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蔣勛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沒有《睡蓮》可能我不會知道莫奈,就像未曾看過《蔣勳說紅樓夢》我不會知道蔣勳。所以毫不猶豫買了這本《蔣勳談莫奈》。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睡蓮 1914-1919

吸引我拿起這本書的第一眼,是它以莫奈的睡蓮為底,淡紫色的封面。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瞭解莫奈,除了對睡蓮的美膚淺的感官喜歡以外。我喜歡梵高,喜歡這個瘋子和天才。可是,翻開蔣勳娓娓道來的話語,漸漸,我開始知道,關於莫奈,關於印象派,關於那些美麗背後,畫作要表達的實質。

不論是畫家還是作家,甚至是舞蹈家、音樂家,那些以藝術為生命的人,他們的作品其實要表達的都是原始生命的本質。

莫奈,是光的追隨者。

全書分為三個部分,開篇以莫奈之謎引人入勝,中篇蔣勳現場講述莫奈極具代表性的幾幅作品,第三部分著以大量筆墨和畫作配圖講述莫奈的一生。

莫奈這一生,經歷了最好的時代,他的前期畫作是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是這個社會從古老厚重的農耕時代解放出來的新時代,它代表著工業的速度、產業結構的改變,人民生活的改變。撕開舊時古典學院派畫風的陳舊腐朽,擁抱工業革命帶來的新生。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草地午餐 1866

莫奈這一生都在追逐光,他在海景漫畫家布丹、畫家戎金的思維影響下,一生堅持戶外寫生,尋找光與色彩的互動,發展自由筆觸,也是他成為印象派創始者的源泉。那副在特殊時期,在古老保守與新進思想碰撞的時期裡,莫奈落選的《日出印象》,捕捉了黎明瞬間的光,顛覆了歐洲傳統美學,建立了革命性的印象派畫,影響了全世界的藝術發展。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日出印象 1872

蔣勳的文字總是很平實,這種樸素給人親近的感覺,彷彿一個老者在跟你分享一個故事,沒有距離感,很容易接受。而他又能很好的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作品之中,他所闡述的莫奈,讓人覺得很近,沒有疏離感,更容易去理解和親近。

書中按照時間順序展現了很多莫奈的畫作,從前期對人物在自然光線下的捕捉,到後期對風景畫的執著,這一時期於他影響最深幫助最大的人,恰是那個潤物細無聲的第一任妻子,卡蜜兒,這個年輕漂亮的姑娘,陪伴了莫奈最早期的艱難,在生活的拮据裡,在船上畫舫裡,在生活裡。只可惜命運弄人,卡蜜兒在為他生下兩個兒子之後終不堪生活的重負、身體的病痛,香消玉殞。

那副《持傘的卡蜜兒》我印象頗深,只是久久凝視著那副畫作,都讓你內心有著深切的憂傷,那個回眸的卡蜜兒在風中的模樣,都漸漸不清晰了,彷彿要做一場告別。那個時候莫奈的眼裡,不知道看到的是光,是光裡的景,還是未來可能會消失的卡蜜兒。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持傘的卡蜜兒

卡蜜兒的死,給莫奈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它畫了一幅卡蜜兒臨終的畫作,蔣勳在書中說:“一生要在畫布上留住光、記錄光、描寫光、感覺光的畫家,最終發現在自己最親密的人的臉上還是無法挽回那光的消逝,他一直凝視著,凝視著那最後一抹光在卡蜜兒臉上消逝,他終於領悟體會到光原來就是生命,而他一生對光的迷戀追求,原來也是對生命的迷戀追求。”

死亡看起來沒有對這個生性樂觀的畫家帶來多麼沉重的打擊,他也有了第二人夫人,愛麗絲,和她帶來的六個孩子。可是多年的繪畫瓶頸,他那些熾熱明亮的顏色卻被封印了,在他的畫作裡多了很多沉重。內心對生命消逝的悲涼,終究不能隱藏。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風暴過後的貝尼裡海角 1886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吉維尼的冬天1885

當生活趨於平靜,痛苦趨於緩和,莫奈開始了全新的創作。若不是讀了這本書,可能我真的無法理解莫奈的乾草堆系列,無法理解一堆堆乾草到底有什麼值得這樣一個畫家一而再再而三的繪畫?原來,他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延展,是一種時空不斷轉換中的光線變化,乾草堆的存在不是為了體現乾草堆,而是在乾草堆上光線的四時不同。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田野中的乾草堆 1893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吉維尼的乾草堆 1893

又過了很多年,這幾十年的停滯,並非莫奈沒有作品,不再是大師,他的名利地位已然是不可撼動。可是對於一個光的追隨者,對於生命的迷戀者,對於創作藝術的執念者,他所要的是繪畫創作裡的昇華與震撼。

孟子所說天降大任,苦其心志,勞其體膚之言,在莫奈,在貝多芬在眾多到達藝術巔峰的大家身上,都體現的淋漓盡致。長年累月對光線的觀察讓老年的莫奈罹患了嚴重的白內障,一個畫家,失去了眼睛,一個追逐光的人,失去了看見光的可能,對於一個八十歲的老者,該是怎樣的打擊?

也許他躲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波及,可他無法躲避內心對那些戰爭與犧牲的悲痛;無法躲避失明帶來的強烈的折磨;無法躲避對於生命即將消逝的強烈反擊。

他創作的垂柳,彷彿為殉難者而滴落在荷塘上的眼淚。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垂柳 1918-1919

就在這樣寂靜無聲的黑暗中,可是他看見了記憶中的光,他在模糊與清晰之間,在他自己的花園裡,在那些經年的觀察中,在內心對於藝術的追求裡,創造了遺世之作——《四季睡蓮》,為美的藝術殿堂為後世之人,留下了流芳百世的震撼。關於宇宙的無限延伸,關於生命。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吉維尼的水上花園 1904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睡蓮 1914-1917

薦書:《蔣勳談莫奈》——光的追隨者

睡蓮 1907

如果你喜歡睡蓮,不要錯過這本書,至少這本書作中,會讓你更喜歡睡蓮的父親,莫奈。

光是什麼呢,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些都是稍縱即逝的東西。

可是,不正如詩人布萊克 威廉姆所說,“在一粒沙裡看世界,一朵花裡看天堂, 把無限放在手中,將永恆融於當下。”

莫奈對於光的追尋,是一生對於生命的熱愛。你眼前的一切,其實是光造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