婚的消息一出來,各大媒體和訂閱號都在報道,但讀者常說“我想聽聽蘿貝貝(或者孟大明白)怎麼說”,這就是博主人格化的最好例證。

3.微信公眾號的“xx位好友看過”功能,更有利於藉助社交關係幫助大號聚合和沉澱流量,小號則享受不到這種利好。

4.長遠來看,這次以及前段時間“讚賞”功能的改版,都讓微信訂閱號對好文章、好作者的依賴度更高。精細化運營產品、努力打造傳播力廣的深度原創好文(而不是利用“標題黨”把人騙進來看看的一錘子買賣),才是對微信公眾號運營人員的真正考驗。這是一個“吹散黃沙始到金”的過程,自媒體人不必恐慌,紮實修煉內功才是最重要的。

5.還是我從前年起強調了兩年多的:內容創業者一定要讓自己練就不過分依賴於單個平臺的素質,保持在不同平臺隨時遷移、快速切換的能力。

有更多希望展開探討的,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的留言區和我進行互動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

就讚賞一下哦

微信订阅号改版后,我采访了20个公众号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